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下西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体验之差异
2022-07-07张琪
【摘要】随着世界全球化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中国越来越多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去欧美国家留学。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将其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并指出在不同的语境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几名在低语境国家留学的音乐学生进行访谈并将信息整合,深入研究。以期探索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音乐学习体验的差异和相互的优缺点。
【关键词】 高语境与低语境;西方音乐专业; 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08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琪.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下西方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体验之差异[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82-84.
一、引言
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西方音乐对世界各地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学习西方音乐。在中国,除了大量学习西方音乐的孩子以外,还有在大学中开设的音乐院系,甚至有专门的独立音乐院校,可见西方音乐的魅力之大。许多学生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后,受其吸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西方音乐,选择去海外留学。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特点,他将其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高语境有着预先编排事物信息的特点,只有少部分信息传递出;低语境则刚好相反,有着极为清晰的编码,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中,等等。而西方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学习体验是否一致呢?在不同语境下的学习各有什么优缺点?对于音乐教育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采访一些西方音乐专业学生在高低语境下不同的学习体验并结合理论文献资料等采取定性研究深入思考。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 T ·霍尔 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文化影响了人类的各个方面,如沟通方式、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行为举止,等等。为了了解文化之间的基本差异,可以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文化问题蕴含着某些社会因素,如该国的地位、历史、宗教和传统[1]。文化问题还包括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语境是指语言的环境,不同语言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特点与状态。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密不可分,皮尔斯曾说:“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 人际关系的交流存在着编码和译码的活动,同样的想法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编码。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解码方式。
在高语境文化中,影响人们沟通方式的有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构良好的社会等级结构和强大的行为规范。高语境文化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点,内在的意义通常被嵌入信息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语言信息传递中明确表达,在高语境文化中,听者被期望能够领会到言语之间隐藏的信息,该信息的解码多与交际者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在低语境文化中,意义是通过语言明确表达的,当有模糊、含糊不清的情况时,听者通常会期待更多解释。霍尔认为低语境文化中大多数信息被期待在传输的讯息中表达清楚,以弥补语境(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中所丢失的部分。Gudykunst和Ting-Toomey认为低语境文化的特点是直接和线性的沟通,基于真实的情感和意图上不断地运用大量单词,语言是直接的、准确的、戏剧性的、开放的。[2]
高语境文化存在差序格局。例如,在会议上的高语境环境中,人们发言会遵循一定的顺序,权威的人士会先进行发言,其他人更多的是聆听,静待发言者将话说完,随意插话、打断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粗鲁的。低语境文化的交际则更为平等、随意。会议中,低语境环境下,人们的发言顺序与言语表达较为随意,人们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会议的焦点在有用的言語上。典型的高语境国家日本与低语境国家美国相比,在人际交流中,日本人总是十分敏感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
高语境文化是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注重面子,追求整体和谐,竭力回避对立冲突。交流的目的是保持集体的和谐,所说并非真实所想。因此高语境文化下的语言表达具有间接性和含蓄性。[3]他们对自己的言辞十分谨慎,斟酌每一个字的使用,注重他人的感受,尽量避免因言语而导致的冲突与矛盾。低语境文化是个人主义导向的文化,更注重个人隐私,倾向采取正面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4]。就事论事。低语境的交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所言即所想。因此低语境文化下的语言表达具有直接性和直白性,信息编码使用的符号十分清晰,不需要细心解读与揣测。
在高语境交流中经常会出现沉默的时刻。沉默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典型的高语境国家中国就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的说法,认为沉默有时候比言语更有力量,最美的声音就是无声。而低语境交流十分重视言语,对于交谈中的沉默时刻感到十分尴尬,沉默的时刻是尽量避免、是需要被填补的。
因此,综合以上特点来看,高语境文化是以听者为中心,因为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十分有限,因此听者的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高语境文化中的差序格局和集体主义的和谐使得交流更多是一种单向的,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的地位就极为重要,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更多的依赖。低语境文化是以说者为中心,由于需要在传播过程中给出非常直接和清晰的编码,因此尤为注重说者的表达能力。而低语境文化交流中的随意和个人主义导向使得交流是多向的,在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期望学生在老师的支持下能够独立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倾向于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5]
许多学者将高、低语境文化与企业会谈、广告、交流方式、英语学习、交流媒体等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而缺失关于学生在高语境与低语境国家中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文献,笔者从自身专业与兴趣角度出发,将范围再度缩小,以学习西方音乐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国家,而西方音乐的发源地多是低语境国家,很多中国西方音乐专业例如钢琴、小提琴、声乐等专业的学生在国内接受了音乐的基础学习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音乐,会选择去西方低语境的国家进行留学。
因此笔者对7名去低语境国家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将他们的回答进行后,进行定性研究。其中3名学生在美国留学,2名学生在波兰,1名学生在英国,1名在德国。
四、数据分析
(一)教学方式
低语境国家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老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低语境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展示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自主预习与阅读在低语境国家是非常强调的。在一对一的专业课(钢琴课、小提琴课等),老师会期待学生在课上呈现完整作品的同时带有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会给学生提一些建议,课堂更多强调的是二者对音乐的共同探讨。
高语境国家教学以老师为主,由于高语境文化的差序格局,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因素,具有权威性。对课前的预习不是特别强调,但对课堂本身却十分重视,学生需要紧紧跟随老师的思想节奏,因此课堂秩序十分严谨,这同样也体现在一对一的专业课上,高语境文化的老师会为学生着想很多,十分详细地告诉学生首先做什么,接下来怎么做,不同的地方应该怎样处理。
低语境的教学更强调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让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变强,更加愿意思考、且思想更为开阔,学生要在课前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准备工作如阅读材料,努力练习、完成作品等。高语境的教学更强调老师的主导性,老师直接将准确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会使课堂和学习更为高效,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缺失自我思考的能力,过分依赖老师,自学能力弱等情况。
(二)课堂交流
低语境国家的课堂较为开放,气氛较为活跃,课堂非常重视学生的表达,很多课堂都要求学生做演讲与展示。由于低语境的课堂人数相对较少,每节课老师会进行大量的提问,如果学生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直接提出。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会十分有耐心并做出很多引导、启发,同时对学生答案的接受度很高,答案并不是固定、有局限性的。教师对于出乎意料的答案会给予高度的肯定,即使回答得不对或者只跟正确答案沾上一点边,老师也不会直接否定,老师接受每个人的想法并进行扩展。在一对一的专业课上,老师会提供建议,但是并不强迫学生,学生可与老师探讨,低语境教学尊重每个个体的想法与对音乐不同的理解。
高语境的课堂较为保守,课堂人数普遍偏多,更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所提问题多是有固定的答案,但是由于高语境文化追求和谐,学生普遍比较配合老师,而对“面子”的重视会导致当学生只有在对自己的回答的正确性有信心和把握时才会选择发言,高语境文化的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答案也中规中矩,当没有人有肯定的答案,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沉默的时刻。在一对一的专业课上,由于高语境的差序格局,教师的地位更高,学生遇到问题经常选择自己消化。这也体现出高语境文化在语言与行为上是有隐藏编码的。因此这样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说学生做。
由此可见,低语境国家由于个人主义倾向,更注重平等对话,在课堂中的交流非常多,老师的包容度很高,大量提问也会使学生上课更认真参与课堂,积极进行互动交流,这种课堂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由于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交流,课堂的效率不高。高语境国家具有差序格局,语言中隐藏的信息较多,因此会出现课堂以老师讲述为主,学生顾虑到面子与他人的情绪,不会轻易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所言所行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样的课堂一定程度上有着很高的效率,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但也会导致课堂活跃度不高。
(三)群体关系
低语境文化因其个人主义倾向,注重自我感受,个人空间比较大,因此很少有大型的集体活动,更注重个人或小群体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距离。很多老师在课下非工作时间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名在德国的留学生说:“老师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太会让你过多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其语言的直接性也会引发非常多的学术争论。
高语境文化具有集体主义倾向,集体的活动会非常多,如班会、合唱等活动,高语境文化追求整体的和谐稳定,因此人与人之间比较友善,距离更近。老师也会与学生交流很多,除了学术外也很关心学生的生活,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
五、结语
因此,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学习体验是有很多差异的。低语境文化的教学注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语言表达非常直接,课堂中交流非常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音乐主专业上强调作品的完成度以及带有独特性的音乐表达,老师更多是引导式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探讨。人与人之间是保持一定距离的,大型群体类的活动不多。学生在低语境的教学中会拥有更好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课业的压力相对来说也更大,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思考。课堂的效率相对而言不是非常高。高语境文化的教学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以老师讲述为主,老师将精准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课堂的交流不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近,会给人更加温暖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高效,省了很多弯路,但也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非常高,独立能力低。
低语境文化的教学可以将课堂的交流时间减少一些,提高课堂的效率,课余时间也可以增多大型群体类的活动,让学生更有机会相互接触。高语境文化的教学应当提高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也应当对学生有更多的包容性,让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WILLIAM, B, GUDYKUNST, et al. ATTRIBUTIONAL CONFIDENCE IN LOW- AND HIGH-CONTEXT CULTURES[J].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6.
[3]刘祖斌. 意会与言传——文化语境对人际传播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4):103-104.
[4]萨默瓦, 波特, 闵惠泉. 跨文化传播: 第4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Persaud G. School authority pattern and students’ social development in Jamaican primary schools. Sociology of educ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1976.105-117.
[6]吳泽琼.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7]廖梦帆. 高/低语境文化与权力距离对中美学生选择与老师交流媒体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11.
作者简介:张琪(1997-),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硕士,单位为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