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2-07-07刘楠楠李敏佳
刘楠楠 李敏佳
摘 要:爱国是一种深沉、持久的情感,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成为对公民的首要要求。大学生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更是未来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坚定的爱国价值观会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及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7-0027-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内容,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爱国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更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大学生作为祖国培养的优秀人才,更要有坚定的爱国价值观,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相结合。
一、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真挚的爱国情怀
民族自豪感是指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等充满信心和乐观精神的一种情感。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发展至今,四大发明令世界称赞,近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山河破碎,但自立自强的中国人通过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迎来崭新的篇章。这种民族自豪感便来源于辽阔壮丽的国土、灿烂辉煌的文化、世代相传的美
德、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保证。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国饱经风雨却屹立至今的精神力量,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深刻、真挚的爱国情怀。
(二)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国家认同感是指公民个人承认并且接受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政治身份,从而对国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稳步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正是在国家的庇护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也正因如此,每个人都更有理由去爱自己的国家。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对国家缺少最基本的认同感,那么即使才能卓越、本领过人,也不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思想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尤其是正处于青年时代的大学生。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爱国价值观,才会进一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才会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连,从而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强化社会责任感,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命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自愿且自觉地把一件事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做到尽善尽美的情感。责任感可以使人快速地成长、成熟,更会帮助人们在履行责任时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身,进而早日实现高尚的人生追求。大学生是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主要力量,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就是要让其认识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与每位国民密不可分。国家强大,国民才能安居乐业,共享繁华;反之,国家衰败,国民则流离失所,永无宁日。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爱国价值观,才会进一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才能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独立性较强,喜欢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于人于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其思想具有依赖性与批判性并存的特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完全褪去稚嫩,对父母、家人还有一定的依赖性。其次,大学生虽然对所谓的“对”与“错”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无法客观和全面地剖析问题,甚至会受心情及其他人的影响,在遇到复杂情况和事件时,容易受到错误舆论的煽动,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做出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事情。
(二)高校愛国价值观培育存在薄弱环节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高校均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主渠道。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更多侧重于在宏观层面解释爱国价值观,而没有将爱国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落细落小,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一些高校往往会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课堂上只是进行“走马观花”式的价值观教育,而不注重爱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实现与否,这些都对大学生爱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渗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西方敌对势力便借此大肆鼓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宣扬西方国家的“自由”“人权”和“民主”,宣扬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论,并试图以此淡化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西方国家更以娱乐化的形式在网络中向大学生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丑化、歪曲革命英雄,妄图通过网络信息的滋扰,将各种不良信息灌输给大学生,瓦解大学生的爱国价值观,腐化中华民族的青年一代。
三、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信息来源多元且立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培育爱国价值观的渠道也有很多,但课堂教学始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和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最正式、规范且直接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方式。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可以极大地提升爱国价值观培育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适当开展理论培训活动,加强教师党性修养,努力培养出教学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高校教师。3A74DFCC-DC2F-4B31-B64B-D989C09B1C8C
2.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大学生爱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培育,既要注重理论的深度,又要注重人性的温度。优化大学生爱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宏观上,要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四个自信”,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在微观上,要使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贴近大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科学性、生动性来吸引大学生。
3.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形成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协同效应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培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爱国价值观培育应分解与渗入到高校所开设的每门课程当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各学科教师都应当共同努力,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的培育。
(二)加强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养成
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把实践作为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引导大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实践者。在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时,一定要注意挖掘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切入点。其一,爱国价值观培育的主题要突出、要明确。活动不能流于形
式、过于空泛。其二,爱国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要时刻避免在实践活动中掺杂低俗、负面甚至反动的信息。
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活动分为多种形式。第一种——走访参观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大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走访参观活动,可以直击大学生心灵,让大学生最直接地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使其在一次次熏陶中养成爱国价值观。第二种——文体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高校举行的各种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朗诵、歌唱比赛及各种节日庆祝活动等。这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渲染出爱国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三种——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乡村支教活动、贫困地区送温暖活动等。通过志愿活动大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国情、世情、党情,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从而在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中形成爱国价值观。
(三)树立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典型示范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3]革命时期,我们树立了刘胡兰、邱少云等一大批的“爱国英雄模范”,在全国范围内点燃民众的爱国热情;建设时期,我们树立了王进喜、马芳庭等一大批“爱国劳动模范”,号召全体国民共同努力、建设国家;如今,当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之时,又有钟南山、张伯礼这样无私无畏的白衣勇士冲锋在前,这些“国家英雄”“大国工匠”“科技精英”都是爱国的典型。
在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问题上,树立典型示范,可以使杰出人士受到鼓舞,使其更加自觉地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乐于以自身的行为去感染身边人;可以使平凡者受到激励,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到向榜样看齐,践行爱国信
念,承担爱国责任;可以使落后者受到鞭策,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下定决心主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更加需要爱国模范,更加需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因此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弘扬爱国模范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勠力同心,实现伟大中国梦。
(四)完善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制度保障
爱国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各种不利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会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要想顺利地进行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就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行政和司法程序等真实有效地体现其价值观的要求,必须做到把爱国价值观的追求和法治追求结合起来。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到“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爱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倡导,是每位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国家的法律法规应成为推广爱国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爱国不仅仅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更是一种光荣的义务。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引,描绘了理想愿景,更是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人人拥护的价值共识和公正的价值评判标准,爱国价值观是对我国全体公民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为我国法律的实施奠定了伦理价值基础和道德观念支撑[4]。培育爱国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党应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价值观培育,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领导,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五)用好大学生爱国价值观培育的網络载体
大学生是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能及时占领网络阵地,也就等于是抓住了大学生的“眼球”。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价值观培育。通过鲜活生动的画面、激情澎湃的音乐、翔实可靠的材料、充分饱满的数据,大学生更能感受到国家历经沧桑而巍然屹立于世界的艰辛与不易,更能激起大学生爱国、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高校还要办好爱国价值观网络教育平台,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互呼应、协同运作的良好机制。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交互平台。QQ、微信、微博是大学生最常用的交流软件,它们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要着力运用新媒体,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发布与爱国价值观相关的热点信息,创新爱国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其次,还要建立爱国价值观宣传教育网站。建立具有学理性、创新性、趣味性的爱国价值观教育网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从各方面坚定大学生爱国信仰,培育爱国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9-03-19(1).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新华日报,2016-12-08(1).
[3] 本书编写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4] 刘旺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J].红旗文稿,2017(2):10.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3-10 修回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刘楠楠(1994—),女,黑龙江穆棱人,牡丹江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研究”(17JDSZK016)3A74DFCC-DC2F-4B31-B64B-D989C09B1C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