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抗疫:从团菜到团防护服

2022-07-06余一弦胡雯雯

南都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接龙大白牛排

余一弦 胡雯雯

已经在上海封闭居家半月有余的我,今天过上了最“富有”的一天:期待已久的鸡蛋、水果和包子终于拿到手了,它们无一不来自社区团购。

自从疫情封控以来,抢不到菜、找不到跑腿成了常态。和许多身处上海的人一样,“团长们”成了我们这段时间的衣食父母,为大家弄来了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甚至蛋糕或牛排。有小伙伴感叹:“我半条命都是团长给的。”

许多平时没和邻居说过话,对业主群社区群避之不及的“社恐”们,这次都乖乖地四处入团,也意外体会到了主动分享、相互关心的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然而,手机下单、开门拿货的简单动作,背后充满了辛苦、变数和妥协。有的鸡蛋到了楼下,却不知道团长是谁;有的团长忙活一整天,却因为没凑够数量只好统统退款,还要遭受冷言冷语;有工作人员满头大汗将物资送到每户门口,却遭遇“嫌弃”的目光;有天天睡地板的物业员工,临时为乱扔的垃圾做消杀时,会为废了一套大白防护服而心疼半天……

更多故事的背后,是左邻右里因为团结互助而结成的新友谊,是团长们爆发的高效技能和资源整合能力,是无数工作人员任劳任怨的付出,是大家在每个环节上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当每瓶奶、每个蛋、每袋米已经构成牵动整个社区的长链时,我跟志愿者、物业人员们聊了聊,与大家分享Ta们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多余的水果全买下来,送给楼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

熊俊,团长

作为旅游从业者,熊俊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但误打误撞成了团长后,她才发现这件事的复杂性。好不容易统计好表格,又弹出各种退货、加购、转手的需求;与供应商好不容易沟通好,却可能因为凑不够人数而流单。这让她在辅导孩子上网课之余,几乎被各种信息淹没。以下是她的讲述。

我们小区3月29号就封控了,周边几家盒马直接关店,京东的配送时间也每天都在后延,最后还是社区团购最靠谱,因为是直接联系供应商,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配送到小区。

4月8日,我联系上附近一家Ole超市,对方说蔬菜、鸡蛋尤其抢手,一上货,几个小时就售罄,只有水果和肉类还能团购。

刚把这则消息分享到楼栋群里,就有好几个邻居说想买丑橘,还在群里开了个接龙。丑橘是成箱卖的,一万元起送,就是说要凑够90多箱。断断续续快接到40份时,大家开始担心能不能成团,因为之前不少接龙就是因为凑不够数,接着接着就没下文了。

这时,突然有个平时很少发言的阿姨站出来,问了价格后直接说:“100份我都全部订了,拿到东西大家再分,省得等凑够數到对方又没有了!我钱转给谁?“

大家一片欢腾,都说阿姨威武!我想货源是我分享的,团长就我来做吧。阿姨立刻加了我微信,给我转了11000元,叫我赶紧去订。

遇到没标房号的,我要不断追问;重复接龙的合租租户要反复确认;还有个邻居,重复接龙了好几份,我问了他后,才知道他想把多余的水果全都买下来,送给楼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

我是做旅游的,平时工作跟团长很类似,比如一个企业有三五百人的旅行需求,每部车上的人要怎么分配,每个车长怎么联系,怎么统计名单、收款……和团购差不多,只不过,现在的客户成了群里的邻居们。

预估需求应该能达到数量后,我第一时间跟供应商确认好了保障,让超市帮我留出份额,确保4月13日能送到。这期间不断有人私聊我,问能不能加别的水果。

“客户”有需求,就要响应,这也是我的工作本能,我就和超市沟通,最后凑到了93箱丑橘,还附加了几份苹果套餐。

做团长是个“力气活”:要把接龙内容一条条复制到Excel上,标好货品、楼层和室号,再一一收款并核对。有人接了龙,到群收款时又没反应,就得问清楚是没看到还是不要了;后进群的人看不到前面信息,也不看群公告,反复问这团的是什么、多少钱,后来我索性把群名称改成了“Ole超市丑橘群4.13到货”。

遇到没标房号的,我要不断追问;重复接龙的合租租户要反复确认;还有个邻居,重复接龙了好几份,我问了他后,才知道他想把多余的水果全都买下来,送给楼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们。

为了梳理这些信息,我在电脑前忙活了两个小时,后来我老公也一起来帮我盘账。后来大家说想买常温食品,我又陆续找到资源,开了面包团和肉肠团。有了几次经验之后,我定了团规:一旦截止,不再增减,成团不退,自行转手。好在大家都很配合,毕竟我们做团长都是义务劳动,这份主动承担责任的初心,相信其他人能感受得到。

经过这次抗疫,我真的体会到整栋楼、整个小区都是一个共同体。大家都需要物资,但又必须非常小心,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保护好大家,因为同楼的阳性和密接都没有隔离出去,风险一直都在。

不过肉肠到货的那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志愿者晚上把肉肠送到每层电梯口,叫居民自取。11点多,邻居小伙子说他的肉肠不见了。第二天我们在几个群里问了好几遍,就差查监控了,还是没找到。

我蛮心塞的,只好退了钱给他。至于谁拿走的,也不去研究了,就当做善事。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给大家团了四次东西。好在我们楼最近集中团的东西差不多了,我终于可以有点自己的时间了。

“不用商量了,我直接捐赠给你们”

桑桑,志愿者

作为给自己楼栋找来第一批防护服的志愿者,桑桑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想到”:没想到素不相识的供应商会给他们捐100套“大白”;没想到平常不算熟悉的邻居都参与了楼栋募资;没想到自己楼第二天就成立了志愿者配送团队……以下是她的讲述。

最初我们领团购和保供物资时,既有志愿者送上门的,也有居民自己下楼取的。后来楼里的阳性突然增加了,大家都有了危机感,不再下楼了,觉得应该由志愿者统一配送。

那天楼下有一批团购鸡蛋等着分发。大家在群里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是一个男孩子主动站出来,带着家里的小推车,一户一户给大家送了过去。

我当时就想,应该找一批防护服给志愿者用。我从朋友那里要到了一个供货商的联系方式。起初想得比较简单,就想按照市面价格买,后来我才知道,一套不含手套、口罩,包括鞋套、面罩的大白服,要120元左右,100套要一万元上下。

幸好,我在群里说了想给志愿者团购防疫用品的想法时,响应的邻居非常多,有人立刻开了个接龙。我们之前团过不少物资,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接得又多又快。大家又叫我拉个募资群,我就稀里糊涂当上了群主。

一开始我还有点心虚,觉得自己就是提供货源的,后面怎么领用、分配,都没有头绪。加上自己工作很忙,外婆外公又快90岁了,每天要联系120到中山医院吊盐水,疫情对我们这种3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刚和防护服供货商通完电话几分钟,他就在微信上问我要地址。我说:不好意思,我们邻居还在商量。没想到他立马说:不用商量,我直接捐赠给你们!

我当时都蒙了,因为大家素未谋面,我只知道他姓徐,其他一无所知。推让之下,他直接把货发了过来,连800元的货拉拉运费也没收我们的。

我赶紧在群里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但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晚上是不是可以收到。因为我们楼接下来几天都有物资到货,急需防护服,不能让配送的志愿者既出力气,又冒风险。

有的小区有志愿者专门负责团购审批,用来控制团购数量;有的小区志愿者按照时间段值班,四小时一班岗,正好用满防护服的有效期,过了时间就不送货上门了。

晚上7点出头,我收到货拉拉的短信,说已在派送。半个小时后,我在窗边看到货拉拉到了小区门口,赶紧拍了段视频发在群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群里不停有热心邻居继续寻找防护服货源,比较喷壶、酒精、护目镜之类的价格和规格,有邻居主动请缨负责做表记账,每天公示资金用途。前几天经验比较多的团长承担起了招募志愿者的任务,之前协助居委做核酸和发抗原的志愿者则帮我把大白服带回家,保管起来。

有了防疫用品后,我们在群里呼吁大家做志愿者也更有底气了,发放物资这件大事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但后来我们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仅仅两天,我们就用了十几套大白,有协助做核酸的,有给阳性病人家里送物资的。这样算下来,资金可能撑不到解封。

我跟住其他小区的同事交流取经。有的小区有志愿者专门负责团购审批,用来控制团购数量;有的小区志愿者按照时间段值班,四小时一班岗,正好用满防护服的有效期,过了时间就不送货上门了。我们楼的志愿者团队也商量,大家白天大多有工作,除了药物、生鲜等比较紧急的东西,其他物资都集中在晚上配送。

但前几天晚上做完核酸后,好几批物资同时到货,志愿者配送到夜里两点才忙完,还有许多人让志愿者帮忙拿自己的跑腿订单。有邻居提议给志愿者募资发钱,志愿者组长说:不缺钱,缺的是人手,缺大家配合。有愿意每周匀出两个小时空当的,请入群当志愿者。毕竟穿着大白服发东西总比自己防护不足,私自去拿包裹安全得多!

“特别心疼,为这两三袋垃圾,浪费我们一套大白”

刘羽翼,物管负责人

约了一整天,我才跟刘羽翼通上电话,他第一句就是:“我手底下这帮兄弟姐妹真的不容易!”物业是小区的第一道防线,所有物资都要经过他们消杀才能发放。有居民怕团购的牛排在楼下太久不保鲜,不耐烦地催物业赶快送,他无奈地问我:“你说现在是吃牛排的时候吗?”我窘迫地笑笑:“不瞒你说,我连鸡蛋都半个月没吃上了。”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们物管经理的家在梅陇镇那边,属于重灾区。四个主管中,两个一直被封在家里,小区就剩我和另一个主管轮班倒,48小时内,有一晚可以在沙发上睡个安稳觉。

我们一共28位保安和保洁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要服务四栋楼、700多户、近2000位居民。大家都是两班倒,每天7点忙到晚上八九點。

前几天团购的东西比较多,我们也不分保安组和保洁组了,全变成搞物流的,一刻不停地卸货、消杀,然后送到楼栋门口。我们经理在业主群呼吁:现在不是丰衣足食的时候,先解决温饱!但有的居民团购了牛排,就很着急地催我们送,说牛排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着。

我们也很无奈:东西真的非常多,一批弄好,下一批又来,工作人员一刻不停,根本没办法给你仔细看包装是面包、牛奶,还是牛排啊。

业主团东西的时候我们也跟着团一点。经理还出钱给楼里的孤老送饭、送米面。但有一次,我同事穿着大白送菜下楼时,正好碰上居民做核酸。他知道我同事是工作人员后,立马跳起来质问:“你怎么可以进我们大楼?你把病毒都带进来了!”

我没法解释。我们虽不是专业人员,但都看了很多视频,学习了怎么使用防疫装备,大白也是每次都套上全新的,去过一个地方就扔掉,非常严谨。

最麻烦的,还是缺防疫物资。刚封控时,我们订的防疫物资没到。手套、口罩、消毒水还有库存,但面罩、大白、小蓝都缺。大白才剩二十几套,用起来的话可能一天都不够。

幸好后来业主捐赠过一批,我们自己也找路子买了几百件。最开始大白60元一件,后来90元了。现在每天居委会也发一些大白,都尽量省着用。

除了消杀、运送物资,我们规定每三天收一次垃圾。但有一次居民生气地反映:有人把垃圾直接丢进了电梯里面!我只好赶紧叫人去清理消杀,当时特别心疼,不是为了额外的工作,而是为这两三袋垃圾,浪费我一套大白啊!

一开始,我们员工睡在地下室,在水泥地上铺防潮垫和纸板。上星期我们陆续争取到了两个房间,还是睡地板,但可以洗澡了。

大家都没想到会封这么久,刚开始封控时,气温不高,但这几天最高都30°C了。我一天平均在小区走一万五六千步,保安、保洁他们肯定更多,没有衣服换,很成问题。

关在家里时间长了,大家难免都有点脾气。但我觉得疫情发生后,物业和业主的关系倒是更融洽了。坦白说,我们物业以前还行,但后来工资一直涨不上去,招的人一批不如一批,服务水平也在下降,老业主看到都摇头。但最近,10个人里边有8个看到我,都说你们做得真不错。

前两天,还有个业主直接给我们捐赠了8000块钱,说3000块钱让我们买防疫物资,5000块钱发给底下的兄弟们。他对经理说,“我知道你们做得很辛苦、很累。你们自己要防护好,因为整个小区全部是靠你们的!”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接龙大白牛排
大白
如何合理分牛排
虎头虎脑的“大白”
疯狂的牛排节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不熟
大白诞生记
纽约五大经典牛排屋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