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蛴蟆节

2022-07-06梁柱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瘟神晚熟柑橘

梁柱生

梁兴大学毕业后报考大学生村官,后被分配到老家嘉陵村工作。回到家,他发现村民正把他父亲、村党支部书记梁志坚堵在家里。一问,原来是村里柑橘滞销,村民们找他爸想办法:“你是书记,见多识广,认识的人多……”

“可我认识的商贩都是附近的,他们不要,我有啥法?”梁志坚无奈地说。

“能不能到报社、电视台去打一下广告,说我们种的都是‘有鸡水果,从不打药,虫子都让鸡吃了?”

“广告费谁出?村两委没钱。让你们分摊,你们干吗?”

“我们当然不干,柑橘一个没卖出,还要倒贴广告费!”

“那你们来闹啥?”梁志坚生气道。村民们振振有词:“当初可是你提倡种植果树的!柑橘种出来,卖不掉,不找你找谁?”“市场瞬息万变,谁能想到后来种柑橘的村民一下子增多,导致柑橘滞销……”

梁兴已听出来龙去脉,就对村民们说:“我刚才从飞凤山经过,发现咱们村种的都是晚熟柑橘,放到春节采摘都没问题。大家回去吧,我向你们保证:春节期间,把村里的柑橘全部卖完!”

村民们怀疑:“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啥子大话?”梁兴便出示所携文件:“我现在是咱们村的大学生村官。我爸叫大家发展晚熟柑橘是对的,错开了柑橘旺季。我刚才摘一个尝过了,口感也很好。”

“再好又有啥用,卖不掉,只能沤粪。”村民们唉声叹气。梁兴说:“我在手机上查了一下,本地柑橘市场虽然饱和了,但在全国仍然很有市场,尤其是不产柑橘的北方。咱们村的柑橘耐寒、经放、品质好,就该瞄准外地市场。”“你负责运输?”“不,让外地客商自己来。”“说了半天,还是要打广告。费用你出?”梁兴笑笑:“好吧,我出。”

村民们吃了定心丸,这才走了。

梁志坚开门出来:“才上班就这样大包大揽,有你这样当村干部的吗?”梁兴不悦道:“他们把你堵在屋里,你好受?我替你解了围,你非但不谢我,还指责我,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帮你。”当父亲的说:“解围也不能空许诺!打广告,你哪来的钱?我是没钱给你。再过几天,我就退居二线了。”

转眼到了春节前夕,人们纷纷购买年货,按说此时是推销柑橘的最佳时候,可没有一个外地客商到村里来;到了春节,连放了七天假,还是连个果贩的影子也没有。梁志坚坐不住了,对儿子说:“你打的广告,怎么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梁兴说:“我压根儿就没打广告。”梁志坚一愣:“你这不是欺骗村民吗?”梁兴嘟囔道:“谁叫你不给钱!”“这……你自个儿夸下的海口,倒成了我的事儿了!”

也有村民过来打听消息,梁兴不耐烦道:“春节还没结束,急什么?等过了元宵节再来问。”

很快到了正月十四,偌大的果林还是静悄悄的。一大早,梁志坚起来倒开水吃感冒药,看了一眼对面山上密密麻麻的柑橘,忧心忡忡:明天就是元宵节了,儿子该如何向村民们交代?

吃了早饭后,梁兴拿上篾刀,到屋后砍来几根酒盅口粗细的竹子,分别锯成一米多长,顶端留竹节。之后把顶部那节竹筒砸破,划成七八条竹条,一压竹节,那些竹条就弯曲起来,再把一个小篾圈横着放进去,固定,这竹头就拱成了梭子状,跟竹竿一起,仿佛一个火箭筒。他又往竹头基部塞进一坨稀泥,插上蜡烛,再在外面糊上红纸,留下点火口……

梁志坚服了药,躺在床上休息,听到儿子在院子里忙碌,就起来看他在干啥。这一看,他不由得生气道:“不去想方设法推销柑橘,倒搞起迷信来了!”他看出儿子正在制作蛴蟆灯。

梁兴嘿嘿一笑:“柑橘滞销是因为蛴蟆瘟作怪,我做些蛴蟆灯送送瘟神,好让柑橘畅销。看,做得像不像?”

“像个屁!啥子不好的事都赖蛴蟆,蛴蟆可是益虫!”

蛴蟆是当地对青蛙、蟾蜍的统称。梁兴反问:“蛴蟆是虫吗?”梁志坚一愣:“蛴蟆吃害虫,对庄稼有好处,咋个就成了瘟神?”“民间传说嘛,何必较真!”“那是封建迷信,亏你还上过大学,我看你的书都白念了!”

川北嘉陵江一带曾传说:明末清初,大西王张献忠率兵在这里跟清军激战,双方死伤无数,导致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恰逢正月开春,冬眠后的蛴蟆纷纷出洞交配繁殖,人们就以为瘟疫是蛴蟆带来的,称为蛴蟆瘟。一位道人云游至此,故作高深地说:“连年战乱,秽气浊血触怒河神,故降蛴蟆瘟祸害人间。唯有把蛴蟆送走,方可保平安无事。”于是,正月十四这天,人们纷纷砍竹做蛴蟆灯送瘟神。小孩则摇嫩竹,唱童谣:“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等到梁志坚当村支书后,认为这是封建迷信,遂加以禁止:砍竹会破坏生态;野外点蛴蟆灯,容易引起山火;把蛴蟆说成瘟神,不利于人们爱护蛴蟆,蛴蟆可是庄稼的朋友。就连小孩摇嫩竹也不允许,怕把嫩竹摇断或把竹根摇松,嫩竹不爱长。

可儿子一回来当村干部,就把这一迷信活动挖出来,还把柑橘滞销说成是蛴蟆瘟作怪,真是岂有此理!

“你患重感冒也是因为蛴蟆瘟作祟,傍晚去放放蛴蟆灯自然就好了。我也给你做了一个。”儿子笑嘻嘻道。

梁志坚这才看到院墙边立着几个做好的蛴蟆灯,他瞬间怒道:“我不去!我病一好,就到镇上告你,身为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

梁兴也火了:“你凭啥说放蛴蟆灯是搞迷信?”

“难道还是搞科学?”当爹的反唇相讥。

“在科学与迷信之间,难道就不能有传说?像七夕鹊桥相会,牛郎星、织女星相隔16.4光年,牛郎织女就算活100岁,两人乘坐最先进的火箭,也永远不可能相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七夕相会的美丽传说。现在还由七夕这一民俗,发展成了中国情人节。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正月十四放蛴蟆灯发展成一个节日?”

“哼,还节日,招神的节日!”

“请你把字咬准一点儿,是招商的節日!”

梁志坚转回卧室,往床上一躺,决定等感冒一好,就给区科协打电话,叫他们把科技大篷车开到村里来,宣传科学,破除迷信。虽然他不当村支书了,可也不能放任儿子搞迷信宣传!

傍晚,村里响起了热闹的锣鼓声。梁志坚一愣:明天才十五,怎么今晚就开始闹元宵了?他推窗一看,只见村民们排成长长的队列,举着点燃的蛴蟆灯,兴高采烈地在村道上游行,薄暮中,犹如一条缓缓流动的灯河,一眼望不到头,十分壮观。队伍前边,有两人抬着一只篾扎纸糊的大蛴蟆。敲锣打鼓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划龙船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村道两旁的路灯下,摆起了很多小吃摊,锅盔、蒸饺、热凉粉等当地名小吃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渐渐地,灯河由村道流向田野,流进果林,再流到江边,人们把蛴蟆灯插在那儿,完成了送蛴蟆瘟的仪式,就说说笑笑地回来参加游园活动。

第二天,村里来了许多汽车,梁兴叫村民们采摘柑橘卖给游客。原来,他昨天把蛴蟆节盛况和柑橘等拍成视频,上传到抖音,并说活动连续举办三天,欢迎大家前来观赏川北这一独特民俗,品尝绿色、有机、生态的晚熟柑橘。

三天下来,村里的柑橘销售一空。人们吃腻了去年秋冬贮藏的柑橘,这新下树的晚熟柑橘便极受欢迎。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按照村两委的规划,积极发展果业,增种了葡萄、枇杷、水蜜桃、黄花梨等。几年下来,飞凤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开辟成了农业观光旅游景区,带动了一大批民宿餐饮业,村民们纷纷开农家乐增收。而蛴蟆节也发展成了盛大的狂欢节,申报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春节、元宵节融为一体,届时商品展销、文艺演出、乡友恳谈等活动纷纷举行,热闹而极具地方特色,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

梁志坚也转变了观念,不再排斥蛴蟆节,因为每年蛴蟆节,篾匠出身的他都能靠制作蛴蟆灯赚一大笔钱。有村民打趣:“老梁,你咋个也搞起迷信来了?”

梁志坚笑道:“我呀,是迷上了这个民俗文化,信奉民俗文化能助力乡村振兴,简称‘迷信,哈哈哈!”

猜你喜欢

瘟神晚熟柑橘
晚熟的记忆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晚熟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大疫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