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最早中文名为“嫣痕伊尔”
2022-07-06郑文静李艺蘅
郑文静 李艺蘅
《简·爱》最早的中译本诞生于1925年,当时被译为《重光记》,它出自苏州籍文人、诗人、翻译家周瘦鹃之手。
1910 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爱之花》是周瘦鹃的处女作,自此他便开始大量写作、翻译文学作品。1917 年,周瘦鹃的译作《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版,轰动一时。长于言情的周瘦鹃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在当时鼓舞了社会上许多青年男女,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反抗封建社会、家庭的斗志,如《情欤孽欤》《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番花残月缺》等名篇,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具有进步意义。据考证,周瘦鹃一生译介西方作品超 459 篇,涉及27个国家,翻译或合译小说(集)31本,译文多达上千万言,可谓洋洋大观。
最早的《简·爱》中译本《重光记》,只有寥寥八九千字。1925 年 7 月,周瘦鹃策划出版了“言情”系列丛书“我们的情”(四册)。末册《心弦》是他编译而成的欧美爱情小说集,选译了十部文学史上的经典,或轰动一时的佳作,被缩译为“哀情十记”,每记含四至五章。其中,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被译为《重光记》。
周瘦鹃曾在《我翻译西方名家短篇小说的回忆》中写道:“因为我生性太急,不耐烦翻译一二十万字的长篇巨著,所以专事搜罗短小精悍的作品,翻译起来,觉得轻而易举。”而《心弦》中所译的原著作品大多是中长篇小说,再结合周瘦鹃“不耐烦翻译”的性情,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将全译版本应在40万字左右的《简·爱》,缩译为八九千字的短小篇幅了。
周瘦鵑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译为极具中国风情的“嘉绿白朗蝶”;他也未将女主人公音译为简·爱,而是唤其“嫣痕伊尔”;故事发生地桑菲尔德则被他译为“霜飞邸”。
从周瘦鹃对于故事情节的缩选,也可以看出他的编译思路。《重光记》分为“怪笑声”“情脉脉”“疯妇人”“爱之果”四章,周瘦鹃在译文中放大了原著中的恐怖色彩和一男一女谈恋爱的浪漫戏码,进行了言情小说化的处理,也更为注重故事的戏剧起伏和通俗性。而简·爱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的品质,限于篇幅则被他隐没了。
(摘自《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