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2-07-06李瑞
李瑞
摘 要:凉山彝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涵盖了巴蜀地域的历史与地理及节日民俗等,与众多姊妹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质朴优美的民歌,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色彩浓郁的地方说唱、戏曲音乐等,是对凉山彝族及川东地区青少年进行传统音乐教育的宝贵素材。
首先要重视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次要认识到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所蕴藏的经济价值;再次要认识到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所蕴藏的经济价值,要着力提高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转化,着力培养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才能真正体现出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一、凉山彝族民间发展现状
(一)凉山彝族的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蒙纳西、傈僳、苗、布依、回、满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243.7万、占全州总人口50%。自秦汉时期以来,先后有“邛”“笮”“夷”系民族及藏汉等民族活动在凉山区域内是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分布于我国川、滇、黔、贵四省,其分布及居住形式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态势,主要聚集在云南楚雄、红河,贵州六盤水、安顺,四川凉山等地。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大凉山和小凉山的总称,也有人将云南的宁蒗县加入到凉山这一称呼。黄茅埂是大小凉山的天然分界线。通常人们将黄茅埂以西、安宁河以东以凉山州为中心的地带称之为大凉山。小凉山作为凉山的一部分,主要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为彝族核心聚居区,因此,有人习惯上将小凉山归属于乐山地区。故有“大凉山不高,小凉山不矮”之说。”
(二)凉山彝族民间音乐
四川凉山彝族一直以来被称为火的民族,由于四川山脉较多,所以,民族之间的人员不是很密集,所以乡土音乐歌曲的种类较多,且曲风丰富,但其特点都彰显着本民族的特点和区域性。四川凉山彝族的乡土音乐歌曲的创作由来大都是结合当时的环境背景所创作,一定程度地记录了彝族的生活特点、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民俗特点,其歌曲语言通俗易懂,歌曲大都是即兴创作。彝族的歌曲在乡土音乐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山歌、劳动号子、小调、情歌等。四川凉山彝族的人民大都居住在深山中,所以,大都歌曲都来源于劳动中所创作,例如:如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则是由彝族人民好客、朴实亲切的特点所创作,以当时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作为主旋律,同时融进了民歌《放羊调》的音乐,当时被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其中还有山歌中较为出名的如《马儿快些跑》,《对歌》也极具特色。
二、国内外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废物文化的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学术界对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发展研究严重不足。在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方面。随着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相关学者从当地民间音乐非遗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本地区民间音乐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较侧重于民间音乐非遗产传承方式的探讨;常洁琨在认为西北地区传统音乐在传承方面呈现出传承困难、重申报轻保护及保护不力的现象,并就这些问题分别从政府层面、学术层面及音乐院校、广播媒体等多方面提出加强保护的有力举措;白渝就四川阿坝地区音乐类非遗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理念与方法研究方面。陈思琦指出,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应遵守“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两个基本原则,我们要保护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文化,同时要对那些为迎合现代社会需求而失去了本真性的音乐文化坚持抵制,去除糟粕,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非遗精品;孔令平对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的基本概念进行整理和概述,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保护音乐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使民间音乐非遗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代代延续和传承下去。
目前,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形式非教育传承莫属。但目前民间音乐类非遗学校传承的研究现在还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缺乏对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的方式创新及机制创新方面的研究。何好、姚江提出高校应努力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以此在保护音乐类非遗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刘青弋从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目前民族特色音乐消失的现状出发,分析音乐类非遗进入高师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结合音乐史进入音乐教学的案例进行了初步探索。作为音乐最好传播,将民间音乐非物质遗产纳入课堂,也是必然之路。
三、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首先,凉山彝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涵盖了巴蜀地域的历史与地理及节日民俗等,与众多姊妹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质朴优美的民歌,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色彩浓郁的地方说唱、戏曲音乐等,是对凉山彝族及川东地区青少年进行传统音乐教育的宝贵素材,帮助完善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体系。本课题旨在推动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分级目录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并实现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只有着力培养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才能真正体现出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其次,重视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中,包含着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原生态地反映着彝族的文化特色,展现着彝族独特的发展思维和审美趣味,体现出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出较为鲜明的文化价值。深入探索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经济开发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体现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
再次,强调凉山彝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认识到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所蕴藏的经济价值。着力提高对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还完全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帮助完善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体系。本课题旨在推动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分级目录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并实现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深入探索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凉山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经济开发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体现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笔者呼吁大家关注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及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让凉山彝族的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思琦主编.最美非物质文化遗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2]薛莉.山西传统音乐中“男扮女装”形式的“非遗”基因考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5).
[3]何好,姚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岭南非遗音乐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音乐学院学报,2020(03).
[4]刘青弋.传统音乐的公共空间建构及其应对挑战的力量——以南疆非遗音乐保护现状考察为个案[J].当代音乐艺术研究,2020,5(01).
[5]陈路芳.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以非遗音乐为例[J].北京音乐学院学报,2019(05).
[6]金秋.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与“非遗”音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