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探索

2022-07-06徐建勋

客联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校大学生

徐建勋

摘 要:高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由之路,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应从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能力培养三个层面来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

2022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受乌克兰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求职方式和岗位需求也发生改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职业规划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我国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起步晚,高校对职业规划重视不够,缺乏理论研究和资金投入,进而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从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尚未建立职业规划指导机制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未引起高校足够重视,相应的政策或机制不健全。一是职业规划指导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仍处于较低层次,停留于就业指导方面,范围过于狭窄。没有系统性的指导方案。全程指导和分类指导的职业规划体系并未形成。二是职业规划指导机构师资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较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能投入的时间有限,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因此大部分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师资严重不足,缺少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指导队伍。

2.职业规划指导队伍不健全

虽然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部分高校建有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但是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掌握职业规划理论的更是凤毛麟角。一是负责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现实中,大部分高校无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机制,大学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时会咨询辅导员,但辅导员能用在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系统的指导。二是职业规划队伍指导能力不足。辅导员是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的最佳人选,辅导员指导内容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应急的择业技巧和信息。辅导员一般没有进行过专业理论学习和系统培训,导致指导效果不明显。

3.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非自主学习模式,这种被动学习模式会迁移到高等教育阶段,导致大学生习惯性的依赖他人督导学习,进行职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一是家长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孩子进入大学后,很多家长不再关心学业问题,也没有督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意识。二是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认识不足。大多数高校开设有就业指导类课程,有些高校举办职业规划活动,部分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和学习兴趣,普遍消极应付,其效果可想而知。三是职业规划能力不足。大量调研数据显示,高校仍有大量低年级的大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不能自我准确定位,规划能力和执行力弱,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差,导致其职业规划实效性不高。

二、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探索

1.建立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机制,增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系统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高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模式,就要努力构建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体系。一是建立指导工作机制。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教师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高校应该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投入专项经费,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相应制度和组织机构,推动形成高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在整个社会上营造重视职业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分类指導机制。高校应该把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学校特色和优势,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分类指导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年级制定符合年级特点的指导内容和方式,将指导工作分阶段分步骤落实到大学的各阶段;针对不同毕业意向和职业目标,分别设立专业化帮扶制度和培训课程。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队伍建设,提高队伍职业规划指导能力

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支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完善指导队伍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和研究机构,专门负责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推进、实施、考核。除了从本校招募优秀辅导员、专业教师外,还要专门招聘与引进人力资源、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还要充分特聘优秀校友担任兼职指导老师。二是设立二级学院职业规划指导分中心,负责本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与学校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密切配合,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职业规划指导的合力。三是要健全指导队伍培训制度。要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和进修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对职业规划指导队伍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3.强化大学生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前提和基础,增强职业规划能力是关键。一是强化职业规划意识。高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班会、活动、讲座等途径广泛宣传职业规划的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家庭要发挥基础性作用,从小培养孩子职业规划的意识;社会特别是媒体要发挥支持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全方位支持。二是准确认识自我与外部环境。首先要准确认识自我,运用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工具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和逆商,了解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实践能力。其次要评估外部环境,要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运用SWOT明确优势劣势,厘清发展机会,为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准确的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目标设定与分解是职业规划的核心和关键,目标要适合自我特征,具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达成;目标要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设置,实现一个阶段目标后,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激励自我产生不断进取通关的动力;目标要具体明确可量化,大学生应该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学习目标、生活目标以及社会实践目标等;定期运用反馈修正机制,如果未能完成阶段性目标,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不断完善职业规划,直到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清贤,曲绍卫,马世洪.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中国梦之实现. [J]中国高等教育.2014,(09):15-17+49.

[3] 苏文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4] 侯士兵.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高校大学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