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2022-07-06冯沄芊
冯沄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对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极大的影响了人的正常生活。为了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现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压力,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并不是很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针对如何将积极心理学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测评方式单一;体系不完善,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材,导致当下心理健康质量并不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开始关注的领域,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而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1、心理测评体系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进而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出教育计划。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测评的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全面的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展示出来,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填写情况判断心理健康状态。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每个人的心理情况不同,统一的问卷无法将全部问题呈现出来。从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影响接下来教育工作的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问卷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无论是出卷人还是答卷人都会受到自身主观情绪的影响,出卷人以及答卷人当时的心情、以及近期的经历都会使得测评的结果出现偏差,会导致测评结果不准确,无法直观的反映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心理出现问题会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但日常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层面的普及不全面,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较少,导致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社会层面也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大多数人参与感较差,不会主动的去听讲。很多人为了获得讲座发送的小礼品去学习,学习效果较差,导致开展讲座的质量下降。在心理出现轻度问题时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有一些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较差,即使心理出现了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去接受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这种不重视的情况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质量。
3、缺乏专业教材,心理健康课程得不到正式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内容,需要一定的教材进行辅助教育。但当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并没有统一的、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教材的出现,使得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遇到了困难。专业教材的出现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学依据,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进而得到全社会层面的推行。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完全凭借主讲人学习的内容进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专业教材的缺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不同层面尤其是社会层面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需要引起我国相关领域的重视。
二、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意义
1、能够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测评体系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当中,缺乏对人积极心理的测评,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一定的偏差。积极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能够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测评体系较为单一,无法全面的将人心理健康状态展示出来,积极心理学的融入能够拓宽心理测评方式,确保测评结果真实可靠。
2、引导人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质量
积极情绪的产生才能够证明人的心理健康处于正常状态。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明确的规划出引导人产生积极情绪的计划,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积极心理学的融入开始关注人的积极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着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进而能够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且积极心理学的融入能够制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吸引人们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层面的普及,进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
3、转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过多的重视受教育者的消极情绪,从消極情绪入手,使得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正常的人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情绪以及消极情绪,无论是过多的积极还是消极情绪都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关注到积极情绪对于人产生的影响,过度重视消极情绪的产生,使得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将积极心理学注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从关注消极情绪转变为关注积极情绪,教育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使得教育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将积极心理学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能够极大的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在社会层面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够确保二者融合的快速发展。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工作,让社会上的人群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抖音、快手、新闻等媒体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面对社会不同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从而提高宣传效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并且事后家长陪同学生将听讲的感受写下来,从而提高家长以及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企业以及工作单位,宣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开展学习,并且对学习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考验。在社会层面,尤其是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可以开展有奖讲座等,鼓励村民参与到讲座当中,还可以适当的调动基层干部深入到人群当中,进行村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工作,尤其需要重视起对特殊人群的宣传,从而扩大宣传力度,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社会层面全覆盖工作。
2、完善心理测评体系
心理测评体系的完善对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无法满足当下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的需求,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质量。因此,我国需要完善心理测评体系内容,从而快速地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传统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中测评方式单一,测评结果不真实。将积极心理学注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扩充心理测评方式,进而得到更全面的测评结果,为教育的进行提供基础。首先需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共同测评的方式,进而避免问卷调查存在的局限。实际访谈过程中,教育者能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人的表情、动作等对人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再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判断人的情况,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从制定出不同的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
3、开展特色活动,引导人乐观面对生活
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引导,使人们产生积极情绪,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的生活中,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外或者困难,如果人的消极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长时间积累就会在人的心理发酵,最终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帮助人们学会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引导人们产生积极情绪,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可以举办吐槽大会,使人们能够在活动过程中畅所欲言,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达到排忧解难的目的,有利于人消极情绪的消化。在吐槽大会过后,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性活动,教育者可以带头活跃气氛,引导人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例如开展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等活动,能够加快消极情绪的消化速度,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心情的愉悦,从而更好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质量。此种特殊活动的举办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趣味性,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
4、出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书籍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因此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书籍作为支撑。我国出版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相关书籍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大力鼓励心理学专业的相关人才开展书籍的编写工作,为我国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还可以创立专业的心理研究团队,聘用优秀的心理学人才针对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群编织出专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从而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质量。出版相关书籍时也需要关注到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较为匮乏,需要国家重视其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为书籍的编写提供人才基础,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
四、结语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当下我国很多人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切实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需要关注的内容之一。积极心理学能够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测评体系、引导人积极面对生活且能够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问题。因此,当下时代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人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玲玲.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0):41-42+51.
[2]程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积极心理学教学研究[J].秦智,2022(10):89-91.
[3]李翠华.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建构[J].山西青年,2022(19):181-183.
[4]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02):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