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济法课程教育改革探究

2022-07-06周阳城

客联 2022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周阳城

摘 要:在依法治国体系之下,经济法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其对经济类、管理类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其课程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践行,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就业、服务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作用也是极其显著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学生掌握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法理和具体经济法律关系的规范,熟悉有关经济关系纠纷解决的程序和途径;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处理经济纠纷的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为学生今后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遵守当今法治社会的规则,建立诚信观念,参加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及全国注册会计师等考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力地迎合新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现状分析

在依法治国体系之下,经济法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其对经济类、管理类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作用。然而经济法的教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繁多且理论性过强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繁多,既包含了经济学、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了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实体法,还包含了民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因此经济法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具动态性,更注重市场环境的变化。但因课时设置时间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能够完成对经济法相关基础知识理论与探究方法的教授,教师往往采用“漫灌式”的授课方法,每一部分都蜻蜓点水式的讲授,目标不明确,内容没有主次之分。使学生们死记硬背另外,由于教学时长有限,理论教学尚且难以完成,更不用说实践教学了,大多数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突出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教学方法不合理

经济法既具有经济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又有法律学科的枯燥性。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讲课件、学生听课件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较少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与现今大数据时代下新兴的教学方法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学生主动学、动手学的积极性。近年来涌现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和教学资源为辅,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经济法课程极少采用上述方式,依旧是纯粹讲授法,教师填鸭式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全程被动接受,效率较为低下。

3.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决定,但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仍占较大比例,并侧重于考核理论知识记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下,很难真正落实从多方面全方位有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经济法的兴趣及热情,导致学生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学习,往往很难真正掌握经济法的精髓,也不能很好检验出学生对于经济法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三、解决措施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在经济法理论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应该融合更多的案例教学内容,增加经济法法律事務内容,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近年来在国际及国内的资本市场上,每年涌现出许多鲜活的真实的经济法案例,建议将这些案例运用到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中,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实践解决真实企业的经济法案例,进一步落实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目标。

2.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经济法教学中可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方法来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如案例项目教学法、微课、慕课等,探索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的对接机制,将枯燥的法条与鲜活的案例充分结合起来,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融入新兴教学方式,如模拟法庭、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打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和教学资源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角色互换。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进行难易划分,其中内容较多且难以理解的章节由教师主导讲解,而对于内容简单、法律条文易于理解的章节,可只将相关概念和法学原理讲授清楚,然后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相关案例,结合已讲解的相关概念和法学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分组制作PPT,之后在课堂上分组讲解章节内容并讨论该章内容适用的经济关系范畴。课堂模拟法庭。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讲授内容,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并要根据所学法学知识,课下完成分组(按原告、被告及审判庭分组),根据小组选择的案例模拟法庭分配好扮演的角色,同时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分组相互讨论,且将模拟庭审裁判结果详细列示并附上适用的法律依据,为课堂模拟法庭做准备。课堂上,学生要按照原被告角色分配现场进行庭审。每一组模拟法庭结束后,由其他学生针对该案例的判决和裁定结果进行集体讨论,视案例情况自行组成讨论组并推举代表予以回答,或者由教师点名抽答。课堂回答主要考查各小组案例判决和裁定结果的适用法律是否合适,以及案例审判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观点是否正确,有无疏漏错误。

3.革新旧有课程考核形式

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评估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应进行全程化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应适当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占比,考核的项目可以包含考勤、测验、课堂讨论、作业、在线学习等,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选择,计入平时成绩登记表。闭卷考试中,除考察学生对基本经济法理论的识记能力之外,还应通过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平时考核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实际案例的问题分析能力考核,摒弃以往期中期末考试只是纯理论记忆的考试方式,在试卷增加关于案例分析的实践应用考核。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