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7-06王情香
王情香
(四川文理学院 财经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对接区域发展的政策红利,以建立符合地方经贸示范区为契机,提出物流产业发展的路径对策,以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达州物流产业集聚、协同联动、融合创新发展。
一、达州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议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达州市物流业作为服务业重点领域之一,急需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开放门户、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秦巴地区综合物流枢纽,努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之一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国际力量较量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实现国内市场良性循环的同时,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建议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1]达州市物流也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形成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对内大力促进消费,畅通达州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提高外贸出口附加值。
(三)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契机
2021年11月,达州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被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将建设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达州成为全国70个、四川第3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物流枢纽。达州市对外开放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应抢抓开放机遇,加快物流服务规模提升、能级提升,促进物流产业体系向中高端迈进。
(四)达州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
达州市迎来新一轮城市扩容的发展机遇,按照“南拓、北联、西跨、东进”城市发展战略,达州市未来将聚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达州经济蕴含着跨越发展的发展潜力。物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达州物流产业发展的进程关乎达州“双300”战略的进程,迫切需要加快新城组团物流业布局,推动老城组团物流业升级转型。
二、达州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达州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现代物流业纳入全市“6+3”重点产业,全市物流产值增速8.1%。
(一)达州区域物流定位明确,现代物流发展迅速
2020年,达州市制定《枢纽建设攻坚方案》,明确了达州物流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一核两极”的物流业新空间(如表1所示)。明确达州市主要区域物流定位。以主城区为核心,以万源、宣汉为北部发展极,以大竹、渠县、开江为南部发展极。现已开通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正加快金垭机场、成达万高铁和推动渝西高铁建设。
表1 达州主要区域物流定位
(二)物流节点不断完善
达州的物流设施建设体系较为完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如表2所示)。结合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可以看出,目前万达开三个城市均已开始大力发展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秦巴物流园区将有效协作达州物流资源,形成“一核引领、多区协作”的供应链物流枢纽运作新模式,成为带动达州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表2 达州重要物流节点统计
(三)物流通道逐渐畅达
近几年来,达州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导,以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国际通道建设逐渐通达。
一方面,达州与周边城市物流对接通道便利。达州是四川“东出北上”交通枢纽,四向物流大通道初步形成。同时,达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200公里交通圈覆盖四川巴中、南充、遂宁和陕西安康、汉中等8个城市。
另一方面,达州国内国际通道逐渐通达。2020年4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从达州高新区驶出,标志着达州经成都后出境到欧洲的新通道正式打通,是达州通联各地及全球的通道,标志着达州(国际)物流飞速发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下,构建东西南北四向全拓、内联外畅的物流大通道。
(四)组织机构和机制不断完善
首先,达州有较完善组织机构和机制。高效的管理机制对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达州已成立或组建专门的物流组织机构,实现物流部门与其它部门和行业的互相配合。
其次,合作协同机制较完善。达州市专门成立万达开统筹发展研究院,邀请国家层面专业机构开展专题研究,另外,万州、达州、开州分别由万州区物流办公室、达州市口岸物流发展办公室、开州区商务委(口岸物流科)统筹负责口岸与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等工作,以宏观的协调管理机构牵头制定物流政策、法规及战略规划。
三、区域发展达州物流产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达州紧紧围绕“制造强市”目标,着力打造达州“6+3”产业集群。达州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物流节点差异化不明显,自身优势不突出,区域一体化吸附能力不强等发展瓶颈。
(一)自身优势不明显,区域一体化吸附能力不强
达州物流业发展相对粗放,高层次、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供应不足。本土有实力的跨境物流企业偏少,承担国际运输业务的物流公司更是稀缺。[2]目前达州市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属于传统物流企业,物流功能单一,大部分都只提供一般的仓储服务及基础加工服务,或是传统运输服务。自身优势不明显,区域一体化吸附能力不强。
首先,受“双城”辐射影响,吸附能力不强。万达开区域地处川渝陕结合部,相比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达万城镇密集区离“双城”有相当的时空距离,处于“双城”辐射的衰减区,受“双核”辐射和吸附总体还不强。
其次,物流节点枢纽功能弱。借助城市区位条件直接对城市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建设,区域物流业载体发展度均较低,达州铁路运输方式较发达,受限于水路天然地理条件,水路运输能力弱,总体承载能力有限。仍需加强对现有物流节点资源的整合工作,加速实现城市资源统筹,并在物流节点建设初期明确了产业依托,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补足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
(二)交通运输网络集成性较差,规模化服务能力较弱
一方面,达州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线路结构不均衡。达州三级以上及以上公路占比仅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高铁网络规模和运行速度全方位落后且差距扩大,市州通高铁遥遥无期。在全国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仅有成都、宜宾有两个以上国家高铁通道交汇。航空发展不平衡,交通枢纽功能不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数量不多,综合客运、货运枢纽以及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线路结构不均衡,对外通道布局均不均衡,出省出海大通道不畅通,目前四川西向出省通道初具规模,但线路单一,向东向南的出省通道仍然较少。
另一方面,区域内部线路网络化不足,交通供给效能较低。除了水运以外,铁路、公路、航空三个交通网络均以成都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城市之间缺少互通式的交通连结。这种“单中心”放射性的交通网络结构强化了全省单核式的极核型空间结构。交通绿色化、信息化发展较慢。
(三)区域内现代化技术和物流标准化低,产业集聚力弱
首先,区域交通的发展水平是直接决定整个区域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目前达州与外界的区域联通仍以高速为主,尚未形成交通互补、快速一体化衔接体系。
其次,从整体来看,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标准化设施设备应用范围不广。如在万达开口岸物流统筹发展中,各区域内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仍未建立,很少有企业主动参与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企业应用的物流标准和物流信息技术存在不同口径,从而难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物流资源有效配置,制约物流降本增效,阻碍区域口岸物流统筹发展。
(四)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产业区域协调受阻
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区域协调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如万达开统筹发展来说,由于达州、万州、开州互不隶属,是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因此它们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时,至少不会把其他省市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只会首先考虑自身利益,这对万达开整体区域的物流规划和协调发展有一定的障碍。从而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交通综合管理难,区域内现代物流衔接不畅等。
四、新形势下达州物流产业发展建议
(一)产业链条错位发展,做强优势
物流服务供应链以服务提供者为核心,基于物流协同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得到的多式联运服务供应链,明确供应链核心企业,依托优势,做强优势,分工开展物流服务。[3]
首先,达州需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完善枢纽功能。达州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优势,把握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在区域交通枢纽上强化其枢纽地位,完善其枢纽功能,依托广大的纵深腹地,通过区域交通枢纽的作用,集结货源和分拨货物,形成货源集疏货基地。[4]
其次,强化秦巴物流园区平台功能。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机遇下,要争取建设作为承载万达开统筹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铁路陆港),作为拓展东西南北四向物流通道的起点,打破地域界限,探索出一条省际交界地区各方联手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提供一个示范。
再次,其他主体做强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大力推动浦东北和川东北-体化发展是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根本,合理分工,如万州的优势在于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常年万吨深水港,是川渝通江达海的重要铁水交通枢纽。总的来说,物流主体需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合理分布在物流产业链的上、中、下游。[5]
(二)促进产业协同,打造网络化的物流服务系统
首先,区域规划协同。加强不同行政区间战略、规划层面的协同,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统筹区域物流设施、功能,营造便于要素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流动的市场环境,激发物流市场主体活力,构建跨区域、分工合作的物流服务系统。另外,在服务体系上打造通道化、网络化的整体服务系统,着力加快通道化物流服务、促进区域间经济要素流动,支持区域经济协同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区域内经济产业分工整合,加速融合发展进程。
其次,功能协同布局。统筹优化物流要素的空间布局,重点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区域短板,按照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联系,统筹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城乡间物流要素的功能协同布局。
再次,产业发展机制协同。利用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吸引相关产业的转移。一方面,需要建立区域物流统筹协调机制,成立跨区域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分工联系方案,破除行政体制薄碍,进一步探索行政区划和物流管理的适度分离。另一方面,划分物流统筹管理责任,评价机制协同。将物流业协同的任务合理划分到相应的治理主体,厘清各个主体的管理权、财税权和决定权,使之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负担起相应的行政责任,并定期对物流产业和相关集聚产业的现状作出评价和分析,检查该区域的物流产业和其他集聚产业的发展是否产生协同,有利于促进了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物流网络的产业集聚力
首先,共建物流枢纽。打造通过高效、完善、统一的城际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及产品立体互联。整合铁路货运网点,建设铁路集装箱基地和高铁物流基地,以万达开口岸物流一体化为引领,把达州建设成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地,推进万州--开州水运港口建设,提高区域性货物铁运、水运能级。
其次,构建东西南北四向全拓、内联外畅的物流大通道,加速与周边城市合作共赢。秦巴物流园区项目依托达州铁路运输优势,发展以集装箱物流为主导的多式联运物流,推进区域物流合作,构建区域铁水联运和口岸协同发展示范园区。逐渐开通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打通丝绸之路直达中亚、西亚、欧洲、东盟的北向通道,参与开通“达州一东盟”冷链国际班列,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南向通道。
另外,共开物流专线,依托各地核心产业,如煤炭、硫磺、铁矿石、水果等,开辟物流专线和绿色通道,打造内部物流循环网络,提升干线网络的议价能力,联合降低物流成本。
(四)丰富产业互联模式,打造物流产业链
大力发展商贸+航空物流模式、商贸+海外仓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商贸物流网络布局,构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一方面,可以探索以参股、联盟等方式,建立健全区域综合物流平台。以万达开口岸物流一体化建设为例,三地可共同向两省市和国家部委申请建设达州铁路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万州航空口岸和万州-开州水运口岸功能型口岸,同时发展保税物流,加快达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将万达开打造成国家通关一体化示范区。万达开地区将积极推进大数据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为区域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空间集聚等方式,发展物流集群。整合分散在物流供应链上的中小物流企业,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