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7-06李旭东罗燕娜王静静杨雅舒黄晨阳
李旭东,罗燕娜,王静静,杨雅舒,黄晨阳*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五家渠 83130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一重要论断给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食用菌营养丰富、健康功能强大,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好抓手;二是食用菌生产效率高,是大田作物的几十倍,是丰富菜篮子的新动力,是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好武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2020年,新疆食用菌产量3.906万吨,不及全国食用菌总产的千分之一。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发展新疆食用菌产业,本文重点分析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新疆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提出新疆食用菌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新疆食用菌产业兴旺的对策。
1 食用菌优良特征决定了食用菌产业旺盛的生命力
食用菌生产具有经济效益高、产品品质高、生产效率高的“三高一强”优势,是决定产业长远发展的源动力。一是经济效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在种植业中的净利润在-239.5元~1953.8元/666.7m2不等,成本利润率在-15%~30%(表1)。在养殖业中,每头生猪的净利润1392.4元,成本利润率49.6%;每百只蛋鸡的净利润-1409元,成本利润率-8.8%;每百只肉鸡的净利润310.6元,成本利润率10.8%;每头奶牛的净利润8263元,成本利润率40.3%(表2)。虽然目前没有食用菌的正式核算数据,根据生产实际估算,以种植平菇为例,每667m2的大棚每个生产季的净利润轻松超过万元[1]。二是产品品质高,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肪、无淀粉、无胆固醇、高膳食纤维、多氨基酸、多维生素、多矿物质的营养特征。其中,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15%~40%,平均25%左右,是蔬菜、水果的几倍,与肉类、蛋类食物相近,接近大豆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与鸡蛋蛋白相媲美。赖氨酸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谷物中缺乏,在草菇、金针菇中含量丰富。三是生产效率高,农业式食用菌生产实现了立体栽培。生产效率是大田作物的数倍。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效率更高,是传统农业式生产的40倍左右。以金针菇工厂为例,占地7.33hm2(包括办公区),可以每天生产130~140t金针菇,也就是每天约生产出1t/666.7m2的食用菌,是其他种植业无法比拟的。四是生态功能强,食用菌消耗大量的种植业秸秆和养殖业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食用菌栽培产生的菌渣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制作无土栽培基质、制作饲料等[2],是实现农业循环的必要环节。
表1 2020年全国种植业产品成本和收益(元/666.7m2)
表2 2020年全国养殖业产品成本和收益(元/头、百只)
食用菌产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出巨大贡献,是实现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的生动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478个贫困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重要抓手。另外,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推手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将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2]。
2 全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近30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2117亿元,超过了棉、茶、豆类等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第六大产业[3]。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扶持政策和科技支撑力量显著增强,市场总体平稳,产业综合实力稳中上升。由于地域气候环境以及菇农生产技术水平差异,在全国水平上仍存在显著性的地域差异和种类差异。
2020年,新疆食用菌产量3.906万t、产值1.79亿元[4],占全国的0.097%和0.05%。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54.37%和33.21%。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疫情影响部分工厂未能正常运行;二是因特殊原因大棚设施不能周年生产,利用率降低;三是生产成本上涨较大,尤其是灭菌成本和人工成本;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根据近5年的数据来看,新疆食用菌产业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潜力较大。
3 新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驱动因素
虽然目前新疆食用菌产业规模小,但是随着食用菌设备设施的改进,栽培技术水平的普及和提高,新疆食用菌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生产资源优势,棉籽壳是食用菌栽培的最佳原料。新疆的棉花产能占到全国的80%。棉籽壳供应充足、价格低是新疆生产食用菌无人可比的资源优势。二是食用菌经济效益高,和新疆目前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三是品种创制、设施革新、技术创新将显著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新疆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水平和成功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4 新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4.1 农业式条件下适宜食用菌栽培的季节短
新疆气候受北纬西风带和西伯利亚高亚气团的影响,属于冬寒夏热、干燥少雨(全疆年降水量在200mm及以下)、光照足、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有7个月正温期和5个月的负温期。农业式生产条件下,适合食用菌栽培的春秋季时间短,而冬夏季时间长且气温极端。这些环境因素都对新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制约。虽然,全国食用菌设施生产已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在新疆食用菌生产中,设备设施投入少,设备设施创造的小环境无法完全满足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制约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硬环境。
4.2 食用菌生产技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种植业中,食用菌是最娇贵的,对温度、水分、光照、通风等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就会绝产。目前,新疆食用菌生产中,栽培种类有平菇、香菇、黑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羊肚菌、滑菇等,都是农业式栽培方式生产。在技术上,大多从业人员尚未认清食用菌生产条件要求,尚未掌握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是制约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4.3 饮食文化差异导致食用菌消费量低
长期以来,我国饮食文化受地域影响较大。2020年新疆人均牛羊肉类消费量为18kg,全国平均水平是3.5kg,新疆人均牛羊肉的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4倍;新疆人均蔬菜及食用菌的消费量106.2kg,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7kg[5]。目前,新疆人均食用菌消费量约3kg,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4 食用菌市场不稳定
2020年底,新疆人口总数达2500多万人,但是食用菌市场规模较小,且省外食用菌产品占主导。笔者对新疆食用菌销售情况进行了调研,新疆全区食用菌消费量约为9万吨,其中本地生产有3.906万吨,另外有5万多吨从外省购进。新疆食用菌的定价权被批发商控制,本土食用菌生产的生存空间较小。
5 发展原则与对策
为了加速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三个原则,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5.1 发展原则
一是要坚持营养导向型发展的原则。要根据本地人员的健康需求,重点发展降血脂、提供免疫力等相关食用菌的发展。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型发展的原则。针对新疆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设备实施简陋、生产技术水平低和科技储备差等问题各个突破,补短板,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三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原则。重点开展新技术集成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本土化和新疆特色食用菌产业化等问题开展集中攻关,提升新疆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实现高质量科学发展。
5.2 发展对策
5.2.1 抓硬件,提升设施条件,创造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新疆的气候环境决定了在自然条件下不适合栽培食用菌,但是借助温室大棚等设施调节气候栽培食用菌,新疆气候的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新疆气候阶段性表现很稳定,规律性、可预见性强,利于把控。而且气候干燥低湿,空气流动顺畅,空间杂菌基数低,制袋接种、发菌及栽培安全性高[6]。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大多数食用菌的栽培。夏季利用棚膜+棉被+反光膜+遮阳网可以实现将温室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冬季利用棚膜+两层棉被+吸光膜+秸秆反应堆技术,在不需要加温的条件下可以控制棚内温度18℃左右,可以满足食用菌的生长。
5.2.2 引技术,集成创新适宜本地的栽培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壮大,创新是关键,走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创新之路是方向。但是创新也要建立在一定的设施条件、理论基础、技术手段等基础之上。针对现阶段新疆食用菌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技术落后等的现状,如何实现稳定发展是重中之重。目前国内有很多成熟的理念、模式和技术等,如何因地制宜地将这些成熟的东西本地化,为本产业的发展所服务,这或许将是现阶段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5.2.3 强人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食用菌从业者科技水平
提供多元化服务,完善食用菌有关的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多举办食用菌相关的培训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手把手培养一批菇农。龙头企业可以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在带动企业效益增加的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
5.2.4 重科普,倡导健康饮食,扩展消费市场
加强科普宣传,倡导更加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让消费者了解食用菌产品的优势。如黑木耳、毛木耳可以降血脂,金针菇富含氨基酸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香菇多糖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血压,猴头菇多糖可以降血糖、治疗胃炎、胃溃疡等。建立食用菌科普基地,开展食用菌知识在青少年中的传播,能够让他们感受神奇的菌物世界,培养他们对于食用菌的兴趣。拉动内需,从根本上扩展食用菌消费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5.2.5 找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培育地方特色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社+菇农”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和转型升级提高食用菌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挖掘本区特色野生资源,培育地方稀有品种,打造特色产品、龙头产品,提升市场的核心和主体地位。如重视巴楚蘑菇野生资源保护、加快巴楚蘑菇的人工驯化;优化红柳菇(中国美味蘑菇)、白灵菇等的栽培措施,使高效栽培成为现实。创新生产模式,传统的栽培与休闲农业结合,打造集旅游观光与水果、蔬菜、食用菌采摘一体的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