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主题式学习实施策略
2022-07-06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唐洁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唐洁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冯 璐
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2002 年提出了“主题教学”模式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中小学开始关注主题教学,不少学校相继尝试探索了主题教学,但在真正施行时受到了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各种固有因素的制约。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 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进行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协同变革。
2019 年,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挑战,笔者所在学校——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在多年“启明教育”实践基础上,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主题式学习的实践探索,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重构了学校课程体系,变革了学习方式,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小学主题式教学的目标指向
主题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导向的有意义的学习。窦桂梅老师认为,主题式学习就是围绕一定主题,充分重视个体活动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学生必须针对一个开放性的问题(open-ended problem)展开一连串、长时间的探索,计划、收集以及分析信息,在最后要创造出一个作品(artifacts)或具体的成品(product),并且与他人分享或沟通自己的发现以及构想。简单来说,主题式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是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内容就是学习的对象,即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主题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类型。
基于对主题式学习及其特点的理解,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从教育教学整体设计、综合实践、多元评价等角度出发,开发以主题式学习为特征的“明慧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式学习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1.突破学科界限,重构多学科融合的结构化学习内容
改变传统学习中学科过于独立的弊端,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及综合发展的需要,消解学科之间的壁垒,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同层面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多门学科相融合、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学习主题。同时,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通过完成主题学习任务,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探索学习和实践学习。
2.促进探究发现,实施多方位综合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并实施自主、开放、拓展的学习过程,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协作探究活动,学习内容上综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习空间上跨越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立足生命成长,建立多维度结合的实践式学习评价
探究多角度、动态化、实践式的形成性评价,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以隐性评价形式存在,可以是对一个问题、一项技能、一次活动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一个贯穿整个学习的主题做出的评价。评价注重每位学生自己的综合主题或分模块主题,以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完成的作品或成品以及自己的构思、看法等作为依据,构建适合主题式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二、实施主题式学习的前置状况
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具有革新性的学习方式,不断影响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成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题式学习还原自然与生活,整合知识与实践,形成独特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实施主题式学习中,学校和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开展主题式学习改革实践之前,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主题式学习的认知,以及对开展主题式学习实践的看法。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主题式学习的理解与看法。第二部分调查问题又分为三类,分别是关于主题式学习目前的现状、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和教师的建议。其中第一类问题共包含7 个小题,第二类问题共包含19 个小题,这两类问题均按1、2、3、4 四级赋分,第三类问题是一个开放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主题式学习,您对学校、教师有什么建议?根据问卷结果,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全校教师的意向和建议。
1.对小学主题式学习的基本认知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教师对实施主题式学习认可度高,并且认为学生对此感兴趣、热衷程度较高,学校无论是设施还是支持程度都可以满足主题式学习的需求(表1)。
表1 教师对主题式学习现状的看法
2.对实施主题式学习存在困难的预知
主题式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困难或障碍,分别是课程整合问题、实施平台问题、实施途径问题、策略运用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教师对此类问题的看法。
一是关于课程整合。由于主题式学习是将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题确定非常重要。67.4%的教师认为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主题不清、难以平衡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化的矛盾这些问题,难以掌握主题的侧重点、主题的类型,可能存在主题的选择与实际相悖等问题。
二是关于实施平台。主题式学习的实施平台主要依托网络,但是网络平台不同于实际教学,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他们偏离了原本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及时疏导学生的问题,这些会影响网络平台实施的有效性。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技术掌握得很熟练,91.1%的教师认为依托网络开展主题式学习是有效的,并且对在网络上实施主题式学习可能存在的障碍有清晰的认识。
三是关于实施途径。主题式学习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四个,分别是项目化、设置问题链、制定学习任务单、场馆学习。调查显示,教师认为主要困难在于项目化任务分工不明确、问题设置难以适应全体学生、设计任务单时难以将教育元素和生活元素融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们普遍支持场馆学习,87.6%的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馆内展品构建知识。
四是关于策略应用。主题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之间协调合作是主题式学习有序有效的重要因素。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83.8%的学校教师认为在协调学生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理分配学生任务、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等问题上没有顾虑,这也说明教师对自身的指导能力有充分信心。
当下的教学,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至关重要。主题式学习提倡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围绕生活化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共同合作,并且在过程中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三、主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学校立足“明智”教育理念,借助“云教育”,重构课堂文化、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设计并实施适应生活与社会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模式,开展具有探究、合作特点的自主学习,培养小学生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1.全课程主题式教学
全课程以主题为引领,构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课程,再组成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师生日常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课程主题式教学主要开展了以下实践:“神奇的动物王国”主题课程让学生生活与动物密切连接;“发现春天”主题课程让课程与自然密切连接;“环游世界”主题课程巧妙融合各学科相关知识点。
2.主题式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完整体系的两大校本课程,一是陶艺STEAM 课程,二是文化寻根课程。
陶艺STEAM 课程是学校建设得较为成熟、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主题式学习,学校开发建成体系化陶艺STEAM 校本教材,设计实施陶艺STEAM 主题课程链,如“墨飘香”课程每月走进陶艺课程一次,为陶艺作品取个名字,撰写作品名称。“茗茶轩”课程走进陶艺室,为学生制作的茶杯匹配相应的茶叶,并为参加陶艺课程的同学讲解有关茶文化。“小摄影师”在每一章节作品出炉后,走进陶艺室为大家拍摄作品等。围绕日常主题,构建特色课程,如展现文学经典名著,开展主题学习融合戏曲传统文化。
文化寻根课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学校研发了文化寻根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探寻合肥以及安徽其他地市包括古徽州在内的壮丽绝妙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围绕学习与生活日常,进行主题课程链的实施,包括文化寻根与学科课程整合、文化寻根与美味厨房活动课程整合等,追寻文化特色,开展项目主题实践。四、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徽州建筑时,走进科学课程,听听科学老师讲解有关建筑结构的原理,再走进陶艺教室,去做一做徽派建筑与自己眼中的徽州景象。美味厨房课程的学生在文化寻根中认识徽菜(徽菜的发展、徽菜的特色、徽菜的制作),以及徽州的名小吃等,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根据文化寻根四大主题进行分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究、实践、制作、体验等方式,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和大自然的接触当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且逐步丰富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非传统课程日”项目化活动
“非传统课程日”以课程链接生活,具有情感和灵性,让中华传统节日更有仪式感。学校将中国特有的节日融入到学习中,课内课外结合让学生不断了解和感触中华文化。如“月亮日”通过语文+绘本+科学等学科整合一天的主题课程,通过吟月亮、品月亮、激发孩子认识月亮的热情,并学习月相,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孩子积极探索的精神;又如,“牙齿日”是语文绘本+科学探索+美术绘画,孩子们通过读悟、实验、绘画及亲身感受,对认真刷牙有了全新的认识,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还有,“疫情防控PDC 主题课程”一、二年级主题是“一个不能溜达的春节”,三、四年级主题是“口罩为什么成了生活必需品”,五、六年级主题是“知己知彼 抗‘疫’到底”,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中去关注个体与他人、社会与世界、人类与自然。
通过两年多“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学校探索形成了全课程主题式“六步阅读法”,研制编写出陶艺STEAM 课程《陶冶成器》和《文化寻根》两个系列校本教材,积累了科学、人文和艺术学科融合的多项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并实施综合课程链的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