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山核电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06刘志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3期
关键词:秦山核电厂救援

王 虎,刘志光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安全质量处,浙江嘉兴 314000)

0 引言

有限空间作业在工业生产中极为常见,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中毒窒息、触电、淹没、高处坠落、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由于救援人员盲目施救、指挥不当或救援措施不当等,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核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辐射、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爆炸、触电等多种类型的安全风险,是现场工业安全监督的重点。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在近些年的事故通报中,国内外核电厂在机组建设和机组大修期间都曾发生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如2016 年4 月5日,某核电厂大修期间,承包商单位作业人员进入安全厂用水进水涵洞进行施工缝堵漏作业过程中,在有限空间内违规使用汽油发电机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晕倒,最终造成1 人死亡、4 人中毒事故。

本文依据JHA(Job Hazard Analysis,工作危害分析)评价法,对秦山核电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结合核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实践,提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改进建议,力求能对核电厂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预防及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评价

1.1 JHA 评价方法

JHA 评价方法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同时JHA 还需要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本文采用定性评估方法:风险度R=L×S,其中,L 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 是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1.2 核电厂有限空间评价分析

统计秦山核电2015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3 月31 日,安全监督人员通过日常安全巡检监督、大修安全专项监督和开展有限空间安全排查等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业安全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检查的情况(表1)。

表1 有限空间作业红药水和偏差情况

通过对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历史安全隐患情况、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危害导致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严重性分析,可以得到有限空间作业的JHA 统计表,基于JHA 将有限空间作业划分为3 个相联的步骤:作业前、作业实施阶段和作业完成阶段。

通过目前的管控措施,核电厂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度均≤12,即无重大风险和巨大风险,但存在中等风险,其中准备阶段风险度大于9 的有7 项,实施阶段风险度大于9 的有3 项,由此可见,核电厂有限空间作业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仍旧需关注风险危害因素管控措施的落实,尤其在准备阶段更是管控重点。

2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控措施

2.1 建立事故预防的“3E”对策

“3E”对策理论即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工程技术管理,它们之间具非线性关系,有相互的作用和影响。

(1)先许可、后作业原则。将有限空间许可的管理纳入管理范畴,坚持先许可、后作业的管理原则,是从源头控制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2)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首先要通风,检测有限空间内部氧气、危险有害物浓度,如不合格禁止作业;时时进行动态监测,浓度超标时要再次清洗置换,检测合格后才能作业。

(3)培训上岗、外部监护原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坚持作业监护制度,即必须在有限空间外设定专职的作业监护人员,有毒有害气体容器相关作业至少有2 人在外全程持续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发生险情及时施救。

(4)险情敏感、从速救援原则。对于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无论是作业者还是监护者,都要高度敏感,发现险情及时救援和撤离。

2.2 有限空间作业分级管控

2.2.1 有限空间分级原则

秦山核电将有限空间作业分为两级管控,有限空间一级、二级高风险作业均需要办理工业安全高风险作业许可证,其中有限空间二级高风险作业还需要编制工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2.2.2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秦山核电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分为3 个阶段:作业前、作业过程、作业后。

(1)作业前:文件准备确认、人员准备确认、工器具准备确认、现场环境确认。

(2)作业中:①作业期间需保证通风流畅,对于存在或可能产生(带入)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等危害气体的区域采取连续强制通风;②气体检测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 min,作业过程中每30 min 测量一次气体浓度并记录,当有潜在改变有限空间内空气质量的作业时必须进行持续监测;③通信工具及设备处于可用状态,使用的安全器具及相关设备防护装置安全条件满足要求;④作业期间保持人员进出通道通畅,严禁关闭孔洞盖板或设置其他阻碍人员通行的设施;⑤作业期间至少安排一名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外承担持续监护工作,有毒有害气体容器相关作业至少有2 人在外持续监护;监护人做好人员进出、气体测量等记录,不得从事与监护职责无关的其他工作;⑥使用汽油机或柴油机时,应将尾气排气管接到有限空间外面,并有良好通风;⑦禁止同时进行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必须将气体软管或电焊皮带软管全部拉出仓外,并从气瓶上拔下;⑧作业中断,现场负责人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并临时封闭人孔,悬挂警示标识;⑨完工后,有限空间关闭前,现场负责人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确认没有人员或工具、材料等遗留在内,方可恢复盖板、人孔。

(3)作业后:①作业完毕,负责人、监护人检查确认工作组成员、工具、材料均已撤离,有限空间内部已清理并恢复至开工前状态;②关闭人孔门或盖板前必须清点人数,并喊话确认无人;③工作完成后必须及时恢复作业时拆移的盖板、护栏、防护罩等设施的安全功能。

2.3 有限空间监督管控要求

工作实施的责任处室、承包商单位或接口管理处室应安排相关人员在作业前了解现场各项风险和工作流程、程序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作业过程按表2 的要求现场监督,关注作业现场安全状态。

表2 安全监督管控要求

通过加强安全风险管控,2015 年至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隐患存现明显下降趋势。

3 有限空间作业改进建议

秦山核电在近几年有限空间作业管控实践中,作业过程的安全总体受控,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建议作如下改进。

3.1 安全教育对策改进

3.1.1 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虽然公司已在工业安全授权培训中课件中编制了有限空间培训内容,但由于整个课件培训内容多,培训时间有限,很难对有限空间的内容讲的全面透彻,同时目前都停留在书面培训,无实操培训安排,从事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无法获得全面的培训。建议针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结合即将建立的工业安全技能培训教室,将课堂培训的模式转变为实操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作的安全知识面和安全技能。

3.1.2 提升员工安全观念、意识

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事故预防和应急策略技术的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3.2 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改进

3.2.1 改进有限空间测量仪表的选型

目前公司使用的有限空间测量仪基本是便携式五合一或单一的氧表、氢表,该类仪表针对容器顶部、空间大的有限空间存在测量不可达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停下来观看仪表回答监护人测量数据,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工作。建议:①采购带采样泵及一段柔性管或探针,方便抽取有代表性区域气体样品;②采购具备无线传输功能的便携式测量仪,方便监护人对作业的实时监控。

3.2.2 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

部分有限空间状况复杂,作业过程中存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消耗氧气的作业,背呼吸气瓶作业,既受使用时间限制,也给作业人员增加负重,目前容器内的氩弧焊作业未使用正压式呼吸器,该作业方式不符合GB 26164.1—2010《电业安规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中11.3 规定的“在密闭容器内使用氩、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使氧气浓度保持在19.5%~21%,作业人员使用正压式呼吸器”。建议对于作业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不存在易燃易爆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供气面罩个人防护用品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3.2.3 配备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以往的有限空间事故救援事例,反映出有限空间救援存在很大的不足,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因。目前秦山核电在制度层面要求作业班组开展事故救援,但实施难度较大,主要是有限空间事故救援专业性强,需要专业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器材,是作业班组不具备的。秦山核电已有一支专业消防队,配备了专业的应急救援的设备与器材,因此,二级有限空间作业开展前应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提前做好救援准备,必要时要求消防队现场待命,保证事故情况下现场救援的及时性。

4 结束语

秦山核电有限空间具有数量多、类型多、区域大等特点,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因此要主动汲取外部事故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把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许可、现场交底严格执行等环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以上措施经过实践被证实是可行有效的,并作为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已落实到程序中。

猜你喜欢

秦山核电厂救援
紧急救援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典范秦山 创新之源
3D打印大救援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首届秦山核电优秀科技工作者
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热功率下降分析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