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研究
2023-01-14朱利强
朱利强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工程部,广东阳江 529600)
0 引言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阳春新钢铁)提出“四个零”的设备管理创新理念(运行管理零故障、检修管理零瑕疵、技改管理零缺陷、备件管理零影响),目的是提高设备稳定运行周期,压缩事故故障指标,减少备件对生产带来的影响,通过技改投资、扩大再生产,最终实现“设备运行零事故”的管理目标。
1 设备管理研究及对策
1.1 开展操作、管理、运行、维护等设备技术管理
(1)设备管理应从设备操作人员出发,操作人员与设备接触时间最长,应最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结构,能够理性的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极限状态。因此,为操作人员讲述设备管理知识,增加操作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深度学习(如:设备管理人员对操作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图纸讲解、四大标准培训等),提高控制生产节奏和设备稳定运行状态动态匹配,根据设备性能和结构条件开展生产操作系统工作。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行隐患,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培养自行解决处理小故障的能力,缩短应急处理和故障排除时间。操作人员应掌握设备管理要求,同时设备管理人员要持续为操作人员讲述设备自身特点和关注项。
(2)设备系统发展3 支队伍建设,增强责任心和学习应付超负荷运行的相关举措。
一是打造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设备管理团队。在设备管理方面,要拓宽管理思维,深挖内潜,通过设备创新管理挖掘设备最大产能和超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管理举措。开展科学设备点检、运行、维护、检修的过程管理。突破固有思维的传统管理方式,对A 类生产设备、故障率较高系统推行科技管理手段,比如:应力波系统应用、VR 系统投入、智能管控系统应用等。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监控设备运行,分析设备超负荷运行趋势,模拟运行状态,提前掌握故障点的出现时间,并形成相应的生产预案、检修举措等,并普及学习。
二是创建一支创新能力强、动力足的设备技术团队。从事设备技术管理和操作的人员,在技术层面应走出去探索新科技,了解新技术,涉足先进技术领域拓宽自身技术思维。不断地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引进来,开发新的设备检修技术和设备改造技术,引进长周期的设备维护技术,为生产提供高效的设备保障。
三是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操作习惯、操作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设备操作团队。固化良性设备操作行为,统一操作方式,使设备适应操作。彻底杜绝野蛮行为、误操作行为,不断完善设备联锁控制系统,提高设备操作的科学保护范围。发挥设备岗位人员的最大潜能,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保持设备管理技术不落后,走在行业的前沿,为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设备自身核心管理程度。掌握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并形成管理趋势图,通过对趋势图分析研究,找到设备的磨合状态、最佳工作状态、疲劳运行状态、故障频发状态。在磨合状态,设备维护和操作一起保护设备,让设备运行形成适时的过度,平稳的度过初期运行,保证设备不超负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找到适合设备运行的最佳操作点。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时,采取高效的生产模式,挖掘设备的最大潜力。疲劳期运行时,通过趋势分析充分掌握设备的薄弱点,提高对薄弱点的关注,设备管理应给与薄弱区间运行的高保障维护,掌握设备故障期的来临时间,同时可以考虑为设备开展前瞻性的维护管理工作。同时设备的整体选型对生产线的稳定至关重要,完整的生产线需由多个稳定的系统结合而成,在设备选型时需克服“最贵就是最好”的观念,要充分发挥配套设备的综合性能,在保障设备单体性能的同时促发系统生产性能的最高能力,实现设备的经济、长久、高保障运行的特点。
1.2 改进、强化生产过程设备管理的实施和执行
面临高负荷的生产状态,要不断修订重点关键设备的四大标准,制定标准修订计划,开展标准学习活动,促进高产状态下的科学四大标准管理。严格把握高负荷、高运转频率、质量薄弱点的设备管理。当前,面临已运行10 年之久的设备,部分设备已进入故障期,要通过生产过程发掘设备问题,并形成对应的处置措施。
(1)将设备管理深入生产过程,实施动态跟踪。要求设备管理人员与生产系统高度融合,对设备运行的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对比,形成前瞻性的预知预判;掌握在线设备的运转稳定周期及故障周期,在运行故障周期内提高关注度,并制定可实施的应急处置预案。
(2)通过设备改造和运行疲劳强度分析,适时调整设备的维护检修周期。例如:高炉主卷扬系统标准修订、上下密系统标准修订等。调整点检频率,加强点检和维护管理,保持设备不过修、不欠修;对设备的工艺负荷均匀分配,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技术判断能力;为设备提供设备临界状态或高负荷状态下的最佳运行环境和运行轨迹,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率。
(3)结合生产工艺,规范设备操作行为。制定高产、高负荷状态下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减少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形成的设备隐患、设备损坏。倡导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隐患,通过操作规避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生产周期。
1.3 提高异常事件的处理能力
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是对行政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虽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但应急管理不是发生了突发事件后才开始的,在危机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各种防范工作,同时,在应对过程中还要涉及应急处置的价值选择,处置的反应速度、方式、队伍选择、标准执行等。因此,为了提高设备异常事件处理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要认真做好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
(1)思想认识到位。从事设备管理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快速处理、应对突发事件,对于设备稳产、高产、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意义。应对突发事件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构建设备高产组织体系和设备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设备管理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和忧患意识,科学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抓住主要设备管理问题导向,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责任心态、理性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促使设备管理为生产高负荷提供扎实稳定的基础。
(2)超前管理工作扎实到位,即要夯实基础,健全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制度需不断完善,根据生产状态随时调整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组织架构,并及时做好宣传和管理,为设备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一是做好新生产环境的规划和设备突然事件的前期应急准备工作。规划用于指导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应有序开展,逐级落实到位。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别设备的运行特点,形成专属管理思路和操作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监护其他设备的运行特点、统一处置。如:自动化程序优化管理与设备的连锁保护极限值的设定,确保科学合理的编制各类设备管理规划,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健全到位。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和机制是预防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动态结合体制,使生产管理行为有效结合设备运行机制,减少生产与设备运行矛盾冲突,形成设备管理与生产重要性在同一水平线的价值理念。
(3)现场指挥到位。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是最大缩短影响生产时间的重要举措之一,贯穿于异常事件管理的全局。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效果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设备管理人员一定要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立即部署处置力量,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联动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有关各方的作用。
1.4 促进技改投资管理,彰显项目管理成效
(1)提高技改工作管理效率,实施项目施工科学管理,高效推进,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紧密围绕技改施工零缺陷的目标。对重点技改项目继续实施项目部管理的措施,生产人员纳入项目部组织机构,确保技改工程管理过程高效、协调、有序推进,与生产系统形成较高的配合度。
(2)组织技改工程项目,在项目立项过程主动介入,推进设计、采购、施工高效动态融合;对重点项目实现周计划、日推进,确保当日工作当日毕,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对关键施工质量点实施质量控制点联动管控的管理措施,确保技改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并行,工期进度有保障。
2 “两化”融合促管理
针对当前设备形成设备管理“两化”模式。要形成设备管理“一体化”,设备信息管理“自动化”。设备管理方面,设备管理人员应形成主人翁意识,不仅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完全掌握,而且对设备的其他相关因素也一并纳入管理(如:设备运行介质的选择,设备运行环境的创建,配套维护的周期,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等)。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打破专业壁垒,保持专业的深度研究,使设备在适宜的运行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设备信息管理自动化方面,充分利用智能管控系统,形成精准的设备数据信息档案,为设备的定期更换、保养提供科学监测提示,减少因人为疏忽造成的设备欠修等现象。引进设备智能润滑,给予设备充足的介质补充,设备转动部位增加温度、振动监测点,利用设备转动部位数据系统分析,通过观测数据变化,找出设备的稳定运行规律,从而避免设备出现突发事故。
3 结束语
设备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工业4.0”时代,钢铁企业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生产集成数据分析和完整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应该不再只是获取生产结果,而是关注于生产的每一个细节,MES 将成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的数据平台的基础设施,在MES 层面打造实时的协同机制,推动设备管理迈向新的高度,实现以数据分析引导企业发展的“四个零”设备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