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2022-07-06段国英李娜韩开顺山东省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文│段国英 李娜 韩开顺(山东省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鹅大肠杆菌和其他禽类的大肠杆菌病原基本相同,都是大肠杆菌中的致病性埃希氏菌,该菌血清型众多。众所周知,大肠杆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微生物,特别是在动物肠道内普遍存在。
一、鹅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鹅,因为该病病原为常在菌,发病与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饲养密度过大,圈舍卫生条件差,温度过低或过高、昼夜温差过大、维生素缺乏或不平衡、长时间运输、环境氧气含量不足等因素均能直接或间接诱导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其中舍内空气含氧量低是2022年才关注的问题,这一点对高密度养殖场至关重要,以前养殖场只注重有害气体的排出,没有关注氧气含量,近期笔者发现很多高密度养殖场的鹅张口喘气后出现呼吸道症状,之后出现激发性大肠杆菌病的有很多。因此,养殖场应关注舍内氧气含量。
一般该病通过消化系统感染的概率比较大,小雏鹅一般是种蛋或在孵化设备中被大肠杆菌污染后直接传染给雏鹅。产蛋母鹅发病一般是因产蛋环境被大肠杆菌污染,导致原发或继发的大肠杆菌病,大多从开产期开始就有零星发生,产蛋进入高峰期发病逐渐增多,当产蛋停止或暂时停止后该病趋于好转,一般表现在生殖系统。分析原因一般为养殖环境差,鹅产蛋时通过生殖道感染,病菌逆行造成输卵管炎、腹膜炎等。发病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死亡,但如果是种公鹅很有可能通过配种而传播该病。
该病发生时很多时候会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如支原体、浆膜炎,有时还会有其他疾病激发该病,如发生病毒性高热性疾病时,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该病乘虚而入,从而加重了该病症状。
二、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按照鹅发病阶段可分为雏鹅发病、母鹅发病和公鹅发病。
1.雏鹅。雏鹅脐炎一般称为“大肚脐”病,发生于1~2日龄的雏鹅,病雏精神极度沉郁,一般没有食欲,腹部明显增大,有明显的腹痛感,脐孔和周围皮肤有明显发红、水肿等炎性反应。发病幼畜会在一周内死亡。死后脐孔周围的皮肤水肿、皮下瘀血,一般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血色。解剖发现,卵黄没有吸收或没有完全吸收,卵囊有充血、出血等现象。囊内卵黄出现腐败现象。
有些雏鹅会在肠道内呈现卡他性炎症。肝肿大,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有时心包增厚甚至心包出现肉芽肿的现象。脑炎型主要发生在7日龄左右的雏鹅,且一般是由病程持续稍长的病鹅转化而来,前期有脐炎的鹅如果处理不够彻底,会在7日龄左右出现神经症状,走动摇摆,伴有脖颈发生扭曲,有的倒地翻滚,采食减少或不采食,部分鹅因神经症状无法正常进食。关节炎一般出现在7日龄之后的雏鹅,病雏一般表现为肢趾关节或跗关节出现炎性反应,眼观有明显肿胀,活动受限,出现严重跛行甚至无法站立的情况,采食减少或无法采食,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快会出现全身衰竭而亡。败血症一般发生在15日龄以后的雏鹅,经常同浆膜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很多时候伴有严重的结膜炎,眼睛肿胀且流泪不止,约有5%的鹅会出现上下眼睑黏连、无法睁眼的情况,严重时会发生眼睑、头、下颌部水肿,用手触摸存在波动感,发展到这种情况一般病鹅会快速死亡,整群死亡率比较高,最高高达30%以上。
2.母鹅。母鹅一般为产蛋鹅患病,发病鹅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行动缓慢,有明显的腹痛感,腹部膨大。因此,病鹅一般呈腹部着地的卧姿,头颈部向下弯曲,以嘴部着地或是把头插入翅膀下。个别鹅跟不上鹅群,独自游离鹅群之外,或者独自在水面上无目的漂浮,站立不稳,表现出明显的醉酒状。一般排黄白色或绿色稀便,粪便散发蛋白质发酵后的恶臭味。有的在肛门周围有污秽的排泄物,有时混杂有类似于蛋清、凝固卵黄或蛋白小块的物质。鹅群发病后期,整群鹅眼观羽毛脏乱蓬松,明显感觉到不健康,有的发病2天内死亡,个别病鹅的病程能持续10天左右,最终发展到严重消瘦,直至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因鹅的个体差异不同而定。
3.公鹅。公鹅一般为种公鹅发病,主要是阴茎明显病变,主要表现为阴茎充血、肿大,有时多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脓性分泌物或是干酪样结节或是肉芽肿。伴有部分露到体外,无法缩回。同时,患病公鹅的直肠末端也会有结节性凸起,严重者还会突出于肛门外。患病鹅一般会丧失交配能力,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病鹅除了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之外没有其他变化,一般能恢复,但交配能力丧失。
三、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首先要消除不良因素。因该病为条件性疾病,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防控该病首先要保持鹅舍清洁卫生、舍内通风良好、养殖密度不要过大,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灭源工作。其次,管理好鹅群中的种公鹅,因种公鹅在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该病传染给母鹅,造成母鹅感染。因此,在种公鹅发育成熟或是进行配种前,应对所有种公鹅逐只进行生殖器检查,一旦发现病变立即淘汰,坚决不能留做种用,同时对活动的水域进行定期消毒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再次,接种疫苗是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但该病的血清型太多,有条件的鹅场应先做好配型工作再进行疫苗免疫,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2.药物治疗。鹅的大肠杆菌病比较明显和常见,在对鹅群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诊断后基本上能够对该病的感染情况做出初步的诊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验室的确诊,因大肠杆菌是一种极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非常有必要。在治疗时不但要考虑药敏试验结果,还要考虑口服药物的吸收率和联合用药问题,如很多药物的药敏试验比较敏感,但口服给药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吸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可选择的药物时,我们可以改变投药方法,选择肌肉或是皮下注射投药,一般情况下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注射投药时应该注意的是尽量减少针头机械传播的概率,虽然每只鹅换一次针头不太现实,但是可以30~50只鹅换一只针头,另外在注射顺序上应该先注射相对比较健康的鹅,再注射疾病比较严重的鹅,尽量减少细菌传播的概率。
在用药的同时还要考虑疾病发展阶段,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好治疗,达到有效的效果,比如,在该病的发病初期,还没有出现严重的症状和大量的死亡,仅仅表现为采食量轻微减少,个别鹅出现精神萎靡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大多数的鹅来讲还是健康的,属于预防性的投药,应该选择抑菌的药物进行治疗,每次投药量不易过大但是用药疗程要长一点,一般在5~7天左右。当用药时已经是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有大量的死亡,日死亡数量到达1%左右时甚至更多,大群出现了精神萎靡现象,这个时候对大多数的鹅来讲应该是已经感染了,应该是治疗性的用药,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杀菌药物,且用药量一定要足,尽量选择集中投药,确保迅速达到最高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效果,投药疗程一般在3~5天左右。
治疗该病时还应充分考虑大肠杆菌毒素问题,因为大肠杆菌的治病机理不仅是黏附因子的机械作用,更重要的还有大肠杆菌毒素作用,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用效果好的杀菌药物,还要用缓解毒素的药物,如中药中的清瘟药物和多种维生素。否则在用药前几天时死亡率很难下降,有的甚至还会增加,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死后内毒素释放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应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