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媒介的复习教学初探①
——以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复习教学为例

2022-07-06

物理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阻媒介电路

陶 恒

(1.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校区,江苏 南京 210001; 2. 南京物理教师成长共同体,江苏 南京 210003)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在知识方面应是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结构上的梳理和理解层面上的升华,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将复习教学处理成为“新课教学”或“习题教学”的样式,如“知识的顺次复习”和“习题的重新演练”,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加上“知识的主次不分”“应用时简单罗列”的知识处置,让学生面对大量知识而感到茫然无措。

如何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整合多种媒介作为教学资源,并实施“跨媒介”的运作方式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以达成知识“整合重组”的目的,实现复习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和复习教学成效的现实提升。

2 概念界定

2.1 跨媒介

复习课的传统媒介多指书、笔记本、练习册等,跨媒介是指:(1) 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录像或者拍照,传输到班级QQ群、云盘、博客,任课教师整理后进行微信推送;(2) 师生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实验微课素材、实验小视频、抖音小视频等;(3) 师生共同开发与利用电学仿真实验室等学习软件。教师在课堂上合理使用以上手段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更要指导学生自主地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复习,扩充知识复习资源的渠道,拓展复习过程中交流的平台和方式,在跨媒介交流中进行知识重组和再构。

2.2 基于跨媒介的复习

复习教学需要处置的知识繁杂众多,需要透彻剖析各知识点,建立知识间的学科关联。复习教学需要更多的支撑交流的各类媒介,其时空局限不允许多样媒介的依序登场, 跨媒介的综合运用便自然成为必要与必须。

3 基于跨媒介电学实验复习的案例分析

3.1 跨媒介碎片化学习与知识整体建构相结合

与电学相关的实验有很多,如串并联电路、电表使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等,但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实验就可发现:它们都是在串联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都遵循与串并联电路的相关规律。如何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些呢?可以尝试运用微课的碎片化学习与课堂整体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等微课发送至班级QQ群或微信群(图1),让学生观看并留言,同时将微课复制到教室电脑,安排课代表在课间休息、午间吃饭时间播放,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学生在无意识间多次观看,回忆并熟悉已学知识点。

图1

在回顾旧知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找电路、写结论(图2)。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课堂初始则从实验目的和电路图开始回忆所学的知识,可先粗后细,让学生充分讨论、设置成连线题,可有效地降低难度,又可让学生进行实验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对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进而出示本堂课的复习提纲。通过复习让学生形成“知识线”,即用相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相近的实验电路图等将这些实验串联起来,进行知识的整体建构。

设计意图:复习是疏理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进行重整的过程。利用微课等媒介进行碎片化学习,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归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3.2 利用跨媒介进行科学方法复习

复习课要让学生感受到新意,有新的收获,就要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去从新的视角思考、观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

(1) 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其原因是什么?

图2

(2) 这些实验设计体现了哪些科学方法?

教师将重点视频图片重新剪切、组合,在QQ学习群中交流,让学生将原有的微课打散、重构,找出体现科学方法复习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进行跨媒介学习。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等。以下是我们在本学期所经历的部分探究活动,请辨析下列步骤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1)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电阻不变;(2) 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活动中,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小车动能的大小;(3) 在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时,把不同导体接入同一电源的两端,观察与之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4) 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活动中,用桩被打入沙的深度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复习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成线、连成面,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打散微课呈现顺序,提出新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跨媒介学习,在课堂上完成提示性习题后再进行讨论,既提高了讨论的深度,又对课前所看微课进行重构,同时还结合模拟实验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方法线”,用研究方法将这些实验串起来。

3.3 跨媒介“翻转课堂”中的补偿教学和利用“仿真实验室”的难点突破

在复习课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们的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如何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呢?跨媒介“翻转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前让学困生做“导演”拍摄微视频,如针对 “欧姆定律实验”,让他们展示存在错误的电路连接或设计(图3),在班级QQ群中交流,精选后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纠正。

图3

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引导学生使用“仿真实验室”模拟物理习题情境(图4),突破难点。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图5),学生利用阻值分别为10 Ω、15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进行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 Ω 1 A”,电源电压为4.5 V。小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步骤如下:接入10 Ω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为3 V,读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接下来请按正确顺序排列(填选项前字母):

图4

图5

A. 断开开关,换接其他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B.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闭合开关

C. 记下电流表示数

D.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某值不变

(1) 小明认为所换电阻较大,电流变小,B步骤可省略,但不知D步骤中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请给出建议。在省略B步骤后你预测什么元件会出现故障?

(2) 小明用30 Ω的定值电阻代替20 Ω的电阻做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将3 V,我们可采取那些措施完成4次实验?

引导学生利用“电学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分别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实验所选定值电阻、实验所保持不变电压的取值、改变电源电压的角度来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翻转课堂”可以让学困生从观察者的角度再次进入课堂,同时他们又是拍摄的参与者,实现微课、物理教材、拍摄脚本等多媒介的交互,让学困生在参与和观察中自然地复习了相关的物理内容。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实验是前几个电学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中考重点和难点,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演示或分组探究,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串联电路中动态电路的电表变化情况。上题第(2)问若由计算得出则难度较大,让学生利用“仿真实验室”在课堂或课外探究得出结论后再进行计算讨论,则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以“仿真实验室”为中心的跨媒介复习使难点不难,更丰富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相关规律的感性认识。

4 结语

目标指向单一知识的新授教学就好像“种植一株树”,而串接众多知识的复习教学则如同“培育一片林”。栽活一棵树不容易,育好一片林更要花功夫。“跨媒介”的综合运用是对教学素材进行整合、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微课、视频、教学软件等是媒介,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媒介的作用。课中微课、视频和“仿真实验室”的使用能有效地突破复习难点,课前、课后的微课、视频等跨媒介的运用将互联网、云媒体等引入到复习教学中来,突破了多媒介使用的时空局限,使教学更加个性化、自主化。

猜你喜欢

电阻媒介电路
织物电阻测试仪校准中电阻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电路的保护
浅谈汽车控制模块中电阻的识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书,最优雅的媒介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实现自动控制电阻类型分析之气敏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