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及效应
2022-07-06王晶晶欧阳纯晶
王晶晶,李 宁,欧阳纯晶,阳 骁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1],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另外,持续的新冠疫情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这一背景下,“以创业促就业”成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创业活动在带动就业的同时,还能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进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之后,国家及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高校创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界亦开始关注这一话题。
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对自己未来是否进行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可有效预测个体的创业行为。因此,创业意向被学界视为较好的研究创业行为的切入点。创业教育的迅速普及有益于学生提高其创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改变其创业态度,进而增强创业意向[3]。学者们亦就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检验[4-5],论证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积极影响。在评估创业教育水平这一潜变量时,学者们多从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创业活动或竞赛项目设计出发。事实上,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创业活动或竞赛的实施主体是教师,课程体系及创业活动取得何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胜任水平。另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胜任力水平对创业教育绩效具有重要影响[6]118。然而,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将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创业意向,学者们探讨甚少。为此,本研究将基于教师胜任力角度,剖析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路径,以突破仅从创业课程及课外创业项目出发评估创业教育水平及效应的局限性。本研究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宽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机制的研究视角,完善创业教育效应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可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假设
经文献分析发现,学校、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等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7-9]。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学校因素主要指的是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与具体实施机制。至于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学者们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了概括。广义的创业教育既涉及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活动宣传、创业政策支持等创业教育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由学校层面决定;同时也包括创业讲座和课程开设、创业项目指导与帮扶、创业竞赛举办等具体活动与过程,这些内容主要由创业教育教师主导实现。狭义的创业教育仅指上述后半部分较为微观的具体内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创业活动或竞赛设计的实施主体是教师,课程体系及创业活动或竞赛取得何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胜任力水平,而教师胜任力水平对创业教育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在综合考量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状态时,可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突破以往研究中仅通过具体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及竞赛活动来评价创业教育水平的局限性。
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孙凡柱等人指出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是影响其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10]。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校园创业环境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创业意愿产生影响[11]。学校创业环境氛围同样影响着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学校良好的创业氛围将激发教师对于创业教育的认同度,并且获得便利的创业教育资源条件,从而提升其创业教育胜任水平[12]。基于此,提出如下具体假设:
H1:高校创业环境对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对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高校创业环境对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Ajze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PB),态度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13]。不少学者亦将创业态度作为创业意向的重要前导因素。国内方面贺丹最早在创业意向研究中考虑了创业态度变量[14]。李永强等人基于TPB模型探讨了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15]。而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教师水平与学校整体创业环境等与学生的创业兴趣紧密联系,可促进学生对创业活动形成积极认知,改变其创业态度[16],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及创业意向。因此,可认为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改变创业态度而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具体假设:
H4:高校创业环境对学生创业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5: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对学生创业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6: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构建如下实证分析模型对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及机制进行刻画(如图1),后续将借助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和AMOS软件对模型的拟合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路径分析检验上述假设是否成立。
图1 理论假设模型
二、调研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变量测量
本文涉及了学校创业环境、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等4个潜变量,根据4个潜变量构建4个分量表。学校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活动宣传、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活动开展4个题项来度量;而教师的胜任力借鉴了郭丽莹等人的研究成果[17],从教育教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育人能力三个层面出发,结合访谈设计出包括16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于包含多层级潜变量的量表,如同时包括一级潜变量和二级潜变量,而二级潜变量不能通过李克特量表直接度量时,可参照潜变量综合得分法对潜变量进行量化处理[18]。具体而言,首先用测度指标的标准化载荷系数计算出其对其潜变量的贡献率,再用这一贡献率乘以测度指标原始分值得到测度指标对其潜变量的贡献值,最后将每个潜变量所对应测度指标的贡献值加总,即可得到潜变量的综合得分。这样就可以将教育教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育人能力3个二级潜变量转变成可量化的变量,以利于后文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创业态度,指个体所持有的对创业行为的总体看法,亦指其对创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后所形成的态度[6]116。根据PHAN的观点[19],通过“我喜欢检验自己的创意”“我希望通过创业获得更多的财富”“我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成就”“我希望通过创业来为社会或国家做贡献”4个题项来测度创业态度。基于王若婉的研究成果[20],创业意向由“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会选择自主创业”“我认为自己将来会自主创业”“我认为自己在未来5—8年创业的可能性很大”3个题项来测度。
(二)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在研究开展过程中,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收集实证所需数据。上述4个分量表的27个具体测度指标构成了问卷的核心内容,各指标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语义量表进行度量,被调查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或感知分别作出判断。同时,还选取了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等作为个人信息变量。根据上述内容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预调查于2021年10月中旬在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进行。结合预调查结果所反馈的信息,对问卷部分内容及语句表述进行完善与润色。
运用完善后的问卷开展正式调研,正式调研于2021年11月开展,调研选取在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湘南学院和湖南工程学院6所院校。调研主要在2018级、2019级和2020级学生中进行,每所高校发放调研问卷150份。在各高校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共收回问卷875份,其中有效问卷854份,问卷有效率94.89%,有效样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统计
三、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问卷质量进行整体评估,因此需要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为此,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各观测指标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值,以此评价问卷的效度。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一个指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子上载荷超过0.32,可以考虑剔除它[21]。根据这一原则对不理想的指标进行剔除,直到所保留的指标经再次因子分析后达到无须节选的状态。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学校创业环境和创业意向量表各指标均旋转出一个因子,分别是学校创业环境和创业意向,各指标载荷均在0.7左右。教师胜任力量表中各指标经旋转后得到三个因子,对应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育人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三方面,“编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创业教材”指标被剔除,其余的15个有效指标载荷值均在0.6以上。创业态度量表中各指标经旋转后得到一个公因子,“我希望通过创业来为社会或国家做贡献”指标被剔除,其余指标载荷均在0.55以上。至于问卷的信度,一般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评估,这一系数可反映数据的内部一致性。经分析发现全部有效指标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3,各变量的这一系数均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内在质量较好。另外,通过AVE值来分析问卷的收敛效度。经计算所有变量的AVE值均在0.55以上,表明变量间具有良好的收效效度。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二)模型评价与假设检验
基于所获数据和AMOS20.0软件对模型进行适配性(拟合度)及路径分析,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表3中列出了较具典型意义的8项拟合优度指数结果,参照较为宽松的拟合评价标准,表3中各指数均勉强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是部分指标稍欠理想,如CFI、NFI和AGFI指数。结合路径分析结果和假设检验结果(见表4),还可以考虑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以使模型与实际数据更加吻合。
表3 结构方程模型各拟合指数
图2 模型路径分析结果
表4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由图2和表4可知,学校创业环境对学生创业意向不具备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学生创业态度和教师胜任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1未通过检验,而假设H3和H4均通过检验;教师胜任力对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态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2和H5均通过检验;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6通过检验。
(三)模型修正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估计出的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其拟合度。为此剔除系数不显著的路径,并根据修正指数增加部分观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再结合调研数据运行模型,得到修正后路径分析结果(见表3、图3),修正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基本达到理想水平。另外,修正模型的各条影响路径均通过了假设检验(见表5),说明修正模型与调研数据所呈现的现实更加匹配。
由表5、表6可知:教师胜任力对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587,其对创业态度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409;学校创业环境对教师胜任力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260,其对创业态度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182;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0.505。再结合图3,可计算各变量间的作用效应:教师胜任力通过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作用路径系数为0.205,因此教师胜任力对创业意向的总影响系数为0.791;学校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系数为0.092,学校创业环境通过教师任胜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系数为0.153,学校创业环境通过教师胜任力和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系数为0.053,因此学校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向的总影响系数为0.206。由此可见,学校创业环境氛围对学生创业意向不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学校创业环境通过作用于学生创业态度从而影响其创业意向,只是这一作用(影响系数为0.092)小于学校通过影响教师胜任力而影响创业意向的程度(影响系数为0.153+0.053=0.206)。由此可见,教师任胜力在提升学生创业意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3 修正后模型路径分析结果
表5 修正后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表6 模型修正后路径效应分析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教师胜任力视角,借助调研数据就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从学校创业环境和教师胜任力两方面对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及实际水平进行了评估,突破了仅从创业课程、创业活动或竞赛项目出发评估创业教育质量的局限性。通过调研获取了实证所需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式检验了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教师胜任力评价时,“编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创业教材”这一指标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时被剔除,这可能是由于创业教育内容灵活、形式多样,学生对于创业教材期望不高。第二,学校创业环境并不直接影响学生创业意向,而会直接影响学生创业态度,可见创业环境的营造不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却可以改变学生的创业态度;教师胜任力对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态度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第三,学校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态度影响创业意向,同时也可通过教师胜任力影响创业意向,但是前者的影响程度要弱于后者。由此可见,教师胜任力在创业教育影响学生创业意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未来高校创业教育绩效提升的重点还在于强化教师的胜任力水平。
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意向又与创业行为紧密相关,因此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有助于学生创业行为的实现,从而促进创业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为此,要建设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参与实战从而反哺教学;还可吸收优秀的校外资源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老师,如利用优秀校友资源,通过邀请优秀校友来校宣讲自身的创业事迹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与热情;聘请著名企业家和行业精英指导大学生完成创业项目,实施针对性指导与扶持等。同时,建设“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的团队化导师队伍,发挥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校内导师提升创业实践技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分挖掘不同优势特征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运用多元激励手段,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培养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与认同感,激励其不断提升其胜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向,实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研究能力及研究经费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在研究对象选取上,以本科院校学生为调研对象,未考虑其他类型高校(如专科院校)或其他学历层次(如硕、博士)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机理问题。在调研实施方面,仅在湖南省内6所高校展开调研,获取的是截面数据,暂未考虑到地域经济文化或时间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影响。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是否会受阻,本研究并未加以考虑。
为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可增加调研次数,扩大调研样本量,获取充足的面板数据以分析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创业意向受创业教育影响的异质性特征。同时,将更多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考虑其中,建立更加全面的实证分析模型,以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