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的演进路径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
2022-07-06盛正发
盛正发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05)
基于文献计量学发展起来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可以很好地探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结构和发展趋势,可以把文本的信息转换为数据信息进行定量统计和计量分析。科学知识图谱是指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方式可视化地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方法,具有知识导航的作用,是科学计量的范畴[1]。近年来,学界关于自1999年以来由专科单独或联合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内容庞杂,不容易把握不断变化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尝试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借助知识图谱探寻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现状,以便更客观地揭示该研究领域的若干研究态势,更好地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进行深入研究,为学者剖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的现状及开拓新的研究前沿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布拉德福提出了文献离散规律:“一个学科的绝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2]对某一领域内核心期刊所载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至少能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在学术文献中,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整篇文献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研究方法,是一篇文献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突出检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篇名,期刊来源选择“核心期刊”,期刊年限设置为“2004—2021年”,精确匹配检索,共得检索结果1 125条。对检索结果去重、整理,删除期刊会议征稿、卷首语、个人学术成果介绍、科研机构介绍、书评以及署名为课题组和无作者等的条目以及不相关条目,最终得到1 105篇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领域研究态势进行分析。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3]在2004年开发的用于信息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可以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以此来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知识点和关键路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展示学科演进及探测学科发展热点。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现状分析
(一)发文量的时间进程分析
根据2004—2017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领域发文数量统计分布情况可知,自2004年开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领域的文章逐渐增长,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增加和迅速增长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的10年间,相关研究不足50篇,2013年之后,研究的数量迅速增长,该主题不断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2014年2月,国务院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4年3月教育部等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主题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2015年,相关研究达112篇,2018年减少到14篇,2020—2021年共7篇,发文量随着国家政策及办学问题的变化而增加。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没有本科办学经验,认为只要向老牌本科院校学习即可,似乎没有多少问题需要研究。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张,部分学校往往贪大求全,实验条件、师资条件等跟不上学校规模的扩张速度和质量提升要求,学校专业设置一味地追求热门、齐全,而较少考虑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专业内涵建设不够。因此,学校在本科办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学生理论水平比不上老牌本科院校,实践能力比不上成熟的高职专科,办学遭遇瓶颈,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难以对接等。
由此,研究者和办学者开始思考办学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认识到原有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下去。经国家政策及时引导后,2015年后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相关的研究成果开始持续增加,教育部此后也多次强调推动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得到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8年,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出台,研究者开始注重“双一流”建设,关注课程改革和质量评价,转型研究被学者们持续广泛关注,拥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显然,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发文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热度与政策导向的正向关系。
(二)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因此对某一领域相关文献关键词的分析,有助于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对研究对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设置时间跨度为2004—2021年,单个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聚类词来源为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author keywords)和增补关键词(keywords plus);聚类词库选择为突现词(burst terms);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提取每个时区中被引频次最高的50个关键词,生成的关键词图谱,如图1所示。图中共有161个节点,211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164,其中出现次数较高的关键词在图中显示为较大的节点。
图1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领域关键词分布知识图谱
以2004—2021年为一个时间段,从图1可以看出,最大的关键节点是“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呈枝状展开,研究主要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展开。结合表1被引频次的数据,可以确定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领域的热点。新建本科院校研究领域出现的重要节点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转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用型”“应用技术大学”等。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始于2000年,姜采英[4]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剖析,崔刚[5]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
2003年之前,专升本的学校数量并不多,且已升本的院校处于探索发展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办学目标和定位等问题上。因此,在CNKI上并没有搜索到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见表1)。2003—2018年,新建本科院校从115所增长到437所。在2010年前的文献中,与“本科”有关的关键词较多,此时新建本科院校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办好传统“本科”,但一时无法赶上老牌本科的教学质量,并出现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等许多问题,原有的“传统本科”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遇到阻力。因此,2010年后“转型”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转型研究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到2013年,“应用型”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学者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是“应用型”。2014年,与“应用型”有关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增多,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方面,如顾永安[6]、陈新明[7]、盛正发[8]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014—2017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转型研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焦点,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转型”的具体方向和内容,有关转型的“路径”“对策”“培养模式”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同时,有一批学者开始从国际教育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纷纷走出国门,赴德国、芬兰、英国、日本等国学习借鉴。可见,这一时期学者们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通过转型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等。如夏忠明[9]、张斌[10]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郑莹[11]、刘健[12]等人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径;贺永平[13]等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2018—2021年,高等教育的关注重点转到“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评价方面,并进行高职院校升本方面的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关注开始减少,主要集中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瓶颈”“方向”“实践”上。
表1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研究,是将网络分成一系列不重合的子群,以探究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研究热点指在一定时间内,数量相对较多且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文献所共同讨论的话题[14]。在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时,CiteSpace 软件默认将文献记录中的被引文献聚类,并从施引文献中提取词集用于子群标识。通过Citespace软件的Clusters功能导出节点排名前13位的关键词聚类。图2显示了聚类清晰且关键词聚类节点排名前13位的聚类,该图的聚类指标模块性Modularity Q=0.8567,Mean Silhouette=0.5327,这表明该13类聚类各自内部清晰,相互之间界限分明。图中聚类命名采用“TFIDF”算法命名方式,带“#”的为聚类命名,“#”后的名称代表该聚类所属的关键词。
从聚类结果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主要热点话题有“创业型大学”“对策”“应用型本科”“服务地方”“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办学模式”等。其中,排在首位的是Cluster 0,“创业型大学”成为权值最大的关键词。这是因为学者通过国际研究比较发现20世纪后半叶以来,欧美一些大学成功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英国沃里克大学,其成功转型的经验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应用型”“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等关键词受到的关注度也很高。笔者通过文献索引和分析发现,“创业型大学”聚类涉及内容很广,但主要是探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方向和路径,部分学者借鉴国外优秀办学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以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及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
其次为Cluster 1,“对策”成为权值较大的关键词,“转型发展”“转型”“应用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路径”等关键词受到的关注度较高。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后发外生”型群体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承载主体,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将发挥重要的应用型人才支持作用。然而,新建本科院校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急需学者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提出“对策”。
第三为Cluster 2,“新建本科院校”成为权值较大的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高校”等关键词受到的关注度也很高。大多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依托,这类院校一般位于地方,讨论时就不必再强调“地方”这个属性,并主要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第四为Cluster3,“应用型本科”成为权值较大的关键词,“应用型”“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等关键词受关注度较高。可见,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和共识。“应用型”中的“型”代表了一类大学,其能较好地包容“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本科”等多种称谓,对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集中。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因此,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图2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
(四)文献作者分析
论文作者作为一篇论文的主导者,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体,是学术观点的思想来源。论文作者所研究的内容的发展状况以及论文作者之间的合著关系,对该领域研究的整体脉络走向和研究趋势的导向性至关重要[15]。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在我国尚属摸索阶段,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较为分散且没有形成研究体系,笔者按照发文量及引用率的排名统计,列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研究领域发文作者的情况,如表2所示。从图3和表2可以看出,发文数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有11人,其中顾永安、盛正发、刘海峰、张君诚、许明春、顾拓宇的发文数量均在5篇以上,各论文作者发文数量相差不大。这表明在新建本科院校研究领域,作者较为分散,相互合作较少。这些研究者绝大多数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工作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考较多,又均为教授或副教授,具有较高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和水平,且基本上是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属于自身的研究领域。不难看出,持续关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者多是此类院校相关工作岗位的管理者或研究员,他们可以运用“行动研究法”,亲自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并进行现场研究,研究重点也因各自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差异而不同。
图3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研究领域作者图谱
表2 2004—2021年发文篇数4篇以上的作者(前11位)
(五)发文机构分析
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是承担科研的主要组织载体,论文作者主要集中于学术研究机构中。该领域内核心作者或“高产”作者所在的机构,代表着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其观点和研究成果的提出常常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是诸多领域内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笔者按照发文机构出现次数进行排序分析,出现4次以上的发文机构共有15个,如表3所示。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出现频次最高,达44次,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也是发文较早的机构;其次是重庆文理学院(11次)、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10次)、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6次)、西昌学院(6次)、武夷学院(5次)和百色学院(5次)。在发文数量排名前15的机构中,新建本科院校数量占所有机构数量的86.7%(见表3)。可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本科院校自身,这是因为学校的发展状况能为本校的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与教师自身的发展愿景息息相关,而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情况不熟悉,工作中也不需要考虑这类问题,因而研究者较少。如常熟理工学院的顾永安教授在2009年深入剖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特质,认为在服务方向上要面向区域,在办学类型上向应用型大学靠拢,加强校地互动,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16]。2010年顾永安又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要顺应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办学功能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转型[17]。陈新民在2011年以其所在的浙江树人大学为例提出了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设置路径[18]。张衡在2021年提出转型是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调整对多种政策方案遴选的结果[19]。
表3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发文次前15的机构
(六)发文期刊分析
分别统计2004—2021年各类期刊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的载文数量,在载文7篇以上的期刊中,《中国成人教育》刊登“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方面的论文最多,该类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期刊还有《教育与职业》《赤峰学院院报》《武夷学院院报》《职教论坛》《教育教学论坛》《教育评论》《职业技术教育》《常熟理工学院院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以及《高教探索》(见表4)。这表明新建本科院校与职业教育方面的期刊更关注自身院校的职业教育转型及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
表4 2004—2021年新建本科院校研究载文量前25的期刊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文量的时间进程、关键词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文献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透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多方面情况。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进程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演进。起初是个别、自发的思考和研究,国家提出转型政策后,学者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群体自觉研究,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标准及新模式,自觉研究此类大学“转型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并有目的地实例论证了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研究理念从注重“新建”向“新型”转变
根据关键词知识图谱情况可知(图1),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后自发地研究了学校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办学有何不同之处,并研究如何向老牌本科大学学习,如何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方面向老牌本科大学全面借鉴,试图尽快办成一所以老牌本科院校为目标的合格的传统“本科”大学,因此关键词“本科”出现频次较多,但没有涉及关键词“转型”。2010年后,本科院校开始大规模新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和质的飞跃,新建本科院校的规模扩张和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精英教育发展模式,使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传统型”的本科发展模式受阻,研究者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向新的“学校形态”转变,因此关键词“转型”出现的频次较多。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设置”“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等开始增多。换言之,国家将此类院校升格为本科,并不是要多建一些封闭式、象牙塔式的“传统本科”院校,而是要建立适应“后大众化时期”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院校。2018年后,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始增多,转型进入人才质量的具体实践阶段。事实上,世界许多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都新建了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院校。
(二)研究视野从关注本土拓展到国际借鉴
根据关键词聚类情况显示(见图2),“创业型大学”权值最大。创业型大学是应用型大学的一种,这一来源于西方的概念被重点借鉴和广泛应用,表明研究者从移植本国老牌本科的办学经验失效后,目光转向了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创业型大学”受到国内广泛关注。该概念最早由伯顿·克拉克提出,这类大学创业精神强烈,创新成果丰富,甚至比传统大学科研实力要强。他们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注重资源获取的能力,教学与研究更注重解决地方实际问题;关注“创业型大学”如何建立良好的成果应用运作机制,紧密联系政府和企业,更直接参与研究成果转化活动, 使大学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招生指标和办学资源都由政府提供,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人才和科技需求的动力不足。专业设置以热门和容易低成本运行的文科类为主,既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又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双师型”教师缺乏,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就业难”。新建本科院校是在短期内升格并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研究者没有国内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以推广。于是,关键词“对策”权值较大,这是因为学者面临诸多问题时在积极寻求“对策”,“转型”开始成为关键词。针对现存的问题,部分学者开始探索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如何解决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开始成为关键词,结合我国国情深入研究了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含义、特征和评价体系等,努力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方法和路径,以鼓励大学研发知识技术创新成果,吸引地方社会资金开发新产业,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
(三)研究领域从学校宏观层面拓展到微观要素配置
根据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可知学界研究的最大热点是“新建本科院校”,另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等其他称谓,各方对研究对象的名称还没有统一,因此研究者还是要从思辨研究开始,首先对学校发展的“名称”进行宏观定位思考。
根据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新建本科院校引进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师资,组建科研团队,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使用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学习老牌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实施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努力一段时间后,发现学校由于受多方面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始终难以赶上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成果。对此,研究者逐步认识到新建本科院校在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环境剧烈变化之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改变,兴办本科教育应该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走一条新型办学之路,“转型”成为研究热点。
在国家转型政策出台后,“应用型大学”成为研究热点,关于如何才能让新建本科院校成功转型,研究者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如内涵发展、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开始以教学与管理为基础,关注特定区域或高校案例,高校学者探讨各自地区或高校转型出现的微观要素配置转变,其研究成果能有效地指导办学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对象从院校群整体向群体内部分类管理转变
根据高频关键词分析可知(见表1),新建本科院校从1999年的几所到目前的300余所,数量不断增加。在初期,新建本科院校数量不多,研究者把他们作为一个新的整体群来研究,主要关注一些升本后的共性问题,早期的高频关键词以“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为主,主要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群体该如何办好本科。但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数量逐年增多,各院校间升本的时间差不断增大,本科办学的经验积累相差拉大,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各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办学理念及办学资源等也相差很大,不同行业的学校办学不同,群体内部个体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并出现了分化。对此,不能再把数量众多、差异明显的新建本科院校群体笼统的进行一体化研究,应突出不同院校的个性和差异,再对群体进行内部的细分,分类研究、分类管理,并以“应用型本科”“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高校”“创业型大学”等来划分研究。一般来说,办学理念正确、办学条件好的院校发展较好,一些升本不久的高校的办学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研究“转型”过程中要对不同愿景和实力的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分类研究,提倡只有符合条件的高校或高校符合条件的部分专业实现转型,并进行分类管理。
(五)研究范围从本科群体向国家教育系统转变
从发文机构(表3)和发文期刊(表4)的分析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及职教杂志发文较多。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初,自身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会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对策、进行研究,并在同类院校进行发表。此外,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院也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个群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逐渐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更注重转型的职业性,这就引起了职业教育研究者和杂志的重视,也必然对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产生了影响,得到新建本科院校期刊和职教刊物的共同关注。当新建本科院校从最初定位的普通教育、精英教育属性向职业教育、大众教育转变时,这会导致整个国家教育系统及结构发生变化,需重新思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高教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将进行重新设计和较大调整,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视野也从群体自身转向了国家整体教育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调整。
新建本科院校只是本科群体中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不能离开大系统而独立发展,只有通过自身转型,把普通本科教育两端的应用型专科教育和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贯通,才能构建一个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人全面发展需求的国家教育大系统,并使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未来的研究须从生态位的视角,从我国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层次出发,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构建一个类型多样、转换自由、层次衔接、体系完善的国家教育系统,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营造合适的环境。
(六)研究立场从教育自身向多学科层面拓展
从发文作者及研究方法来看,顾永安、盛正发、刘海峰等教育专业学者发文较多,但也存在许多非教育专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野进行研究的现象。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研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具体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需要教育专业学者进行持久的关注和研究。一方面,教育本身只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院校转型涉及了政府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去综合研究,如产教融合、院校学科专业调整与改造;需要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等角度去分析院校转型中产业链、专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需要从应用社会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第三方机构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中的独特作用等。因此,除教育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的许多学者也在关注和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需要跳出教育来研究教育,以系统的观点把教育融入社会的大系统中去分析,才能把与教育密切联系的因素分析透彻。
总之,伴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学者的研究理念、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立场等都出现了变化。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通过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能够清晰地感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路径的演进与变迁,其中应重点关注应用型院校建设和教育系统完善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内容的演进和变迁能够为学者的继续研究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也能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感知当前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焦点、难点问题,从而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依法治教的角度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高校教育进行制度性保障,以强大的力量推动院校转型,消除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观望、迟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