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梯营养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2-07-06张盼盼王朝阳任双双
张盼盼 王朝阳 郭 振 任双双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高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1],患者后期可出现腹痛、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2],结直肠癌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不可避免对患者造成直接创伤和炎症损伤,加上患者长期便血,营养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出血、贫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饮食指导,虽有一定作用,但临床数据显示[3],仅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后,仍有部分患者营养状态恢复较差。而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是临床上最新的营养干预方式,该方案已被证实在胃肠肿瘤、肝细胞癌等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肿瘤学指标、营养状态和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科11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有营养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5];(2)均采用相同化疗方案;(3)无肠梗阻,可进食;(4)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2)有糖尿病史;(3)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4)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5)中途退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53~68岁,平均(60.43±3.04)岁;疾病种类:结肠癌27例,直肠癌30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中专及大专30例,大专以上12例;肿瘤分期:Ⅱ期30例,Ⅲ期18例,Ⅳ期9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53~69岁,平均(60.71±3.09)岁;疾病种类:结肠癌28例,直肠癌29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6例,中专及大专29例,大专以上12例;肿瘤分期:Ⅱ期29例,Ⅲ期17例,Ⅳ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如图1。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包括体质量、身高、饮食、近期体质量下降情况等。参照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南建议[6]计算患者卧床、活动等状态下所需的能量,并结合患者营养状态、年龄、活动量等为其制定个体化能量需求,在遵循五阶梯营养方案应用原则的同时定期评估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当现有的营养干预阶梯无法满足目标能量所需量的60%,且持续3~5d,则应升阶梯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图1 五阶梯营养模式
1.3 评价指标
(1)营养状态:于干预前和干预7d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水平。(2)肿瘤学指标: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抽取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6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3)手术部位感染率:记录两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计算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的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肿瘤学指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肿瘤学指标的比较
2.3 手术部位感染率
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6例,感染率为10.5%;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99,P>0.05)。
3 讨论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由于结直肠癌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早期确诊较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为达到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以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临床多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8]。但由于手术、化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加上肿瘤疾病本身对患者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消耗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状态。因此,给予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采用的常规饮食指导虽能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增加患者的营养成分摄入量,但部分患者吸收功能较差,若未及时进行营养状态评估,患者仍有几率出现营养不良[9]。而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状态评估,使医护人员充分掌握患者营养状态,通过观察营养状态变化趋势,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阶梯干预,从而保证营养干预效果。
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不可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同时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水平,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ALB、PA、TP、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常规饮食指导能通过变化食谱,增进患者食欲,为其搭配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促进机体摄入营养成分。但常规饮食指导缺乏对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无法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导致干预效果受限[11]。而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中,能通过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全面评估,明确患者不同时间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明确个体化营养物质进食比例,并按照五阶梯营养支持原则,选择适宜的营养支持方式,确保患者营养状态得到全面支持,并通过后续营养筛查及时按照营养需求进行合理补充,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12]。
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表面,Ca199属于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二者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肿瘤学指标水平。分析原因: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能够精准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并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在早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从而减轻因营养不良出现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强化抗肿瘤能力,从而降低患者机体内肿瘤学指标水平[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孙江华等[15]研究指出,给予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后能快速补充营养,有助于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维持患者肠壁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能促进有益菌群繁殖,抑制致病菌导致的术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采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五阶梯营养方案效果明显,能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肿瘤学指标,可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