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诚素养评估模型建构:理论逻辑与要素分析

2022-07-06李雨潜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意志量表问卷

李雨潜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和理论逻辑为指导,培养锻造出一支成员众多、力量强大且坚贞不渝对党忠诚的党员队伍。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对他们的忠诚价值观教育,努力提升其忠诚素养,不仅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和教育意志的有效保障,也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根本保证。[1]当前学界对忠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已较为深入,但迄今对忠诚素养的概念尚无清晰界定,更缺乏对忠诚素养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尝试对忠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与阐释,建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确立对忠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校开展忠诚价值观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逻辑与概念界定

加强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忠诚素养是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践行,是对百年中国共产党忠诚价值观教育经验的总结汲取,也是对古今中外忠诚思想的批判性吸纳。界定好忠诚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建构好忠诚素养的评估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能够深化高等教育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丰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体系,探索高校忠诚价值观教育教学规律、课程设置原则、学科设置模式,为开发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忠诚价值观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准确测量把握当前大学生忠诚素养水平,建立忠诚价值观教育成效反馈机制,为高校进一步完善忠诚价值观教育实践提供方向指引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保证。

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作为党员队伍后备力量的大学生群体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诸多负面思潮的冲击下,正不断出现忠诚情感缺失、忠诚意志衰退、忠诚认知偏差、忠诚立场动摇等危险倾向。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对忠诚素养概念与内涵的认识理解和对忠诚素养评判标准的界定划分也应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展。忠诚素养的本质与表征形态是对忠诚内容的理解认同、意志服从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同盟章程》中提出的“必须服从同盟章程的一切”即是对忠诚内容与践履要求的精辟阐释。不论是在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中,还是在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实践中,忠诚建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础。[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3]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和理论逻辑为指导,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在时代前进潮流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当前已有研究主要将忠诚素养视为政治素养或道德素养的一部分,强调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忠诚表现。如将“对党忠诚”作为政治素养的重要维度,指出要始终将“对党忠诚”作为一种信仰和操守,坚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4];或将忠诚视为一种道德素养,认为忠诚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转化为个人的心理品质才能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政治认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和言行一致的诚实人格等[5];还有学者将对党忠诚的政治态度作为一种重要能力品质,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行动”四重维度对公安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育[6]。黄进教授在《寻找精神的“故园”:“新市民阶层”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一书中指出,只有忠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忠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忠于职守,积极履行这些社会规定的行为责任和道德义务,才能真正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沿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促进国家、社会、个体层面价值观实现的良性循环。[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指出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8-9]

综观已有研究能够发现,尽管研究者对忠诚素养概念、内涵及评估标准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以下方面已形成共识:(1)提高忠诚素养非常重要,开发有效的忠诚素养评估测量工具十分必要。(2)忠诚素养的内涵宽泛,构成要素复杂,且具有个体发展特异性,应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并建构包含多重指标要素的测量模型。(3)若对忠诚内容的认识不够准确深入,抑或无法将忠诚情感和意志转化为自觉行动,则有陷入“盲忠”或“愚忠”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厘清忠诚素养的内涵和维度,建构一个能够全面评估忠诚素养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开发相应测量工具,且对忠诚素养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标准不能局限于感性认识层面,还要考量对忠诚内容的认知、对忠诚情感的认同和将忠诚意志转化为忠诚行动的可能性等多重因素。

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本研究将忠诚素养的概念界定为:个体基于对忠诚内容的深刻认知而生发情感认同继而通过对自我意志的调节控制最终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能力品质,包括忠诚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志和忠诚行动四个要素。其中的忠诚认知是构成忠诚素养的前提要素,忠诚情感是构成忠诚素养的基础要素,忠诚意志是构成忠诚素养的核心要素,忠诚行动是构成忠诚素养的关键要素。

二、模型建构与指标确立

(一)开放问卷调查与测量指标收集

为选择准确适宜的测量指标,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操作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对15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忠诚素养的理解,对忠诚素养应考察内容项目的看法,以及对忠诚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要素应分别考察哪些问题指标的意见等。我们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将收集到的文本进行了语义和词频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超过85%的被调查者对忠诚素养四要素理论模型表示认同。在忠诚认知维度提出了包含对忠诚对象、忠诚目标、忠诚形式、忠诚内容、行为准则、价值意义、发展历史的认知共7个测量指标,具体表述为对党史知识(121人次)、“两个确立”论述(103人次)、党章(党规、党纲、建党精神)(76人次)、国情时事知识(65人次)、红色文化知识(46人次)等方面认知情况的评估;在忠诚情感维度提出了包含对忠诚对象的价值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目标认同、路线认同、成绩认同、内容认同共7个测量指标,具体表述为对国家认同感(134人次)、对党认同感(123人次)、组织认同感(131人次)、历史认同感(122人次)、路线方针认同感(103人次)、目标实现认同感(98人次)等方面情感的评估;在忠诚意志维度提出了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灵活性五个测量指标,具体表述为对克服困难(142人次)、抵制诱惑(123人次)、克制冲动(98人次)、持久坚持(79人次)、压力管理(71人次)等方面自我调节度的评估;在忠诚行动维度提出了对忠诚对象的拥护、支持、维护、服从、奉献、牺牲6个测量指标,具体表述为对拥护“两个确立”(122人次)、服从党的领导(143人次)、为党勤奋努力(103人次)、维护党的形象(99人次)、抵制反党言行(68人次)等具体行动倾向度的评估,文本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忠诚素养测量指标词频云图

以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参考已有研究对忠诚素养相关概念的内涵探讨和理论分析,本研究将忠诚素养的评估指标确立为:(1)忠诚内容认知度,指衡量个体对忠诚对象、忠诚目标、忠诚形式、忠诚行为准则及价值意义等内容的认知掌握程度。(2)忠诚情感认同度,指个体对忠诚对象和忠诚内容的理解、共情、认可程度,是根据忠诚准则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情感态度。(3)忠诚意志调节度,指个体在面临选择或遭遇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坚定做出有效自我调节以实现忠诚目标的心理过程。(4)忠诚行动倾向度,指实现忠诚动机的行为意向,是将忠诚意志自觉转化为忠诚行为的内在倾向与外部表现。

(二)专家匿名函询与评估模型初建

采用专家匿名函询法(德尔菲法)对初步构建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和测量指标体系进行内容效度和可操作性程度的考量,共邀请10位相关领域专家教师组成专家团,分别对各题项问题表述的可读性、题项与所在维度的一致性进行独立打分,按照对题项认同程度设置从1到4的不同分值选项,分值越高表明对该题项认同度越高。依据专家评议结果删除意义重复和难以作答的题项,对意义模糊和有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在收齐全部专家的首轮反馈后,针对专家打分情况对存在异议的题项再次作出修改后发送给10位专家进行二轮审阅,循环上述程序直至10位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一致,也就是条目水平指数(item-level CVI,I_CVI)不低于0.78,量表水平指数(scale-level CVI,S_CVI)不低于0.90时为止。[10]

专家问询结果显示,10位专家对忠诚素养评估模型以下条目提出了删改意见:(1)忠诚情感认同维度中的“内容认同”与二级指标语义重复,建议删除。(2)“价值认同”与“成绩认同”难以清晰区分,建议合并。(3)“忠诚意志灵活性”指标设计不恰当,灵活性并非意志品质的表现形式,应侧重对意志坚定性和稳定性特征的评估,建议删除或更换指标。(4)“忠诚牺牲倾向”指标设计不恰当,一方面对牺牲程度或方式的理解存在歧义,另一方面将“牺牲”作为忠诚素养水平的评判标准过高,建议删除。依照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删改,在经历三轮修正后量表的所有条目水平指数(item-level CVI,I_CVI)均高于0.78,量表水平指数(scale-level CVI,S_CVI)为0.95,高于0.90,表明已有条目与相应维度关联性较高,量表的内容效度优秀。最终构建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由4个评估维度共25项评估题项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忠诚素养评估模型与测量指标体系

三、问卷调查与要素分析

(一)问卷试测与数据分析

依据忠诚素养评估模型和测量指标体系编制问卷,在问卷中设置个人基本信息调查模块,形成忠诚素养评估初始问卷。为检验忠诚素养评估初始问卷的有效性,首先对问卷进行试测。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选取4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9份,有效问卷3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4%。

1.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用于衡量调研问卷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检验和结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衡量的是测量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前期开展的三轮专家匿名函询调查能够保证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是测量结果与理论目标的接近程度,主要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两种方法。KMO取值范围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测量结果越接近要达到的目标,越适合开展后续的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大于0.9表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在0.5以下则应放弃。巴特利球形检验考察的是整个相关系数矩阵,若检验指标达到显著性水平(Sig值小于0.05),说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从表2对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忠诚素养评估量表对应的KMO值为0.939,大于0.8,并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形检验,表明忠诚素养评估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调查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后续因子分析。

表2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KMO 和Bartlett 检验

采用主成分和最大方差法对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最大特征值大于1进行因子提取,结果显示因子题项少于两个、因子载荷小于0.5、在多个因子上存在交叉载荷的测量项目共5项。剔除这5个测量项目,并对剔除后剩余的2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3可知,删除题项后的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4 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19.915%、17.879%、16.206%和12.920%,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920%,大于50%,表明筛选出来的4个因素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另外,各测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5,且交叉载荷均小于0.4,每个题项均落到对应因素中,表明删除题项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3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旋转载荷矩阵

2.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样本数据的可信程度,其描述的是在控制调研方法的条件下对某一特定对象多次测量时前后结果的内部一致程度。

表4是对删除题项后的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整体信度为0.870。其分维度忠诚内容认知度、忠诚情感认同度、忠诚意志调节度、忠诚行动倾向度的信度分别为0.867、0.879、0.840、0.835,均大于0.7的标准,表明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ITC均大于0.5的标准,表明测量项符合研究要求,且删除任意一题均不会引起Cronbach'sα值增加,表明删除题项后的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所有测量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4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信度检验

3.验证因子分析

通过AMOS对保留题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使用标准载荷系数值表示因子与测量项间的相关关系。若某项呈现出显著性,且标准载荷系数值大于0.7,则说明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若某项没有呈现出显著性,或标准载荷系数值低于0.4,则表明该项与因子间关系弱,可考虑移除该项。

从表5可以看出,忠诚内容认知度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32-0.793;忠诚情感认同度维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01-0.860;忠诚意志调节度维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07-0.777;忠诚行动倾向度维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31-0.805。此外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区分效度AVE均大于0.5,符合要求。这说明本研究所构建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结构是合理的,且各维度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5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验证因子分析

(二)正式调查与模型检验

基于前期预测和要素分析后形成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由忠诚内容认知度、忠诚情感认同度、忠诚意志调节度和忠诚行动倾向度4重评估域共20项测量指标构成。为进一步验证忠诚素养评估模型的科学有效性,本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大样本数据分析检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广东、重庆随机选取8所高校共13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收回问卷1214份,有效问卷1165份,有效回收率为83.81%。

1.样本基本信息

对本次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从表6所列数据可以看到,本次调查样本在性别比例上较为均衡,男性占比51.42%、女性占比48.58%;年级分布较为均衡,分别为大一26.95%、大二24.21%、大三32.10%、大四16.74%;生源地为农村的占比为27.30%、中小城市占43.78%、大城市占28.93%;党员占比24.55%、预备党员占比27.12%、群众占比48.33%;就读于纪律性高校的占比为18.45%。

表6 人口基本特征描述分析

2.忠诚素养得分情况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忠诚素养总得分均值为3.356,表明被调查大学生的整体忠诚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最高值为4.840,最低值为1.480。其中得分均值最高的是忠诚情感认同度3.461,最低的是忠诚内容认知度2.997,忠诚意志调节度和忠诚行动倾向度得分均值分别为3.144和3.097。总体得分情况见表7,具体得分见图2。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制定[5]。小儿咳嗽痰热壅肺证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制定[6]。

图2 忠诚素养各维度及各指标得分情况

表7 忠诚素养得分情况

3.信度分析

对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整体信度为0.879,其分维度忠诚内容认知度、忠诚情感认同度、忠诚意志调节度、忠诚行动倾向度的信度分别为0.848、0.865、0.881、0.870,均大于0.7的标准,表明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ITC均大于0.5的标准,表明测量项符合研究要求,且删除任意一题均不会引起Cronbach'sα值增加,表明忠诚素养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表8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信度检验

4.效度分析

从表9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忠诚素养的KMO值为0.94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形检验,说明忠诚素养评估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适合进行后续的因子分析。

表9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KMO 和Bartlett 检验

对忠诚素养评估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表10可以看出,忠诚内容认知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16-0.780;忠诚情感认同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29-0.840;忠诚意志调节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21-0.776;忠诚行动倾向度的因子载荷取值范围为0.710-0.797。标准化载荷系绝对值均大于0.6且呈现出显著性,说明本文构建的忠诚素养评估量表的结构是合理的,各维度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个因子对应的AVE值均大于0.5,且CR值均高于0.7,表明本次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收敛)效度。

表10 忠诚素养评估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再对量表各维度进行区分效度分析,如表11所示,忠诚内容认知度的AVE平方根值为0.751,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0.569;忠诚情感认同度的AVE平方根值为0.789,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0.530;忠诚意志调节度的AVE平方根值为0.744,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0.551;忠诚行动倾向度,其AVE平方根值为0.754,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0.569,意味着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11 区分效度分析(Pearson 相关与AVE 平方根值)

基于模型拟合指标对整体模型拟合效度进行判断,常见的评判指标包括卡方自由度比、GFI、RMSEA、RMR、CFI、NFI、NNFI,最终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模型指标计算值和指标评判标准如表12所示。

从表12和图3可以看出,模型的GFI=0.981>0.9,CFI=0.995>0.9,NFI=0.981>0.9,NNFI=0.994>0.9,RMR=0.021<0.05,RMSEA=0.019<0.10,χ2/df=1.404<3,所有指标系数均满足条件,模型适配度达到判断标准,说明本研究建构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能够对忠诚素养水平进行有效测量和准确评价。

表12 模型拟合指标

图3 忠诚素养评估模型结构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为基础,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分析和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忠诚情感缺失、忠诚意志衰退、忠诚认识偏差、忠诚立场动摇等危险倾向的现实考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中的指示要求为判断依据,将忠诚素养的概念界定为:个体基于对忠诚内容的深刻认知而生发情感认同继而通过对自我意志的调节控制最终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能力品质。

通过开放性问卷调查和专家匿名函询调查确定了包含忠诚内容认知度、忠诚情感认同度、忠诚意志调节度和忠诚行为倾向度四重评估域的忠诚素养评估理论模型,据此开发忠诚素养评估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试测。对测量指标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测量指标项,最终形成由4个评估维度共20项测量指标构成的忠诚素养评估正式调查问卷。对正式调查问卷进行大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忠诚素养评估问卷的整体和各维度信度较高,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满足标准要求,模型拟合指标系数均符合条件,模型适配度达到判断标准,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

因此,本研究所建构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能够对大学生忠诚素养水平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评价,为高校忠诚价值观教育成效提供结果反馈,指导高校不断改良忠诚价值观教育方略与路径机制设计;此外,构成该模型的四重评估域也分别指向高校忠诚价值观教育的四重实践向度,为高校将忠诚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制定忠诚价值观教育具体实践方案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当然,将忠诚素养评估模型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完善其结构维度、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的过程。本研究所建构的忠诚素养评估模型和据此开发的忠诚素养评估问卷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自我评价为主要测量方法的评估模式,这是学界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收集被调查者心理特质、内隐行为和社会经济背景等信息的重要评估方式之一。为进一步降低调查对象自我评价可能存在的误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等有机融合,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制定差异化、指标化、人本化的科学系统评价方案,以弥补单一评估模式可能存在的研究局限性,为高校大学生乃至更广范围其他类型群体的忠诚价值观教育提供准确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意志量表问卷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