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综述
——基于2013−2020 年CSSCI 及核心期刊来源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7-06马海韵

关键词:电子政务驱动变革

马海韵,袁 园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一、研究缘起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1](P11)。大数据驱动治理变革,推动治理结构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治理决策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治理绩效评估从目标评估到全景评估[2]。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智能终端等正以技术理性的角度影响公共治理,虽然是否形成新的范式尚无一致共识,但其驱动公共治理发生着理念、决策、效率、模式等要素的深刻变革是不争的事实。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在深度呈现。从实践发展来看,出现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智能终端等技术促动公共部门采取诸多依据大数据、服务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的治道变革。2014 年国务院将“大数据”概念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继而在2015 年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同时也因为这些治道变革进一步提升了大数据在公共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从理论发展来看,2012 年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中就预示、鼓励和论证了大数据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公共治理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治理变革”也进一步促成了理论研究的深化。因此,“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学界重要、前沿、热点的研究对象,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由于其本身的研究热度,也由于“井喷式”研究热潮后常需要阶段性理性反思以回顾总结过去和预测展望未来,因此,有必要将该研究热点主题和阶段性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探究。

目前,“大数据·公共治理”文献研究多运用传统文献梳理方法进行分析,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虽占比上升但总量仍较少。其中有学者关注了对公共管理或公共治理主题文献的分析,司林波等[3](2017)将2006-2015 年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内容作为可视化研究对象发现,公共管理研究作者群中虽也有来自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作者,但观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内统一的理论研究范式;梁国越[4](2015)以CSSCI 来源期刊文献为例对公共治理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我国公共治理研究存在研究热度不高、抱团研究不足、实地研究不够等三大问题。也有学者对大数据主题文献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苏楠[5](2016)对我国1998-2014 年大数据主题的相关文献年代、作者、机构、学科等基本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大数据研究学科中社会学和政治学发表文献仅占总数的1.4%,李贺等[6](2014)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 中关于大数据的论文得出美国在大数据研究上处于顶尖水平,中国、英国和德国等研究处于较高水平,但与美国差距较大的结论。还有学者对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管理主题文献进行研究,许阳、王程程[7](2018)使用SPSS 和Ucinet 软件对2012-2017 年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献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认为虽然该领域已形成一定基础性理论成果但许多具体方向还值得深入研究;王晓慧、王康、成志强[8](2017)利用Bibexcel、Ucinet 和SPSS 软件对1999-2012 年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管理主题关键词进行分析认为日后政府管理中应将数据处理作为重点。以上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方法对“大数据·公共治理”文献进行分析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但尚未见对“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领域文献的热点主题及演进脉络进行分析,这正是本文的研究关切。

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博士等开发的一种新型可视化分析软件,可对研究现状、热点、前沿、脉络、趋势等进行研究。对大数据领域进行研究的主要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电信、商业经济学、法律、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数学、社会科学和通信,其中,政治、法律社会科学占14.09%[9],这反映大数据领域虽与各学科研究相互交叉融合,但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以“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检索时间设定为2013 年至2020 年,数据来源期刊锁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中文核心及CSSCI 期刊,以专业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 作为分析工具,梳理“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热点主题及演进脉络,进而总结该主题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并研判未来趋势。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概况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高级检索中以“大数据”为一次检索主题,并分别以“公共管理、公共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政策(决策)、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数据开放、信息公开、应急管理、扶贫、反腐、舆情、民主、伦理、隐私”等当下国内公共治理领域常见研究主题为二次检索主题;匹配度“精确”;时间:2013-2019 年;期刊来源类别为中文核心及CSSCI 期刊(1)本文选用的期刊文献来源范围包括中文核心期刊文献、CSSCI 期刊文献,同时为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文献数据仅检测一次。,共检索到2 905 篇(检索时间为2020 年12 月31 日)。剔除会议、访谈、英文类、重复性、报纸、纯报道型和非相关主题的文献108 篇,最终筛选出可供分析文献2 797 篇。

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年度发文数量变化图和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以揭示其热点主题,最后结合“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前沿术语突变图谱、突现关键词图谱、突现关键词历史曲线图,厘清该领域前沿发展脉络。

(二)数据概况

为清晰考察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相关文献量的变化,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进行相关主题搜索,绘制有关“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历年研究文献的分布图(如图1 所示)。

图1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历年研究文献(数据来源:中国知网CNKI)

国内学界对大数据的研究始于2012 年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由于政府支持、学界关注、研究成果剧增,2013 年被学界公认为大数据元年。同年5 月,最初关注“大数据·公共治理”的两篇学术论文同时发表,即黄铧焕等[10](2013)、于施洋等[11](2013)分别在《电子政务》上发表的《大数据,大政务,新网络——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方向》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门户:从理念到实践》,强调“大政务”及大数据智慧政府门户是政府网站发展的新方向。此后,关于“大数据·公共治理”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文献量逐年攀升,由最初49 篇到2014 年160 篇再到2016 年474 篇,2017 年,期刊论文数量更是达到本文研究周期内的峰值569 篇。2018 年,“大数据·公共治理”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维持在400 篇左右的较高数量水平。

三、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热点及演进脉络

关键词对文章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性,凝聚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因此,可作为衡量某一学术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依据数据提炼方法收集高频关键词整合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后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图谱分析

研究热点意味着正在兴起的新理论、新趋势、新主题,结合关键词检索可以将研究热点具体化。利用CiteSpace 对文本进行共词的挖掘分析,并根据“高频词汇边界公式”——由多诺霍(Joseph C.Donohue)等[12](2018)提出的用于确定关键词数量的公式:

通过计算后得出高频词汇边界T=51,第51 高频关键词频数为12,因此,以关键词频数12 为阈值。最终选取前51 个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作为“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热点的高频关键词。考虑到高频关键词数量较多,仅列举出前24 个高频关键词,见表1。

表1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研究前24 位高频关键词排序

通过表1 可以看出,现有相关文献的前24 位关键词频次均在30 次以上,其中,“大数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达955 次,“电子政务”为93 次,“隐私保护”为89 次,“信息安全”为73 次。“大数据”作为研究背景出现频次最高,“电子政务”“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相关概念范畴热度依次递减。“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中公共治理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政府治理”“政府数据”等将政府作为单一研究对象的,也包括“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将政府、社会、企业耦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在治理情境中三者的相互作用。

图2为“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2 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圈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成正比,节点之间连线越多则关键词相互联系越紧密。

图2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通过图2 可以看出本研究中前24 位高频关键词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其中,大数据与电子政务、数据开放、网络舆情、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联系尤为紧密。结合表1 高频关键词和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见,2013-2020 年间国内“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既有文献聚焦以下研究热点:

1.聚焦“治理范式”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指出范式概念主要具有综合和局部两种用法,综合用法指学科研究所共有的模型或范例,局部用法则集中表现为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聚焦不同核心理论和方法等形成的不同研究形态[13]。由表1 和图2 可知,最近7 年来我国“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的治理范式类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大数据时代、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精准扶贫等。大数据技术开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式、新思维,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传统的公共治理范式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技术嵌入社会科学研究不仅是研究方法的改变,也并非单纯“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而是这种新型技术推动着公共管理的范式转型。大数据技术从政府结构、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范畴等方面都在重塑公共管理的治理范式,使公共管理从普遍管理变成精准治理,从注重管理范围、强调管理流程变成强调数据管理,从事后应对性管理变成事前预防性管理等。因此,大数据技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在重塑公共管理的治理范式。数字政府治理模式不是简单将传统政府从线下移植到线上,数据治理亦不是把数据归集至政务云,全面提升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合作,彻底重塑行政作业单位才是关键。在未来中国场域下,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将逐渐进化为以精准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范式。精准治理必须实现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以知识挖掘为支撑、以政策匹配为目标的回应技术变革与治理需求的政府治理范式的转换[14]。精准治理较多运用在扶贫攻坚、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政务服务、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2015 年贵州省率先建成“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以“大数据”驱动“大扶贫”,以数据治理能力驱动贫困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而驱动贫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全省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实时动态监测[15](P9)。

2.聚焦“技术理性”

技术理性是以技术的逻辑取代人的逻辑,以技术标准为规范,并使技术成为知识本质[16],主张以实证主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运用。“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的技术理性类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大数据技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数据开放、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互联网+、网络舆情等。大数据作为公共治理工具之一,可作为公共治理的新技术独立运用于若干具体领域,也可与现有公共治理工具结合使其更高效良善地使用。大数据技术及其广泛的应用正在重塑各领域的运行规则和发展方式,也为实现高效公共治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实践路径。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本体技术被运用在电子政务、政府数据开放、人工智能和网络舆情等各领域。例如,新加坡在社区治理、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辅助决策、创新服务模式都能够在大数据本体技术的植入下直接获得提高[17]。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还可作为一种技术“添加剂”与其他技术产生“化学反应”成为一种拓延元技术。大数据融合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有效集成,从异构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决策知识[18],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大数据技术嵌入网络舆情治理,使之呈现以新媒体为新渠道,以信息公开为新原则,以数据资源开发为新理念的新特征[19]。

3.聚焦“价值理性”

在新一轮数据智能化革命和人文反思中,“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面临理论生产与技术实践的二元价值困境。文献中价值理性类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个人信息、隐私权等,以公共价值视角审视大数据在公共治理中的合法性和伦理追寻,整体上做出宏观考量与伦理判断,微观上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国内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治理实践层面的挑战,但仅限于表征性的现实困境,并没有把握大数据及其应用指向的反思源头。欧美部分学者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反思批判大数据发展,他们认为大数据本身必须要有制度、法律、文化作为支撑,否则其对人文、人类生存、社会伦理和正义等存在威胁[20]。古往今来,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存在着两种伦理价值取向,一种是以公共秩序为道德标准的伦理价值取向,另一种是以公共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伦理价值取向,前者强调秩序,后者强调正义[21]。一方面,在原有公共治理方式下嵌套大数据技术需要遵循秩序价值,个人隐私保护的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整个社会的秩序。大数据时代是隐私保护的新时代,在一切皆可数据化的大数据时代,由于大数据能够不断地重复利用预测未来,导致“透明社会”形成,隐私无处藏躲,因此,个人隐私保护必须提升为对信息安全的行政考量。这恰恰佐证了另一方面,“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价值路径主题研究仍需追寻正义价值,在公共安全维护共享公益、社会组织利用个人信息的合成公益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层叠交叉关系中,政府作为公共安全维护的权力行使者,应承担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责任[22],并推动个人信息、信息安全乃至公共安全正义价值的法制化发展路径。

(二)基于突现词检测算法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总结研究热点基础上对其演进脉络进行分析有助于清晰掌握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变化。利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利用“突现词检测”可以辅助观察研究变迁,了解不同主题活跃的时间轴。时区图(TimeZone View)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了相同的时区中,时区的时间信息在竖条时间区域最下方,底部的时间序列从左到右,按照从远到近的时序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示时间维度上知识领域的演进过程。对“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在施引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进行可视化分析,检测这些术语的突变强度,得到研究前沿术语的突变图谱(如图3 所示)。

图3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样本文献的突变图谱

图3中圆圈颜色较深部分为高强度突变关键词汇,颜色深浅与研究主题活跃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前沿趋势,将前15 位高强度突变关键词汇展示出来,突变强度越大则说明这一时段“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相关主题研究成果越密集。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可在对突变词及其文献综合判断基础上确定前沿主题。通过对2013-2020年“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主题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和突变时间分析,得出近8 年来“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发展变化中趋弱性和渐增性前沿主题(如图4 所示)。

图4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样本文献的突现关键词图谱

从图3 和图4 可知,2013-2020 年“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前沿术语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舆情”“电子政务”“个人化服务”“路径”“精准扶贫”等15 个突现关键词。其中,“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站”在2013-2014 年期间发生突变,持续时间为2 年;“大数据分析”“社会舆情”“数据挖掘”在2013-2015 年期间发生突变,持续时间为3 年;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在2014-2015 年期间发生突变,持续时间为2 年。2014 年以来,“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络”关键词突变时段靠前,“路径”“精准扶贫”“开放政府数据”关键词突变时段靠后。通过对关键词突现率和突现关键词历史曲线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更加清晰: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络等主题的研究热度趋弱;路径、精准扶贫、开放政府数据等主题的研究热度渐增。

1.“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站”等主题的研究热度趋弱

趋弱性前沿主题指某一研究领域中呈现弱化倾向趋势的前沿主题。根据“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的前沿术语突变图谱、关键词突变率、突变时间和图5 突现关键词历史曲线图总结出3 个趋势明显渐弱性前沿主题,分别是电子政务、云计算和政府网站研究。

图5 趋弱性突现关键词历史曲线图

200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谋划了我国电子政务未来15 年整体发展方向、基本框架、基本路径和重点领域,引发学界对电子政务领域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在组织领导、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等方面均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统筹安排。大数据技术成为电子政务强有力的助推器之一,这种助推作用不仅是技术上的,也给政府部门间协同和公共服务模式带来创新性发展。从图4 中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作为2013-2020 年“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突现率最高的关键词,突现强度高达8.382 4;结合图5-1 发现,“电子政务”相关研究在2013 年左右产出文献量最大。前期“电子政务”关键词突现率高与国家当时关于行政改革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经历了从高度融合国家战略到呈现一体化发展再到插上“大数据和互联网+”翅膀的过程。

“云计算”最早由google 公司在2007 年提出,之所以称之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体积庞大,规模可动态伸缩,边界模糊,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等[23]。国内较权威的对“云计算”的定义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出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2 年)》中提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各种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24]。2010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正式推动我国“云计算”可持续发展。2015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 号)文件促进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2017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随着政府对云计算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学界对云计算的认知和研究也不断加深,2013 年后我国“云计算”从前期起步阶段逐渐进入实质性研究发展阶段。图4 和图5-2 表明“云计算”突现关键词2013-2014 年发生突现,2013 年“云计算”相关主题研究激增,并在2013-2016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 年后关注度有所下降。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早在1999 年1 月中国电信就联合40 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开通政府上网工程主网站“www.gov.cn”,正式揭开“政府上网年”的大幕;2006 年1 月,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的突现关键词图谱和历史曲线图显示,关于政府网站的研究突现集中在2013-2014 年间,2014-2015 年经历了一段研究上升期,2016 年后相关发文数量呈波浪式下降。

致使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站等主题研究热度趋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当今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已构建、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实用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问题已形成共识,因此,学术界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热度日趋下降。但电子政务研究的趋弱性并不代表其完全淡出研究者的视域,它或将结合更多科学技术、延伸至其他社会主体治理方式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自身的发展形态。其次,“云计算”的地方实践应用情况更受关注。上海、北京以“基地+基金”模式促进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创新创业[25];无锡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利用云计算开展养殖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浙江省财政厅启动数字财政建设,将财政信息化工作重心从一体化建设阶段过渡到大数据和云计算建设阶段,建立公共财政动态数据仓库[26]。最后,政府网站已不再是公民参与政务的唯一途径,公民参与政务的方式日渐多元化。据腾讯2016 年1 月发布的《2015 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报告》显示,2014 到2015 年间,中国政务微信公众号已逾10 万,CNNIC 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12 月,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4 522 个。官方政府信息发布渠道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扩展至其他新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因此,单一的政府网站研究热度逐渐趋弱。

2.“路径、精准扶贫、开放政府数据”等主题的研究热度渐增

渐增性前沿主题是指在关键词中突现率相对较高,研究趋势呈现渐增的主题。根据所收集刊载文献,共探测出3 个渐增趋势的前沿主题,即“路径”“精准扶贫”和“开放政府数据”。

图6 渐增性突现关键词历史曲线图

“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相关路径研究成为近年来渐增性前沿研究的首要主题,如建设新路径、路径构建、实践路径,提升路径、路径转向、发展路径、实施路径和行为路径等,显示“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实现整体性变革。从图4 和图6-3 可知关键词“路径”突现率为2.221 8,突变时间为2015-2016 年,2013 年开始研究热度持续上升。学术界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治理的必要性与路径,剖析路径构成要素包括树立数据治理理念、布局数据治理平台和强化数据决策机制等[27];提出技术优化政治生态发展路径,推进大数据在维护清廉政治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数据质量和覆盖范畴、培养政府分析数据能力、扩大数据开放及使用范围[28]。

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精准治理的实践探索之一。“大数据+精准扶贫”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贫困户、利用大数据精准选派干部、利用大数据精准规划实施、利用大数据精准监管[29]。从图4 和图6-2 可看出“精准扶贫”关键词突现强度为3.446 2,文献研究数量从2015 年开始激增,并一直保持直线式上涨的态势,为学术界广泛关注。2015 年9 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并且将甘肃省列为国家扶贫办全国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探索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30]。2015 年12 月贵州“扶贫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此后,贵州省以“大数据”驱动“大扶贫”,以数据治理能力驱动贫困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而驱动贫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全省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实时动态监测,基于数据的监测有效提升了扶贫资源动员、配置和运用的精准度,政府扶贫治理绩效大幅跃升[15](P9)。甘肃、青海等多省市也先后探索应用大数据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有关精准扶贫的研究也将随实践进展进一步扩大深入。

自2008 年5 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信息开放成为政府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开放政府数据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主动适应社会进步,政府管理范式已从传统政务过渡到智慧政务时期,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贯穿政务信息化改革全过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福建“一趟不用跑”改革等都成为政府数据共享公开的典型代表。从图4 和图6-2 可看出,“开放政府数据”关键词突现率为2.727 8,主要突现年度为2017-2019 年。2013 年后,国家围绕政府数据开放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等具体政策;地方政府也陆续建立了开放政府数据平台。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各级政务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开放平台有序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将“各级政务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确定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义务主体。随着外部需求和内部政策扩散以及开放新格局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政府数据公开将不仅在理念与政策层面铺开,更会在实践层面不断实行与优化[31],“开放政府数据”相关研究随之还将取得更多成果。

路径、精准扶贫、开放政府数据等主题的研究热度之所以渐增,是实践规律、顶层设计、地方重视等因素共同引发的。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路径则是引导实践前进的方式。任何新兴发展领域形成规模和体系必须有先行者思考其发展路径,大数据驱动引发的公共治理变革亦需探索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境遇下的应对及发展路径。其次,党中央、国务院顶层设计的推动。2013 年,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划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8 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持续推动精准扶贫。由于顶层设计、政策导向,精准扶贫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主题。最后,大数据时代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数据的开放。2015 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行动发展纲要》中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工程被列为专项任务;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全国多地陆续建立开放政府数据平台。因此,开放政府数据亦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四、结论与展望

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结果不是“计算社会科学”,也不是工具性的革命,而是理论范式的革命[32]。大数据驱动下的公共治理是复杂思维运用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复杂思维的进一步提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有关“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变革”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主题重返人本主义

从上述分析的文献来源看,研究领域表现在三个方面:治理范式主题研究、技术理性主题研究和价值理性主题研究,并且价值理性主题研究呈现扩大之势。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以数据技术推动治理的“善治”,以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个人全面发展。大数据技术诞生于自然科学,公共治理属于社会科学,通常新型技术超前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当价值理念尚未形成规范,再先进的智能技术也难以实现公共治理的实际功效,反而可能产生更多的现实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学术界亦意识到这样的现实问题,在研究主题上更多地围绕价值的探索,寻求技术和人文之间的平衡,将大数据技术约束在社会制度和人文价值的框架中,避免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中组织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研究主题重返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伦理。

2.研究内容追求实用主义

当前,研究成果的前沿主题有“趋弱性”和“渐增性”两种类型,趋弱性前沿主题具体包括电子政务、云计算和政府网站研究等,渐增性前沿主题有相关路径、精准扶贫和开放政府数据研究等。突现关键词的平均突现时间为两年,说明研究更迭周期较短、发展速度较快。电子政务、云计算、政府网站等相关研究注重静态化的技术和平台的开发;相关路径、精准扶贫、开放政府数据等研究强调动态化的实践应用,解决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治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研究态势的出现可能是受到研究对象的特点、顶层设计和政策设置的影响。学者比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且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倾向密切相关,从早期对大数据时代技术平台的改革开发研究,到当下强调大数据在具体领域的实践运用,精准治理、精准扶贫、开发政府数据等相关路径的探索,研究内容越来越趋向于对践行问题的关注、对实用主义的追求。

3.研究方法走向“第四范式”

2017 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33]。《纽约时代》2012 年发表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降临,而后,国内逐渐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公共治理领域。学术界对在公共治理、国家治理等领域中使用大数据技术本身作为研究方法的热情更加高涨。大数据不仅代表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还意味着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更应注重充分收集、整理和分析经验数据以进行判断和预测的实证研究方法。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提出大数据是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34],舍恩伯格把大数据视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将世界的本质看成是数据的集合,通过发掘混杂数据间的关系来认识世界[1](P238)。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式,人们自然而然地从根本意识上逐步接受了万物即数的思维方式,并将其延展到对真实世界本质的探寻[35]。同时,公共管理学也与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学、统计学等更多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更加“多样化”的研究工具,更好地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复杂公共治理问题。

(二)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将更具“技术”特征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缓缓拉开序幕,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中国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甚至在5G、人工智能等一些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跑状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将对公共治理过程和结果产生更深刻的驱动及影响;理论研究也相应地存在较大的研究活力,并将具有更鲜明的“技术”特征。大数据等“智能+”新型技术不再局限于大数据的识别、处理和计算,而是逐渐迈入智慧技术、机器学习、机器模拟、机器认知等研究领域。大数据驱动下的现实世界形成了“信息空间”,与传统二元空间即人类社会空间、物理空间构成了“三元空间”[36]。公共治理变革的相关研究也将受到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影响,在“三元空间”中进一步探讨公共治理所涉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

2.研究主题将更关照社会现实

大数据为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了巨大机遇,但也形成了持续存在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首先表现为大数据对政府理念和行为、部门利益和壁垒、数据技术和平台、数据泄露和风险、数据人才和管理、法律规范和伦理等公共治理主体带来的挑战;其次表现为大数据重视相关关系、强调数据规模和多样性、预测的片面性、主体的分散性、低密度价值和高分析成本等自身特征给公共决策和数据分析等公共治理行动带来的挑战;其三表现为大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隐私安全、网络舆情等公共治理安全带来的挑战。现实发展的困境也是理论研究的焦点。因此,未来“大数据驱动下的公共治理”理论研究将更需学界关照社会现实、回应治理关切,关注数据技术带来的衍生性风险研究、信息空间中公共治理主体行为方式变革、人机伦理、隐私权保护、防范信息孤岛、遏制信息犯罪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驱动变革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