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研究

2022-07-06许运凯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区域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摘  要:在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的背景下,环境污染与碳排放随供应链的跨域转移的风险不容忽视。文章总结了区域一体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对现有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针对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核心需求,明确了平台建设的主要原则与总体架构,并从绿色供应链试点管理、供应链绿色金融管理、供应链风险管控、供应链碳管理等方面提出功能设计建议,为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数字化生态的构建提供支撑。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区域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2)06-0019-05

Research on Green Supply Chai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of Integrated Region

XU Yunkai

(Shanghai Ze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033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isk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being transferred across region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integrated region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green supply chai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s. In view of the core need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integrated region, the main principles and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latform are clarified. The functional design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green supply chain pilot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green financial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risk control and supply chain carbon management are made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cology of green supply chainin integrated region.

Keywords: green supply chain; regional integration;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0  引  言

區域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地方政府间合作,有效降低要素与商品流动的行政壁垒,促进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作用[1]。同时,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资源优势重置也会驱使制造业供应链愈来愈呈现跨区域布局之势。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城市群的不断扩容以及供应链网络的不断延伸,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向城市群内的低发展水平区域转移的“污染者天堂假说”趋势愈发明显,其中就包括长三角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珠三角向粤北地区的污染型产业转移以及江苏省内由苏南向苏北的产业转移等[2],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也对企业的合规运营以及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出了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中指出,要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包括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力图将传统环境消耗型增长模式转向清洁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3]。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优化珠三角制造业布局,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同年11月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强调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的作用,提出建立统一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一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并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市场主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我国于2020年9月宣布了“30 · 60”双碳目标,全社会的节能降碳工作由此进入“快车道”。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超过6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与工业部门,而大多数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广泛分布在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获取阶段、中游生产与运输阶段、下游的使用阶段以及废弃物处置阶段。在如此艰巨复杂的“双碳”行动中,需要一体化区域政府部门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增强协同机制,严密监控供应链“碳漂移”风险,合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生产经营能力。81A203D7-76DF-4C5D-9311-955E3A045C57

1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信息化研究现状

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结合的产物,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在供应链中增加对环境因素的考量为基本特征,侧重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协作。20世纪90年代,西方开始出现针对绿色供应链的专项研究。Webb在1994年通过研究某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最早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4]。以此为先导,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5],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要将环境因素整合到供应链中产品设计、采购、制造、组装、包装、物流和分配等各个环节中。Messel-beck等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大的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包含和企业有关的所有利益相关者[6]。

随着国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国内绿色供应链相关的政策标准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政府引导、第三方推动、企业参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国模式”初步显现。从区域性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来看,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2013年,上海与天津成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选定的首批绿色供应链试点城市,在此之后东莞、深圳、佛山等地也相继启动了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的地方实践探索,为我国深化区域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重点推进地方试点示范,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扩大试点范围,并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化试点企业管理模式[7]。

近十年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关于先进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程晏萍等人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探讨了大数据技术推动绿色制造、绿色营销、逆向物流的实现方式[8]。易欢欢等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支撑,将进一步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生产关系,使各企业之间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协同,“区块链”和“绿色供应链”的“双链融合”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GB/T 39256-2020),明确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搭建过程中的架構、功能与运行要求。规范要求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应选用主流、成熟的IT技术,宜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10]。

2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2.1  现有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差距分析

现阶段,国内外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了面向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面向区域政府部门的两大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的格局,已有个别平台完成了系统开发与运营模式的构建,并得到了跨区域采购方的认可。主流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功能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如表1所示。

2.2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总体定位

从现有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的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面向不同主体的管理平台在信息交互流畅度以及功能设计取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区域主管部门为核心用户的平台虽然能够提供更为完整、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但在信息处理速度、应用场景广度以及用户使用黏度上亟须提升。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在逐步深化,“政府引导+核心企业主导+链上企业参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演进,相对单一的平台服务端口与功能设计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对于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定位与建设目标应包含以下维度:

平台功能包括:国内外最新环保新闻资讯展示;国家、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检索、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项目情况介绍;东莞指数在线测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产品展示;相关数据统计(注册、审核、查询等功能) 平台内容更新较慢,法律法规,优秀案例等功能模块仍旧是2018年的数据,有些页面栏目形同虚设,给用户提供的信息既少也不及时;在信息透明度和传递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管理难点

(1)依托平台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供应链环境数据资源统筹管理与共享制度,增强供应链数据资源协同应用能力,破除数据流通区域壁垒;(2)通过绿色供应链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建设与拓展,打造数据驱动一体化制度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样板;(3)通过构建平台市场化运维体系,探索一体化区域各级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增强供应链上企业的绿色获得感,推动数字产业生态圈的形成与壮大。

2.3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基于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定位与主要目标,结合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发展趋势,平台的基础功能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汇聚共享需求:平台需要充分汇聚国家以及区域内的政策法规、企业环境管理状况、企业碳排放管理状况、绿色金融供需现状、绿色产品认证等数据。此外,平台需要通过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确保区域内企业的管理数据以高效、安全、可靠的方式在链上进行共享与分析;(2)智能决策辅助需求:平台需要整合区域内不同层级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要素、风险指标、考核目标等,通过系统方式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分析,实现绿色供应链风险水平与绩效指标的全面监测,综合反映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建设水平与工作成效,加强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水平;(3)多元化展示需求:随着3S、5G、VR及三维建模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用到诸如虚拟现实、360全景、720全景、三维建模、视频、直播等更多多元化、全面化、可视化展示的手段,来服务于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的监管、分析与决策场景中。81A203D7-76DF-4C5D-9311-955E3A045C57

3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构建

3.1  构建原则

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对跨区域复杂性、应用与数据集成性以及内外部管理协同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平台设计构建的过程中,应本着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市场化等几个方面考虑,具体包括:(1)标准化原则:在平台系统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完善的平台标准规范体系;(2)智能化原则:平台应实现重点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自动化,主要体现在系统数据尽量减少人工干预,能够从外部系统自动导入相关数据,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结果尽量多维度呈现,加强智能辅助决策效能;(3)协同化原则:平台服务的对象应包括一体化区域内的管理行政部门与链上企业等,系统设计要以协同应用为目的,以实际需求为基础,为各类用户提供操作简单、易用、定制的系统应用,并加强不同层面用户界面之间的数据共享水平;(4)市场化原则:平台的在建设阶段应充分考虑运行后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探索供应链风险防控、供应链碳足迹核算以及供应链绿色金融等模块的市场化需求。同时,基于信息化平台商业发展的潜在要求,加强数据安全体系设计,确保相关业务数据的保密性。

3.2  总体架构

如图1所示,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按照扁平化理念,构建“1+2+N”的总体架构,即:1个一体化中枢、2套用户端口(政府、企业)以及N个创新应用,并同内外部系统和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协同与集成。

平台系统架構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一体化数据:整合分布在区域内各政务数据中心以及互联网上各行业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数据,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打造基于一体化中枢的跨区域数据共享交换管理模式;(2)一体化中枢:由基础设施、技术中枢、数据中枢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可依托一体化区域内核心城市的政务云基础设施;技术中枢包括时空信息平台、区块链平台、人工智能平台、通用业务平台等,提供共性支撑和能力;数据中枢提供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管理服务,统筹一体化区域内的各类系统数据与外部社会资源,支撑各类数据的治理与数据资产沉淀;(3)数字化应用:基于绿色供应链实际需求以及一体化跨域数据共享优势构建数字化创新应用,提供“区域供应链风险总览”“绿色供应链试点管理”“供应链风险管控”“供应链绿色金融管理”“供应链碳管理”等五大特色场景化应用;(4)用户端口:利用主流的驾驶舱展现形式,从政府与企业两大用户类型的业务需求出发,辅助分析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综合呈现数字化应用管控成果。(5)支撑体系:从标准规范与安全保障两个方面,支撑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工作。

3.3  重点功能设计

3.3.1  区域供应链风险总览

区域供应链风险总览提供区域内供应链的风险画像展示以及精准风险信息查询能力。风险画像展示模块即将一体化区域的企业风险信息在同一的地理信息底座上进行展示,并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现近三年行政处罚企业数、排污许可申领状态统计等趋势信息,使相关信息具有内容选择性、可比性,以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调取数据。供应链风险信息查询模块即在风险画像展示的基础上设置了环境信息查询栏,方便用户进行供应链信息查询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筛选条件,对不同区域不同属性的企业进行分类查询,实现供应链合规信息快速检索和输出。

3.3.2  绿色供应链试点管理

绿色供应链试点管理应用主要为一体化区域内的环保与工信部门提供绿色供应链试点企业筛选、试点项目全流程跟踪以及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等功能。通过制定潜在试点企业评价标准,根据所在区域、所在行业、企业规模、供应链节点位置、绿色技术覆盖率等因素判断绿色供应链试点潜力,辅助生成本年度绿色供应链试点企业名单。试点项目全流程跟踪以列表的形式展示本年度试点企业名单与目前试点项目的推进状态,并可点击进入具体的企业管理界面。试点企业管理界面则展示项目每一阶段的关键考核指标、所需提交的材料内容以及截止时间。试点企业提交证明材料后,系统进行材料内容的智能化信息提取与自动判断,对于不符合考核标准的内容予以自动退回并在系统内进行提醒,对于逾期未上传材料的企业及时进行预警。在完成试点材料审核后即可进入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系统依据国家及地方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制定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自动对试点企业的合规表现、试点项目绿色绩效、试点过程中的配合度等指标进行自动评分,为一体化区域内评选优秀绿色供应链试点企业提供数据支撑。

3.3.3  供应链绿色金融管理

该应用基于数据汇聚成果,展示一体化区域的绿色金融(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发展数据,重点展示绿色金融成交笔数、成交额、累计污染物与碳减排量,并支持基于地区、行业类型、金融产品类型等条件的筛选查询。通过内置的绿色金融供需模型,自动扫描数据中枢内的绿色金融供需数据,分析潜在投融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供应链上企业与金融机构智能匹配供需信息,实现双方的在线对接。完成接洽后,平台自动将参与方之间的交易信息与合约以代码的方式输入区块链中,生成智能合约,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享账本,针对绿色金融构建一个包含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环保部门等的联盟链,将绿色项目的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与信息披露公布在联盟链中,及时排查项目风险。然后,通过设立监管节点,利用信息可追溯与不可篡改的特点,在联盟链中保留对项目的审查、贷款的发放及贷款的应用等所有信息,实行实时跟踪监管,一旦贷款企业出现违约情况,即可中止合约,进行追责。

3.3.4  供应链风险管控

供应链风险管控主要面向一体化区域内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供应商风险展示、供应商现场审核结果展示以及整改进展沟通等功能。供应商风险展示页面重点显示供应商总数、高风险供应商数量、重点监管企业数量、排污许可取证企业数量等关键数据,点击相应的数据则进入对应企业名单的页面,页面还应结合环保督察、重污染天气预警等行政变量分析风险在空间层面的变化趋势。供应商管理页面主要显示单个供应商的风险情况以及现场审核情况等内容,包括:(1)供应商风险线上评估结果与得分统计分析;(2)供应商现场审核结果与整改进展;(3)企业自主申报的相关基础信息;(4)互联网抓取的风险信息(违规处罚记录、三同时情况等);(5)供应商周边环境风险(周边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特诊需求、舆情信息、官方预警信息等)。供应商现场审核结果主要由第三方审核机构提供,核心企业并可通过平台、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与供应商就审核结果与项目整改进展进行沟通,实时接收并更新供应商上传的整改证据。81A203D7-76DF-4C5D-9311-955E3A045C57

3.3.5  供应链碳管理

供应链碳管理主要面向链上核心企业,页面提供包括“碳管理总览”“供应链碳排放管理”“碳足迹在线核算”等具体功能。碳管理总览页面重点显示企业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行动计划的管理信息,展示内容包含:碳排放核算数据、企业碳中和目标、企业碳减排计划管理看板等。供应链碳排放管理页面基于国内外通用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内置企业碳排放核查信息表单,对供应商碳排放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收集与汇聚,用于支持企业碳排放基准数据的核算,辅助供应链碳减排决策。碳足迹在线核算系统基于国际通用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通过整合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数据以及专业数据库模型,支持企业自主核算产品的碳足迹,并在完成计算后提交专业碳足迹核算机构完成认证审核。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区域一体化战略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的当下,需要区域内各级主管部门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手段,协调好供应链上企业追逐经济利益与提升绿色化水平的潜在矛盾。通过建立串联区域内政府与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臺,能够大幅缓解供应链所面临的环境合规问题带来的经营冲击,能有效促进供应链上环境责任延伸从而实现区域污染治理共建,并且在“双碳”目标不断落地以及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的背景下,能有效规避日益激烈的环境贸易壁垒。诚然,建设一个运行流畅、效益突出的绿色供应链信息化平台,需要在充分研究一体化区域、环境治理体系与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平台定位、场景设计、技术架构、功能搭建、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把控,因此在平台建设与运维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不断畅通信息交互的渠道,整合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以及公众、社会组织、技术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拉动更多主体参与绿色供应链的监督管理工作,并通过出台有关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绿色金融扶持、低碳产品认证等一系列的配套标准与激励措施,促进一体化区域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燕.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战略走向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 尤济红,陈喜强.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否导致污染转移——来自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证据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6):118-129.

[3] 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J].奋斗,2019(24):4-8.

[4] 朱吟,D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 [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5] BAJAJ P S ,BANSOD S V ,PAUL I D . A Review o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Practices,Implementation and Study of Different Framework to Get the Area of Research in GSCM [J]. Springer,Cham,2016:193-199.

[6] MESSELBECK J,WHALEY M. Greening the health care supply chain:Triggers of change,models for success  [J].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1999,6(1):39-45.

[7] 毛涛.中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评价及“十四五”工作建议 [J].供应链管理,2020,1(10):29-36.

[8] 程晏萍,赵喜洋,刘卿瑜.大数据时代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8):49-51.

[9] 易欢欢,焦子龙. 迎接新时代,区块链赋能绿色供应链 [J]. 中华环境,2018(7):47-50.

[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绿色制造制 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GB/T 39256-2020 [S/OL]. [2022-02-10].http://gkwl.nbu.edu.cn/asset/detail.aspx?id=20513232616.

作者简介:许运凯(1992—),男,汉族,上海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绿色供应链、智慧环保管理。

收稿日期:2022-02-1881A203D7-76DF-4C5D-9311-955E3A045C57

猜你喜欢

绿色供应链区域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建筑业工程管理优化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