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如何通过Seminar组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2022-07-06王子琼彭程王洪璐汪春红王得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职业道德

王子琼 彭程 王洪璐 汪春红 王得志

[摘 要] Seminar组会是导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途径。文献分析和现状调查显示,预防医学类研究生Seminar组会多侧重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预防医学研究生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后备军,承载着维护人民健康的重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人才质量保障。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科研伦理的指导者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需要增加组会中职业道德教育比重,多分享疫情实践经历,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并在充分发挥校外导师育人优势的同时,在组会中融入科研伦理教育。

[关键词] Seminar;预防医学;职业道德;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導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基于Seminar组会培养预防医学类研究生成长的探索与实践”(WHU-2021-DSYR-57)

[作者简介] 王子琼(1996—),女,安徽宿州人,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卫生毒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毒理学;汪春红(1965—),女,安徽太湖人,博士,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育研究;王得志(197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与科研办公室主任(通信作者),副高级职称,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05-04 [收稿日期] 2021-12-31

Seminar是针对行业领域某一具体主题而与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学术交流或教学方式[1]。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Seminar组会已成为各研究组定期师生交流的日常活动。通过组会,导师在学生的研究选题、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向研究生传授培养理念,讲述学术规范和规矩,宣传和践行研究组文化和传统传承。预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承载着维护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稳定的重任。在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如何有效利用Seminar组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少见专门报道,本文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研究生组会中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并据此提出在导师育人层面亟待优化加强的环节,以促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愿为公共健康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一、Seminar组会中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文献分析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6日中国知网库文献,主题词为“Seminar”和“研究生教育”,根据标题、摘要、作者等删除重复文献。在检索时间段内共有相关文献291篇,其中期刊论文277篇、硕博论文11篇、会议3篇。2011、2012年的研究文献均为27篇,随后发文量呈现周期性波动,约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升高或下降,但各年均在12篇及以上,说明Seminar已经普遍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

以知网自带“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分析发文所在学科,结果为:184篇属于“高等教育”,占63.23%;“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文献33篇,占11.34%;排位第三的为“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共9篇,占3.09%;“会计”“音乐舞蹈”“中国语言文字”等其他学科均有涉及。进一步阅读“高等教育”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两类学科文献,其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外研究生教育比较、与Seminar结合的翻转课堂教育、“文献研读”课程改革等[2,3]。

33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文献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中医中药、口腔医学、护理学等,各为5~9篇,研究内容也大多为Seminar教学方法/模式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思维、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等[4,5]。唯一1篇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有关的论文是荆黎团队发表的《毒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该文肯定了以讨论式教学为核心的Seminar教学法在研究生“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补充和完善了“毒理学”教学模式[1]。

(二)预防医学类研究生组会现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目前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组会开展情况,于2021年11月对预防医学类在读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所在课题组组会开展频率、是否愿意参加组会和不愿意参加的主要原因、组会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参加组会过程中导师作用、学术能力、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等方面培养的感受和收获等。“感受和收获”采用5级李克特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符合度越高。

本次问卷调查共137名研究生参与,其中男生54人,女生83人;研一、研二学生居多,为115人。71%的学生所在课题组每1~2周开展一次Seminar组会,每次组会时长1~3小时不等;93%的学生在研究生第一学期就开始参加组会;大多数学生会提前1~5天准备工作进展汇报和文献汇报;但有约19%的学生内心不太愿意或不愿意参加所在研究组组会,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学业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性格内向、怯场、不敢发言”“怕说得不好被人嘲笑”等。

学生普遍认可“组会中导师的作用很关键”,此选项得分最高;其后选项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参加组会“增强了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锻炼了人际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分析来看,大多学生认为组会对自己的研究、论文实施过程有帮助,并能够提高学术水平,但在增强奉献意识与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引导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等方面认同感比较低。可见,“三全育人”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亟须进一步融入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过程中。

二、提高导师通过Seminar组会培养预防医学类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措施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6]。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时代信息繁芜,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研究生而言,其人生观和道德观极易受到影响。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首要责任就是立德树人,以科研育人为己任。Seminar组会已经覆盖我院预防医学各研究课题小组,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可导师在组会中的关键作用。借助组会,学生可以提高科学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术学识视野,锻造强国本领,培养为国攻坚克难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增加组会内容及思政元素,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坚定其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信念,加强文化自信,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7]。E78D9E05-B4C2-44FD-8321-91AD6D01E2FD

(一)增加Seminar组会中职业道德教育比重

预防医学类研究生是要能够胜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研究生阶段人生观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每学年组会计划的安排中,应该单列2~3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每年秋季学期第一次组会中,有多名新硕士、博士研究生加入团队,组会内容应以爱国、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严谨勤奋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教育为主;在大批毕业生离校前的春季组会中,教师要更多重视对学生遵紀守法、廉洁自律、服务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在每1~2周一次的常规组会中,结合文献分享、开题设计和工作进展汇报等内容,挖掘并提炼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在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二)分享疫情实践经历,加强社会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教育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我国1949年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我国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考验[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飞沫和间接接触实现人传人、物传人。公共卫生预防的关键是发现并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要求从事科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工作人员与病毒赛跑,上追源头,下拓密接,同时耐心细致宣传并倡导大家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防范社区传播,落实人群接种疫苗以形成群体免疫屏障等。根据工作需求和安排,部分预防医学类研究生在疫情初期就已经加入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中,参与流调、资料整理和数据动态分析等工作。在回校后的组会活动中,学生分享了一张张生动的现场工作照片,同时也分享了早期他们接受工作时面对疫情的担忧、紧张、焦虑、沮丧乃至恐惧等负面情绪,但通过参与具体工作能很快以正确的态度分析和应对这些困扰,工作成绩得到所在小组和领导的认可,言谈中流露出满满收获后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面对这一突发疫情,党中央高度关注,迅速出手,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抗疫,取得瞩目的抗疫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在学生的疫情实践经历分享过程中,导师及时引导并肯定学生的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背景,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等知识的普及类教育和训练。

(三)将科研伦理教育融入Seminar组会全过程

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其中学位论文的完成过程即针对某个主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科学研究中涉及研究人员、课题资助人员、研究对象(健康人或病人、动物等)、社会公众或消费者及政策制定者等多方面活动主体,研究手段还可能涉及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等新型生物医学技术。在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社会人际网络中,导师在研究生的科研启动之前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指导其在以“人”为对象的科研活动中,要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尊重其隐私,公正地分配负担和收益,具有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比”,规避潜在的经济利益冲突,保护弱势群体,合乎伦理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以“动物”为对象的科研活动中,要善待动物,不可对动物采取野蛮行为,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采取痛苦最小的方法处置动物;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3R”原则,优化实验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动物模型、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饲养场所及环境等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

研究生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研究中一般都有伦理知情意识,而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的伦理意识普遍较为淡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献案例加强教育,使学生切实体会科研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规范都关乎学术诚信和研究质量。如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一团队在Acta Biomaterialia声明撤回2017年在该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9],主要原因是该论文实施过程中包含在动物体内进行抗感染的研究,团队成员再次核对所有原始数据,发现在进行动物实验之前,并未将课题设计书提交至西安交通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鉴于这种情况,作者对动物实验过程和相应结果的规范化信心不足,因此,为保持学术标准和严谨性,要求撤回论文。在我们课题组学习过程中,该案例对学生触动很大。为此,我们再次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建设是科学研究过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前期准备过程规范,后期实施结果才能有质量保证,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公共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负责。

(四)发挥校外导师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鉴于预防医学研究生将来就业的工作需求,我院在每位研究生进校伊始就实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术能力,提高其科学研究水平;校外导师多是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行政机构等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素质的专家,侧重于指导学生实习过程,提高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导师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研判等的了解更为全面,也更了解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新入职人员思想品德、团队意识、职业素养等软实力的要求。课题组在制定年度Seminar组会计划中,应安排一定次数的校外导师到场参与组会活动,使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完成研究生的成人成才教育。

预防医学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培养是建设强大和有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立德树人是导师的第一责任。Seminar组会是导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媒介,导师在加强自身德育水平的同时,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道路和人生道路的引航人。E78D9E05-B4C2-44FD-8321-91AD6D01E2FD

參考文献

[1]荆黎,李艳博,杨曼,等.毒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3-4.

[2]刘翠琼,王兰珍,张志强.学术型研究生Seminar环节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14-18.

[3]梁志宏,彭梦雪,高婧.融合翻转课堂的研究生Seminar“文献研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1(8):85-89.

[4]刘正,王贵玉,王锡山.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外科研究生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2):1297-1300.

[5]陈筱清,吴霞,龚慕辛,等.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9-110.

[6]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A/OL].(2018-01-18)[2021-11-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7]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研究生教育——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保昇教授专访[J].中国研究生,2020(6):14-19.

[8]任涛,吕筠,余灿清,等.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七点思考[N].健康报,2020-04-14(8).

[9]Retraction notice to 'Highly antibacterial polypeptide-based amphiphilic copolymers as multifunctional non-viral vectors for enhanced intracellular siRNA delivery and anti-infection' [ACTBIO 58 (2017) 90-101][J].Acta Biomater,2021(136):598.

How do Tutors Conduct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rough a Seminar Group Meeting:

Tak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WANG Zi-qiong, PENG Cheng, WANG Hong-lu, WANG Chun-hong, WANG De-zh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1, China)

Abstract: Seminar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utors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show that the seminar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will focus more on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are the reserve force of the national public health system, who carry the important task of maintaining peoples health.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the guarantee of talent quality. The tutor is not only the guide of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inciples, but also the guide of their life path.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group meeting, share more epidemic practice experience, enhance graduat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honor and professional pride, and integrate scientific research ethics education into the group meeting whil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ff campus tutor education.

Key words: Seminar; preventive medicine; professional ethics; Graduate tutorE78D9E05-B4C2-44FD-8321-91AD6D01E2FD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统计学案例设计初探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MOOC优质教学资源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