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峭花枝绘牡丹

2022-07-06杨蜀连

现代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牡丹绘画

杨蜀连

1953年,邵大光出生于成都市。祖籍山西夏县。他六岁离开父母,由身为职业军人的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从小便受到了严格且全面的正规教育。1970年底,年仅17岁的邵大光参军入伍,在满洲里兵站服役四年多。满洲里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部队担负繁重的卫戍边防及援越抗美过境军事物资转运工作。这里全年无霜期不足100天,充实严酷的战斗生活及高寒的自然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力。1975年,邵大光复员在山西及成都工作。从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干到经营副厂长。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过程中,他放弃了铁饭碗,在亲人的支持,以及美术界名师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的点拨下,终于醒悟,背负起传承和发展邵派牡丹技法的家学责任,走上了职业化的艺术道路。

在邵大光眼里,中国画是一个架构,也是以理论支持的推而广之的体系。画家在掌握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后,就能在实践中领略到中国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构图、用色、表现与立意。邵大光为了画好牡丹,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各地牡丹的共性与个性。父子俩发现,洛阳牡丹属于宫廷式的牡丹,花大色艳,枝繁叶茂,雍容华贵,但似乎太高贵而缺乏一种倔强的精神。山东菏泽也是中国牡丹之乡,那里的牡丹属于田园风格。当地把牡丹当作药材使用,气势大,气息清新。四川彭州丹景山的牡丹,长在海拔稍高一点的山上,悬崖边,石头缝里。这些牡丹往往花不多,但枝杆却与风雨抗争努力向上生长,是一种有着山野味的牡丹。于是,丹景山的牡丹“取势”之形态深深地吸引了他们。这也是邵派牡丹的独特之处:气韵独特、蕴藏玄学、一波三折、暗藏生命中某些迂回曲折的微凉疏柳。“邵牡丹”因而就基本以四川彭州丹景山的牡丹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其挺拔不屈、昂扬之山野之气,这就是独具风貌的“邵牡丹”。作为邵仲节先生的儿子,邵派牡丹传人邵大光坦言,作为邵派牡丹传人,其实压力非常大。画得完全跟父亲一样,又没有一个独立画家的独特性。画得不一样,又怕失去邵派牡丹的独特风格。因而他始终在继承中反复思考,突出自我精神体现,并倾其一生把其家父的邵派牡丹传承下去。

读邵大光的国画作品。能完全感受到他作品气息与画家个体气象相吻合的直率与坦荡。运笔洒脱,浓淡枯湿,笔触在宣纸上的游走,沁润出画家的豪迈与气势。

很多人只知道牡丹的雍容富贵。又有谁知道他们生长在山野之间历尽风霜。因而国画牡丹的王者之气,是大气磅礴,是质感清丽,是坚韧不屈民族精神的写照。画牡丹的人很多,但是要画出牡丹的新意,画出牡丹的内涵与精神就不容易。邵大光研究历代画牡丹的画家作品,在继承“邵牡丹”的基础上,深化构图体系中的造型与色彩,创新转化,突出自我,画出了不少好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并被中南海等国家机构收藏使用。成都画院原院长田旭中这样评价他:大光先生所作牡丹,继承传统大家名师,得其精髓,而又能画出新意。其用笔潇洒灵动,造型取其神而略其貌,随意点染,姿态横生。用色艳而不俗,浓而不媚,色墨相間,层次生动,随机变化,一派富贵。所贵能胸有成竹,大笔取其势,细钩状其神。构图疏密相生,虚实相济,穿插自然。饱满而不塞迫,生动而不呆板。其白牡丹匠心独运,气韵生动,尤见功力。

由此可见。作为邵派牡丹传人。作为一位当代花鸟画家,邵大光不仅笔下牡丹传神饱满,生动苍劲。而且,他对中国花鸟画的其他题材,同样也能自如把控。其实,20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用心探索,没有停步,潜心创作。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表达语言。在露华凝香、妙香真色中探寻花鸟画落日花飞、夜雪初霁的韵致与写意,来释放自己心中独特的情感表达。

沈阳画家李文岱读了邵大光画选后感慨:

胸有成画走大线,由繁到简总相间。

墨彩皆备巧点染,题材广泛深积淀。

灵动运笔功夫深,邵氏家传有新天。

对  话

M=现代艺术  F=邵仲节  S=邵大光

M:您觉得艺术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F: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具备的是真、善、美的良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对社会事物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怀、惩恶扬善,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其次,要有独到的视角,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M:您的子女和您的创作差距大吗?

F:我和子女们的绘画创作都属于传统写意花鸟画的范畴。绘画是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及主客观对事物的反应,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所处环境以及心态不同,其作品反映出来的现象也必然不会雷同。“家学”同岀一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一主题会有不同的表现技巧和方式手段。我们应该继承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由心生”的不变法则,改变的是程式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墨守成规。齐白石先生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这个观点讲,父子的作品拉开一定的差距还是有益的。

M:都说父爱如山,静默无言。请您把最想对他说的话写在这里吧。

F:艺术创作是一条有开始而没有结尾且艰辛漫长的跋涉之路。需要从业者用一辈子的功夫和力气去学习、去追求、去研究、去探索。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不忘初心永远向前,向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争取更大荣光。

M:在您眼中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在从艺和为人方面都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

S:我的父亲是一个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工作的园丁。他在艺术园林里辛勤耕耘了70余年,他为人谦和,虚心好学。在过去艰苦的年代里广泛收集各种美术信息及资料,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展示了他广泛而高水平的才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桃李成林,成绩斐然,为国家培养岀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邵老师”。另一方面,他个人的绘画事业,在继承和学习传统写意花鸟技法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尤其是在写意牡丹画领域,在立意、构图、用笔及色彩运用方面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神形兼备、雅俗共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是邵派牡丹画法创始人。他今年已是96岁高龄,身患疾病,但仍乐观向上、奋斗不息,在重彩牡丹画法方面又做出了新的探索,被誉为“邵牡丹”。父亲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对我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M:您的创作有无刻意拉开与父亲的距离。请谈谈您的“继承”和“反叛”。

S:我的绘画受父亲的影响很大,虽然半路出家,但由于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起步且手把手言传身教指导我的绘画学习创作,父亲把他几十年积累总结的教学创作经验都用在了对我的培养上面,使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觉得我和父亲绘画风格之间并非是有意拉开距离,除了人生经历及主观意识的区别外,主要是因为水平不够,能力有限而至。父亲已是功成名就,成绩斐然,我们后来者应该认真学习和继承老一辈的优良品质。我的启蒙老师、齐白石先生的四子齐良迟先生曾告诫我说:“前辈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几代人尚在学习继承研究老人家的文化遗产中,做得还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反叛超越。艺术是既浪漫又严肃的事情,不可好高骛远,到头来一事无成”。只有踏踏实实认真学习和继承,努力锤炼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学修养和认识能力、实战能力,最终才能走向成功之路。EF9C00BB-31CC-4AF7-85CB-EA3D52B386DC

猜你喜欢

牡丹绘画
牡丹
赏牡丹
绿牡丹
赏牡丹
何薇薇??《牡丹》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