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恤孩子过了头竟也是种伤害
2022-07-06李季芸
李季芸
我一直以为,父母应该体恤孩子,在意他的情绪感受,因此对儿子学校的安排牢骚满腹,总是替儿子鸣不平,可儿子竟一点也不领情。体恤孩子难道还错了吗?
儿子上初中后,开启了连轴转的生活:清早6:30离家,晚上快10点到家,吃点东西洗漱一下,再写会儿作业,深夜12点上床是常态。
初二时,儿子不仅要抓学习,还得冲刺体育,每天跑步半小时,每周三次体能训练,雷打不动。
脑力和体力的轮番消耗,使儿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人也消瘦了许多。我这个当娘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不停叮嘱他抓住一切机会多休息,末了还会埋怨几句,说学校安排不够人性化,不应该为了升学率,不顾孩子是否吃得消。
眼看五一小长假快到了,我计划趁假期带孩子出去放松一下,谁知学校竟把5天假期缩短成2天,理由是月考所有班级都考出了历史最低成绩。
儿子告诉我假期调整情况,我忍不住大发牢骚:“学校都把你们当成学习机器了,整天就知道让你们学习,连假期也要占用,老师也太不体谅学生的辛苦了。”
我本是为儿子鸣不平,谁知他根本不领情:“没觉得我是学习机器呀……你整天叨叨学校不对老师不好,搞得我对他们都有看法了……”
“啥看法?学校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呀!”我解释。儿子一脸不快,挥挥手:“以后别再对我说这些话……”说完径直走进房间,“砰”一声关上了门。
“青春期的孩子就这样,总要显示自己有道理。”缓过神后,我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这次以后,儿子很少再跟我聊学校的事。
儿子感冒打了三天点滴竟没告诉我:“小感冒,没必要给你说。”
儿子是走读生,我和老公每天轮流开车接送他,就是想给他多挤出一点休息时间。
一个周五的早上,我送完儿子正准备离开,班主任叫住我,让我周末花时间督促儿子把缺的课补上,因为他那一周感冒在校医室打了三天点滴,错过了一些新课。
我很诧异,这周,因为老公有事,我每天接送孩子,每次都会跟他有一些交流,却从没听他提过感冒打点滴的事。
我怪自己太大意,竟没发现孩子身体不适,同时,也认为孩子做得不对,不该对我隐瞒此事。
晚上,儿子刚进家门,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感冒的事,谁知他不以为意:“小感冒,没必要给你说。”
“打了三天点滴,算小感冒?你这孩子,生病了都不告诉父母!”我一下子提高了嗓门。
儿子则说感冒已好,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说完打个终止的手势,走开了。
我很恼火,他怎么能隐瞒生病这种事呢?万一拖出大毛病来怎么办?以前他有啥事都会说的呀,现在竟与我们陌生到这种地步了吗?
我憋了一肚子气,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老公送孩子前,我让他侧面探探儿子为什么隐瞒生病的事。
经过几次旁敲侧击,儿子表示,他平时随口讲的一些小事,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一到我这里,就变得严重了。比如,我总认为他学习太辛苦是因为学校安排不合理。他明白我是体贴他,但觉得我有些反应过度,不仅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还扭曲了他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所以,再遇到事情,他宁愿自己解决,也不想跟我说。
我一直以为,父母应该体恤孩子,在意他的情绪感受,可没想到,孩子竟如此不领情!委屈之余,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公司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公司搞知识竞赛活动,同事们推荐我参加。我不负众望,成绩一路领先。
比赛最后关头,市场部的张生紧赶慢赶,分数追上了我,我俩并列第一。
裁判团经过商议,决定追加一组综合评分,以分出胜负。结果,我以一分之差落后于张生,获得第二名。
彩玲是我最要好的同事,平时与我无话不谈。看我拿了奖,她特地请我吃饭,说是犒劳我。
饭桌上,聊起比赛的事,彩玲说,不少参赛选手都佩服我的实力,还说我得第二名有些委屈了。我其实对这成绩挺满意的,便笑着表示无所谓。彩玲却以为我在掩饰自己的失落,偷偷告诉我:“张生私下跟人事主管,也就是这次的裁判组组长很熟,你跟他差了这么一分,很难说别人不是有意偏袒。以你的表现,得第一是众望所归。”
我明白彩玲说这些是想安慰我,我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没说什么。
下午我经过会议室,听见里面传来说笑声,便忍不住往里瞄了一眼,发现是人事主管和张生在聊事情,两人亲热互动的样子,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
这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彩玲说的那番话,我开始怀疑这次比赛的公平性,对人事主管也有了看法。
我和人事主管接触不多,但每次碰到,都会恭敬地打招呼,毕竟当初面试,是他力挺我,我才进了公司。
快下班时,我起身去打水,人事主管迎面走来。我明明可以像往常一样自如地跟他打招呼,但内心冒出的不快,使我快速把目光转到别处。余光中,我感觉他对我点头示意,但我故意视而不见,几个大步拐进了茶水间。
次日,部门经理特地跟我解释,说比赛那天,人事主管原本决定让我和张生并列第一,但其他裁判不同意,非要加综合评分,以分出胜负来,因为我在比赛上犯过一次规,所以最终被扣掉一分。
得知评分过程,我想起昨天逃避人事主管那一幕,意识到误会人家了。
可这怪谁呢?
彩玲安慰我本是好心,却在我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以至于我看到人事主管和张生谈笑,就把他们往坏的方面想。
我暗暗懊悔。也就在此时,我突然体会到了儿子的处境。
原来体恤过了头,放大孩子的负面体验,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面对繁忙的学习,儿子已经适应,也没抱怨过学校和老师。倒是我,不但没有肯定他的适应能力,反而体恤过了头,放大了他的负面体验。
在我的影响下,儿子质疑过学校的安排,对老师产生了抗拒心理,正常的学习步调也被打乱。
但他很聪明,发现问题根源出在我这里,便开始拒绝跟我分享他在学校的情况。
幸运的是,借着这次经历,我读懂了儿子的内心。我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管住嘴,对任何事都不要反应过度。
儿子班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放假前的大扫除,由近期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承担。
学校每半月放一次假,通常周五早上两节课结束后,孩子就可以回家了。
那个周五两节课后,孩子们背着书包、拿著行李陆陆续续地走出来。
我在学校门口足足等了40多分钟,才看到儿子出来。没等我问他,他就气呼呼地说,他被罚打扫卫生了。快下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后座同学戳他,问黑板上最下面一行话是啥意思,儿子顺口就解释了。这时,老师正好转身,看见他俩在说话,认定他俩做小动作,就罚他俩打扫卫生。
儿子抱怨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罚人,本想下课找老师解释,谁知老师一下课就被校长叫走了。
听儿子发完牢骚,我久等的烦躁,反倒消减了不少。
“被人冤枉心里不好受吧?”说完这句话,我赶紧在心里叮嘱自己,千万别放大他的负面情绪,要引导他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这样想着,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下次返校,你去跟老师解释一下,说明你俩没有搞小动作就行。至于打扫卫生,我算了一下,你天天用教室,一学期也就搞这么两三次卫生,一点儿也不亏。”
“这倒是真的。”儿子停止了抱怨,脸上的神情也平和不少。
父母爱子心切,经常对孩子的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大惊小怪。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情本身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父母的反应却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因此,孩子遇到事情,父母应保持冷静,客观地帮他分析是非对错,一面认同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受,一面引导他去看事情的积极面。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敞开心扉,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因为他知道,父母既能理解他,又能让坏事变好事。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