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方法

2022-07-05何小燕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何小燕

[摘 要] 由于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内容仍拘泥于教材,导致内容重复、形式单一。这种类型的作业设计背离了当前“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意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就校内教学而言,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要想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仍拘泥于教材,内容重复、形式单一。这种高耗低效的作业严重背离了当前“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

二、“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方法

(一)常规作业打基础

常规作业侧重于对学生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这类作业通常采用习惯养成与基础练习相结合的结构。习惯养成是指每天都要完成作业、每日应进行百字作文的练笔。百字作文就是短小精悍的小随笔,意在养成写作习惯。此外,还有听读与阅读两个习惯必须坚持。读书,即便占用时间,也必须每日进行。在方臻与夏雪梅老师编著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中的调查显示:学生热爱自主阅读的,超过90%;学生热爱听读的,达到了100%。由此可见,坚持每日听读就是完成习惯养成作业的“底线”。

基础练习是指针对课程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的巩固性作业。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的练习题,都注意紧扣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想象能力,是基础性作业。从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章节的课后练习,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练习,还有3~4道具有思考价值、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或积累语言,或语言实践等。这些练习要切实融入教学中,而不是学完课文再来答题。利用好这些题目,能够准确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使得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二)特色作业兴趣浓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可视的支架,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直观地呈现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厘清课文的脉络,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外国文学名著”,此单元中文章内容长、人物多,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若长期坚持,学习效果会更好。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阅读之后的收获、体会,厘清文章的思路。

2.绘制插图。绘制插图是学生感兴趣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多是描写田园风光及淳朴的乡下人家和谐幸福的生活,此单元在开篇第一课设计了诗歌教学。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作家笔下的这些美景。学生力求用自己的笔传神地把画中的人物、景象甚至意境再现于纸上时,势必要提取文章中心句或用心品味诗歌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这无疑是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及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例如,学生在绘制《清平乐·村居》中的人物时,会注意小儿“溪头卧剥莲蓬”的意境,甚至会联想到小儿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凡是古诗词或者有一定场景的课文,都可以引导学生画插图。如《乡下人家》一课的课后练习题“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教师可试着让学生给课文配画,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树叶、粮食、用过的塑料可乐瓶,甚至碎报纸、碎布等制作有关课文内容的粘贴画,学生会很感兴趣。

3.体现趣味。一、二年级的课后作业重点要体现趣味性。“双减”政策要求,一、二年级不可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摆拼字母进行“创意大比拼”;课余时间,也可和同学一起玩识字剪贴游戏,制作自己的专属“字典”。

一是细观察。一、二年级的作业设置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可以让学生随意观察一种小虫子,为虫子制作一张“名片”,向大家介绍,然后选出优秀“名片”在班级中展览。

二是勤动手。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有一首与方位有关的儿歌,学习这首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辨别东、西、南、北方向。

三是巧嘴说。口语交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在学习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时,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与同学们多交流。除了口语交际,很多课文后也有“说一说”的练习题。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词语联系实际生活说一两句话。

四是巧手画。学习了描写四季的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代表季节性的景物,画一画美景,珍藏美好记忆;等学了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连环画。

(三)分层作业促提升

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使原先“任务式”作业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实现作业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效果。

1.作业布置要适量。作业的布置要以教学任务的巩固、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布置适量的作业,而非大量机械类的抄写作业。对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可适当地减少他们的作业量,以每课的基础性练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但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背诵一些精彩片段。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对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的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基础薄弱的学生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交作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时间,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作業质量,又使之扎实巩固了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3.对作业难度分层。教师要依据所教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作业,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和学生实际布置适量的作业,避免题海战术。教师布置作业时可将作业设置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为“必做题”,拓展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为“选做题”,由此保证各层次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强化作业对学习的正向反馈。

“双减”政策下,既要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加法”。增值赋能是教师停不下来的人生课,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当前“双减”政策,在增增减减中回归教育的本源。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