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理关怀视域下智能化教育虚拟社区的构建

2022-07-05陈令燕胡凡刚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助学伦理

陈令燕,胡凡刚

(1.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临沂;2.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宁)

一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在很多学科领域中都得到应用,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医学等,其应用领域几乎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教育有了新发展。它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环节和流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导师系统[1]、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2],智能批改等一批新技术。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在教育虚拟社区领域中的应用还有待发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讨论在教育虚拟社区的智能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全方位地及时给予学习者温暖有力的伦理关怀,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性,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做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和谐开展[3]。

二 构建智能社区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虚拟社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虽然体系完备、结构完整,但是由于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踪,人力物力财力往往无法满足其要求,教育虚拟社区也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一) 平台秩序混乱

大量教育平台和网络课程登陆人数稀少,荒废闲置、浪费资源,绝大多数学习者被要求注册但是很少自觉登录,社区中又缺少进行管理的人员,所以造成秩序混乱。

(二) 信息质量低下

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信息混乱,良莠不齐,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虽然保证了言论自由但是信息质量降低,很多都是无关学习的言论,缺乏自动筛选的机制。

(三) 学习资源老化

教育平台和社区中的资料、视频等资源老化、无更新,初次上传之后便无人打理,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教育信息跟不上社会信息的更新速度,久而久之就成为无用资源,无人问津。

(四) 师生沟通缺乏

教育虚拟社区中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因不能面对面授课,缺乏沟通交流,因此情感体验极差,教师观察不到学生的动作神态,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与关怀,而学生便会趁此“开小差”,发言不积极,一直处于“潜水”状态。

传统的教育虚拟社区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若将其引入到教育虚拟社区中可为社区注入生机与活力,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教育虚拟社区的作用。

三 AI助力构建伦理化教育虚拟社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技术辩论的思想来源,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与存在矛盾的,看待事物的发展需要把握好两点论[4],即要同时关注一件事物的正面与反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虚拟社区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享受着技术为我们带来的种种福利,如个性化精准推送、机器帮助教师阅卷、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也不可否认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伦理制度的缺失、公众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的不足以及政策法规的滞后与不完善等引发的伦理问题[5]。

教育虚拟社区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跨时空、开放、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在其成员之间的专题研修、交互协作、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社区伦理问题。而在教育虚拟社区发展建设中引入了AI的部分成果,本身就是对智能化技术的阐释与应用;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虚拟社区的自然形成[6]。我们认为,AI+时代下教育虚拟社区伦理,亦应以教育虚拟社区中人之基本权利为要旨,以相关的教育伦理为基础,进而使社区所辐射出来的伦理内涵为教育主体所汲取,为其学习交往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关怀,以此满足教育主体的人文诉求[7]。AI将为以人为中心的、完满育人的教育虚拟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对教育虚拟社区伦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虚拟社区伦理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和挑战中,持续深入和不断发展[8]。

伦理化教育虚拟社区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导向性、人本性、可行性原则,以促进学生进步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导向,合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本文将从五个层面出发(图1所示),探讨学生者、助学者与管理者、平台系统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评价该如何与人工智能相融合以构建伦理化智能社区。

图1 人工智能助力构建伦理化教育虚拟社区的五个层面

(一) 学习者

学习者指的不仅仅是学生,任何想在教育虚拟社区中获取知识、寻求进步的人都可以是学习者,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管理人员等。学习者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应该有道德之心,遵守社区规范法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区交往中应该以诚待人,严格避免上课“代答到”的现象发生。传统虚拟社区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账号,自己设置密码,这样一来,学生想要“逃课”时,只要将密码给自己的朋友就能让朋友代课,而远在异地的教师一无所知。利用人工智能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将检测到的人脸图像特征数据与已经录入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匹配,认证;在上课过程中还会随机进行面部识别以确保学生一直在线,这样就可以保证每节课的出勤率。其次,作为学生应该尊师重道。在虚拟社区中,由于学习者与助学者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因此学习者在请教问题时言语要更加谦逊有礼、温婉和顺,不因处于异地而大放厥词;在社区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既要积极踊跃发言,又要保证上传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细致严谨。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其快速的计算能力和庞大的数据库对上传的信息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信息涉及敏感词汇、不雅内容或错误就会显示无法上传。最后,学习者之间应互相沟通、守望相助。对于社区论坛中发布的问题应积极回答,在下载资源的同时不要忘记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欲取之,必先予之”;必要时成员之间组成协作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又与小组成员进行良性竞争,实现共同进步。

(二) 助学者与管理者

助学者顾名思义,是在社区中对学习者起到帮助作用的人,包括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助学者首先自身要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给予他人帮助首先自己要有一缸水,才能给他人一碗水;还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已有知识早已满足不了各种各样的现实需求,因此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助学者平时的回帖次数、回帖质量随机对助学者以出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其次在助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公平对待,不以自己的喜恶而对学生加以区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沉默寡言、内向的学生要予以关怀,鼓励并且引导其积极主动;对活泼好动、外向的学生要多加以跟踪,发现不妥及时制止。智能系统可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智能生成符合本人的个人专属学习方案,助学者可以监督、帮助其完成。再次,助学者要积极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与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平等交流,不高高在上。

管理者包括平台管理人员和社区管理人员。平台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其一直保持活力,保证其有序运行。社区管理人员首先应对社区中的成员进行检测管理,防止鱼龙混杂。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社区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要注意对个人隐私加以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其次是对社区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并删除带有敏感字眼、不文明的帖子;自己要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黄赌毒的信息,一经发现立马追踪。

(三) 平台系统环境

平台系统环境是社区成员学习生活的场所,相当于真实场景中的学校、教室,我们要尽可能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为社区成员提供一个美观、舒适、温馨的学习家园。首先,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应该齐全。用户注册和登录模块,使用前面讲到的人脸识别系统,保障社区人员的安全,禁止社区以外的人进入;课程讲授模块,在这里有专家的论坛报告、教师讲授、助教答疑解惑等,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呈现;作业与讨论模块,这里有老师留的作业,完成的作业也在这里提交,另外在这里还可以和社区成员讨论作业内容;资源模块,这里有专家、教师录好的课程资源、课件,社区成员可以在这里下载和上传有用的资料;社区活动模块,社区会定期举行关于某个主题的活动,拉近社区成员的关系、增强社区活力;评价模块,这里有小结测试、章测试、期末测试,还有互评系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其次,设计平台界面时应充分考虑社区成员的感受,实现人机友好互动。界面应清晰明了,简单易操作;主题鲜明突出,设计出适合每个学习者年龄段的元素,容易激起学习者兴趣,不同的成员登录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保证既不偏离主题又兼顾到每个人;还应该考虑到一些特殊人群,做一些人性主义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伦理关怀的宗旨,例如失明者不能看见界面,可以加入智能语音系统,引导其进行学习。再次,技术人员应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可靠性,例如确保网络的流畅性,多人同时登陆时无拥挤卡顿现象,定时对平台实施维护管理、升级改造,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最后,确保网络安全,要求技术开发人员保证社区人员在学习时平台不受“黑客”的侵扰。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及时发现黑客入侵的迹象,防微杜渐;使用防火墙技术建立网络安全屏障;随时备份系统,以便在非常情况下能及时修复系统,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四)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由专家、教师、助学者上传,学习者也可以上传一些学习资源,在上传学习资源时要注意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首先,上传的资源要符合该社区所授课程,应与课程主题相契合。学习资源生动有趣,根据学习者年龄、性别精准投放,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社区成员的最终发展。其次,资源的形式应该品类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的资源形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觉得乏味时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继续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应对多种多样的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归类,便于查找。可以根据资源的类型划分,每一种表现形式分为一类;还可以根据内容划分,同一章节或者相似内容归为一类;分类方式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定,智能系统会自动根据不同设定进行划分。另外,在社区中的每一位成员既是资源的共享者,又是资源的分享者。所有社区成员都可以从共享资源库中免费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如果找不到想要的资源,还可以在社区中留言寻求帮助;其他社区成员看到留言后就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共享资源库中,以便其他成员下载使用;同时,系统还会给寻求帮助的成员发送消息,提醒他有人回应他的留言,及时查看。最后,不论是资源上传者还是资源使用者,都要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不可不经过他人同意随意将资源拿来使用,一定要使用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版权的信息。人工智能系统会在大数据库中搜索信息真实来源,实现知识产权保护。

(五)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社区学习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学习评价中,以评分反馈和评语反馈为主,而学评融合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包括点赞、评分、评级、评语、价值判断、答题板的运用等,评价的媒体包括文本、语音、小视频和作品标注等[9]。除了专家、教师、助学者对学习者的评价以外,学习小组、学习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社区成员的登录频率、发言次数、活跃程度等都会成为评价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社区成员隐私信息的保护,在征得社区成员同意后才可进行数据的调取以确保隐私信息安全。

四 结语

构建智能化教育虚拟社区,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的智能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在满足于它给予我们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中暗藏的道德失守、伦理失范问题。对待“人工智能+”,我们仍应该保持“利>弊”的态度,感受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便利之处。人工智能+,并不是简单的1+1=2。就人工智能+教育而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为教育注入新活力,创造教育新生态。本文深度剖析了传统教育虚拟社区存在的弊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五个层面构建了伦理化教育虚拟社区,保证教育虚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继续完善人工智能在各个层面的技术实现。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助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关爱·帮扶·助学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