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照明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2022-07-05洪恩中国国家博物馆
洪恩(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博物馆展览逐渐从单纯的以展品为中心的陈列方式向叙事化的传播方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展览在策划和实施上更加关注参观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观赏、认知和思考的空间。展陈形式设计是展览内容设计的创作延续,也是构建展览意境的创意过程,为更好地向观众传达展览精髓和内涵,在进行展陈设计时策展团队需要充分解读展览主题,并运用独特而恰当的设计语言将展陈内容呈现给观众。构建复合型展陈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空间、藏品、情境和观众等主要因素,明确整体设计基调,在博物馆展览越发关注观众的参与度和感知度的当下,色彩和照明作为能够烘托展陈语境氛围、触动观者情绪变化的设计元素,非常值得设计团队很好地研究与实践。
一、色彩在展陈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是视觉传达中的主要元素,许多场合下色彩可以带给人们先声夺人的直观感受,和事物的形态相比,人们对事物色彩的感知更快速、更直接,色彩的冲击力也更能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的波动变化,因此色彩的运用在展陈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确立符合展览主题定位的环境调性
展陈空间的色彩规划需要遵循展陈总体设计风格,保持色彩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运用好色彩的表达对传递展览主题、营造符合展览定位的基调会达到显著的视觉效果,鲜明的色彩基调还有可能成为展览标志性的代表象征。
图1 地中海文明展展厅效果(图片来源:作者负责制作、拍照)
“地中海文明—法国罗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罗浮宫博物馆的合作展览,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石雕、陶器、金银器、油画、素描画等280 件(套)展品。展览以时间为序,呈现了地中海地区重要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历程。通过认真研究相关的展览背景资料,结合地中海地域环境的独特风貌,将极具象征意义的蓝白两色定位展陈总体色调,观众进入展厅犹如置身于海天一色的浪漫地中海环境之中。色彩明度和饱和度都选择适中的颜色,营造出明亮、阳光的自然情景氛围,传递一种舒缓轻柔的视觉感受,慢慢引领观众徜徉在地中海沿岸,从古代文明逐步穿越到19 世纪末期。(见图1)
(二)丰富空间视觉层次和形式美感
从色彩原理角度分析,色彩没有好与坏、美与丑的区分,要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就需要通过色彩的组合搭配,利用好色彩在空间、立面以及整体和局部的逻辑关系,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织多种色彩元素的交织关系,构成符合设计意图和人们审美标准的色彩呈现。
展陈空间环境构建中,需要根据展陈内容合理规划空间序列、设置参观动线,进行整体空间和局部区域的色彩组合搭配,既要遵从内容需要,又要符合美学原则,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合一。选用不同的色彩会直接带给观众不同的空间感受和层次变化,因此在设计创意上,设计团队会巧妙运用色彩设计语言,营造符合展陈内容的氛围,快速将观众带入主题环境中,进而产生认知、融入、联想、思考等一系列参与行为和心理活动。展览的表达需要实物展品作为支撑,因而展陈色彩设计与管理需要围绕展品的颜色质地展开分析研究,无论在整体和局部空间环境中,相关的色彩元素都应该以突出和烘托展品作为设计原则,切不可喧宾夺主,为了吸引观众视线而进行过度的色彩渲染,淹没了展品的亮点,也不利于观众对展陈主题的正确解读。
(三)精细设计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色彩象征性、情感性的表现,通常是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等方式来实现的,每个人由于年龄、阅历、文化背景、自身反应等多重因素,感知和理解到的信息也不尽相同,精细化的设计能够实现更全面、广泛的信息传播效果,通过色彩的合理配置,打造兼顾通用化和个性化的体验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观众按照自己思维和喜好去感知和思考,自觉地融入有温度和活力的环境氛围之中,满足身心双重需求。
二、照明在展陈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光是展陈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没有光所有的视觉信息都无从展现。除此之外,在现代展陈设计理念中,光的作用已不仅局限于满足照明需要,氛围的渲染、空间的塑造、展品的刻画等一系列视觉传达方式都离不开光的参与,实践中通过恰当的用光技巧可以营造更加完美的视觉环境效果。
(一)满足展陈环境的基本光照要求
展览陈列设计中,照明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照明设计要满足展陈空间中最基本采光需要,通过对展陈内容和展品的详细研究,确定适合的照明方案,处理好展陈、光和观众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光的特殊语言,营造安全、舒适的高质量观展环境。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展陈照明可以分为基本照明、重点照明、环境照明、特殊照明等不同类别,多角度提供展陈空间环境、展品、观众等必要的照明光源,选择光源时要充分考虑对展品的保护,严格按照照度标准进行布光,减少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
(二)满足展品的色彩还原、形态塑造要求
当代展陈设计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多元化的展览风格。光在展陈氛围中不仅是人视觉感知的必要物理条件,同时也是各种艺术外在表现形式的根基。利用好光的独特作用,通过光在展陈环境中的艺术塑造,能够体现出更高层面的美学价值。展陈照明设计既要满足文物展品保护的要求,又要从整体上保持环境与邻近展品相协调的照度水平,将展陈空间和地面照亮、照出美感,保证观众参观行为的安全感及心理的舒适感,从而实现从展品到环境的柔和过渡。
“地中海文明”展展厅中的照明分区主要包括展陈环境氛围的照明、展陈空间的功能性照明、展柜内照明、垂直面和立体裸露展品的照明,除此以外还有过渡空间照明等。在设计上,设计团队力求打破单调乏味的同质化照明环境,创造出节奏与韵律之美,同时兼顾适度区别空间照明和柜内展示照明的强度,调整环境照明的色温(冷暖关系),保证观众参观行为安全舒适的前提下,让观众获取更好的体验感。
展览中的展品涵盖了大理石雕塑、绘画(绘画和素描画、木版画)及金银器、瓷器、陶器等,种类繁杂,穿插摆放,为塑造出展品的最佳形态,尽可能地还原展品原貌,弥补由于展品年代久远,保存状况欠佳等影响展示效果的因素,照明设计上扬长避短重塑展品形态,通过光影组合,弱化展品本身的残缺之处,还原展品最佳的展示状态。(见图2)
(三)满足观众心理层面需求
相较于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当代博物馆展览更为关注主题信息的有效传播,注重受众的观感体验。光环境不仅满足观众的行为和生理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活动。
展览的照明设计对展厅环境整体风格的塑造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能够直接带给观众心理层面的感应,艺术效果强的照明可以塑造好的展览陈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巧妙地运用好光的语言,可以创造更畅通的与观众交流渠道,提高展陈信息可视化的转化效率。
三、色彩与照明在展陈环境中的组合应用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一定是在有光照的前提下,通俗来讲人们看到的色彩是在光的映照下反映到视网膜,再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识别和认知,因此色彩的构成和光是密不可分的,光是色产生的基础,没有光,就无法实现色彩的视觉传达。在展陈环境中,往往运用多元化传播媒介的综合作用,通过色彩和照明设计的默契配合、优势互补,来赋予展陈空间生动的表现力,拓展对展览叙事空间的阐释力。
(一)色彩与照明设计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
在展览设计分项中,色彩和照明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看似独立的两个设计分支,在实践中需要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完美的呈现效果,营造出更真实的、能够打动人的叙事场景,从而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二)照明的动态调整对色彩的影响
按照展览常规的实施流程,在展陈施工搭建期完成色彩的铺设,布展期间按照照明设计方案进行布光调试工作,在布展完成后如果需要对展厅中的色彩进行调整难度比较大,这时候可以利用照明来调整局部环境的色调氛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1)色彩与光的共同配合加强空间的层次感。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珍珠:来自江河海洋的珍宝”展以独特的展示方式呈现了珍珠的悠久历史、古老传说和神话故事,详尽解析了珍珠的成因与类别,并追忆了人类从艰险的天然珍珠采集最终成功过渡到科学培育人工养殖珍珠的不平凡历程。
图2 地中海文明展展厅效果(图片来源:作者负责制作、拍照)
图3 《毛利碧玉:新西兰的传世珍宝》和《布莱恩·布瑞克:镜头里的中国和新西兰》(图片来源:作者参与制作、拍照)
图4 镜里千秋展展厅效果(图片来源:作者参与设计、拍照)
为凸显珍珠独特的色泽和质地,空间环境采用了中性灰色,重点展示区以红色作为背景色,中间的复古式展柜内展示着主要展品(珍珠)。通过色彩的节奏变化,来丰富色彩的视觉层次,照明方面则运用泛光照明和重点照明结合的布光方式,选用3000k 色温的射灯照明把灰红两种色彩统一在柔和温馨的暖光之下。渐进式的视觉层次效果,营造出符合珍珠高贵气质的古典而唯美的视觉环境。
(2)光的色调变化对环境色彩的影响。《毛利碧玉:新西兰的传世珍宝》和《布莱恩·布瑞克:镜头里的中国和新西兰》是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对外交流展,也是将两个展览组合展出的一次大胆尝试,虽是两个展览、不同内容,但展览主题却联系紧密,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保持两个展览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环境中尽量简化环境色彩的变化,充分运用光的色调变化,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交流环境,达到展品之间的相互呼应、展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观众与展陈空间的互动融入。主体展墙颜色为浅蓝色调,利用色彩元素,塑造出独特的四周环海的自然景观展示,表现新西兰这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的地域特点。结合两个展览主题,确定海蓝色为主色调,为保证色彩在空间中的呈现效果,反复尝试了多种蓝色,颜色过深会使展厅气氛压抑;反之过浅,会达不到海洋辽阔深邃的意境。在色彩饱和度上,也经过反复比较,要兼顾衬托展品和烘托氛围的双重作用。为避免用色过多造成视觉混乱,围绕主色调选取邻近色作为辅色,通过照明的色调变化调整色彩呈现的视觉效果。在摄影展区展墙的浅蓝色调,使摄影作品中丰富的色彩更加艳丽,玉器展区展墙的色调,使展柜造型的历史厚重感更加突出,而展柜中采用极具洁净感的浅暖色纺织品作衬布,与玉器在色彩、材质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玉器的精美。(见图3)
(3)光的明暗、强弱变化对环境色彩的影响。国家博物馆的专题展“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精选了260 余件(套)馆藏文物,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为准确把握和表现展览主题,选定了符合主题风格的淡雅绿色和中性灰色作为主色调,营造展现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氛围。
展览序厅区域包含展览标题、序言、多媒体场景再现等多组重要信息,是展览的起始和亮点。为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此区域色彩设计上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确定主辅层级,背景色调沉静优雅,衬托视觉中心的标题文字和铜镜纹饰更为醒目突出。为便于观众准确解读展览信息,运用照明设计技巧,对重点展示区采用顶顺光、顶侧光的布光形式,光线从左上、中、右上方向投射,形成立体化的投影晕染效果,对多媒体场景则弱化环境照度,既丰富了视觉层次,又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融入感。
固定的展厅空间格局是该展览一个设计难点,给展览的整体设计带来很大挑战。为弥补原始布局对内容安排、参观动线设置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团队利用色彩和布光的相互配合、灵活调整,捕捉重点文物的视觉亮点,通过色彩和光的强弱变化组合搭配,将铜镜的浮雕纹饰造型刻画出多层次的立体感,激活文物展品的表现力。运用光的明暗变化,完善空间的功能分区,用观众读得懂的视觉语言将展览信息传达给观众,创造主辅鲜明、虚实交织的场景环境。(见图4)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和照明在视觉传达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传达展陈信息的主要设计语言。如果二者相互配合,还可以为场景化的体验空间注入更多的情感,实现观众与展览的深层面交融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