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有感
——践行新时期教师的初心使命

2022-07-05庄园

记者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七一淡泊名利师德

文 庄园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一名教师党员,笔者有幸收看了这场终身难忘的庆祝盛典。

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主张、旗帜、道路,宣告了我国已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目前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

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勉励和期望!

不忘初心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笔者不禁心潮澎湃,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如何肩负起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合格新时代青年,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可以用“四心”来践行新时期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

要始终保持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被放在了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而对党忠诚,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践行这样的理想信念呢?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对党绝对忠诚,要点在“绝对”上。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到底怎样的忠诚才能算作“绝对”忠诚呢?是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是表面喊口号,背地不出力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苦难深重的中国近代史,就能找到答案。曾经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再受洋人欺负,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自救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才真正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复兴之路。在这伟大复兴的路途中,无数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忠心。他们有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有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胸襟;有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清醒,在以血肉之躯拼死与敌人殊死搏斗中,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所以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品质,进入和平年代,更是需要发扬和继承。

其次,对党忠诚要做到心中有党,紧紧树牢政治方向,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在涉及大是大非上,在讨论热点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对于社会上有些混淆视听、博取眼球的不实消息,要有敏锐的感知力,不能以讹传讹。

再次,对党忠诚还表现在坚守党的纪律上。严守党的纪律和原则,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对党员党性修养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考量。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应该自觉遵守党章,严明党的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任何时候都不说违背党的原则的话、不做违背党的纪律的事、不当破坏党的规矩的人。尤其要始终绷紧政治规矩这根弦,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忠诚表现在师德要高,师风要正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由于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老师的职责就好比是一片片的绿叶,而这里的花朵,就好比是努力学习的莘莘学子。绿叶怎样陪衬和滋养花朵,直接会影响花朵的开放。所以老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的重要表现。师德形象,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渊博知识内涵和高雅文化品位的体现。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师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论述,比如“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在所有的论述中,对师德的要求分量是最重的。师德不是抽象化、概念化的理论,而是一种具体实践,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老师与每一位学生的交流互动之中。师德师风既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责任意识。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为人师表做表率,老师的行为就好似一种无声的教育,它所孕育和爆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青年学生,老师的言行,就好比春天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因此,只有坚守“对党忠诚,坚定理想,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否则,就会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就会走向反面。

初心使命重要性

近期,常常看到一些“高校教授发布不当言论”的新闻,究其现象,能够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引领学生成长,不仅是要教授学生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行。学者的基本修养就是做人,做人最基本的就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只有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才可能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必须要肩负历史使命,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进取之心”

唐代诗人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要想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必须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教育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那么怎么才能追上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呢?怎么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免遭淘汰呢?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时刻保持一颗勇于上进的好学之心,勤下功夫勇攀登。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学习、超越自己。

保持淡泊名利的进取之心

孙中山先生曾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在永葆进取心的同时,不失平常心,淡泊名利,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需要老师在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升华心灵。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而淡泊名利,就是要把奉献精神放在首位,把教育看作是自己最崇高的事业,甘于清贫和淡泊名利。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于奉献,为世人做出表率。

但需要指出的是,淡泊名利并非是掩饰自己“力不从心”的理由。有的教师自己不努力,当看到别人努力拼搏时,就用“淡泊名利”来掩饰自己的力不从心或懒惰,为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心态,而且还不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

这里强调的淡泊名利,是指奋斗者们前进时,放下包袱的一种基本姿态、基本素养。不为名利所困,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老师们才会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孜孜不倦,兢兢业业,最终既成就了学生的成长,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敬仰。

要始终保持对岗位的“责任之心”

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作为教师,更应该遵循这个规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成才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将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责任与爱是师德之魂,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做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就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学生,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学生。

这份责任心不是一声口号,而是在三尺讲台上实实在在体现出来的。它首先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只有对教育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才可能转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刻苦学习知识。这份责任心还表现在全身心的投入,认真备课,认真备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份责任心还表现在对工作的乐于担当上。许多人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其实不然。教师职业既是一份神圣又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份辛苦的职业。所以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有乐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信心,不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工作,学校交给自己的工作要乐于承担,学校没有分配给自己的,可以主动要求承担,这才是一名教师应有的态度和情怀,这才是教师有责任心的表现。

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这颗仁爱之心,有人曾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说明了在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老师扮演何种角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呢?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上。尊重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讽刺、挖苦、谩骂、体罚学生,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上进,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样的人际交往方式,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与同学交流时,才会以更宽容的胸怀,公平合理地去对待同学,自己在学生中才可能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其次,就是要充分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理解同学的学习经历、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的不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和培养,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最后,保持仁爱之心还应该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把仁爱与严格结合起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以爱为基础的严师能够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学生,否则,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就会误人子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新生一个人。”因此,“严”与“爱”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严出于爱”,才是“严得有理”;只有“严中有爱”,才会“严而有效”;只有“严中生爱”,才能“严而有信”;只有“严而垂范”,才能让学生“信其道”,而后“亲其师”。

猜你喜欢

七一淡泊名利师德
特长
淡泊名利
致良知与师德
雄关漫道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