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2022-07-05林晓燕
林晓燕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增强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针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与研究展开阐述。
关键词:幼小衔接;习惯养成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二是教师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关注;三是幼儿自身对于习惯的养成缺乏长期坚持;四是教师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一)缺乏系统指导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对幼儿来说,教师是他们启蒙阶段的重要人物之一。因此,教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十分关键。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系统地制定培养计划,教师应当明确幼儿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如主动提问、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等。针对这些需要养成的习惯,教师应当更加系统地设计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再在具体实施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二是教師缺乏对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明确指导,轻描淡写地提示并不能加强幼儿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相反地,教师应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幼儿如何去做,让幼儿明确目标。总之,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更加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指导。
(二)关注度不高
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度不高,也是限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总认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学龄前儿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等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形成。家长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很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升学压力大等问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习习惯也是如此,教师和家长都应当更加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缺乏长期坚持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的是坚持。但是对很多幼儿来说,他们坚持下去很困难。因此,幼儿在良好习惯养成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对于幼儿性格养成有负面作用,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事情,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学习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而这种断断续续的培养方式对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毫无帮助,甚至会养成他们干什么事情随便放弃的缺点;二是短期的效果会让幼儿认为,如果学习太困难,或是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成效,幼儿很快会放弃,不利于幼儿成长。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坚持。
(四)培养没有针对性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对不同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影响了他们养成学习习惯。有些幼儿可能在周围环境等影响下,学习习惯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待提升;但是,对其他幼儿来说,恰好相反。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等面向全班幼儿,这种培养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对幼儿学习的习惯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每个幼儿不同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一生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养成不懂就问习惯
在未来,人类可以坐电梯上太空吗?为什么人类不能操纵天气?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不懂就问,及时请教他人,这样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才会越来越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询问其他幼儿,或者由家长和教师答疑解惑。
(二)培养积极思考习惯
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幼儿思维的前提。但是,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幼儿园举办各种竞赛,激发幼儿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总之,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习惯思考、善于思考,进而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合作交流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当幼儿进入小学后,合作交流成为常态。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引导幼儿合作学习,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讨论,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针对“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不同幼儿的眼中有不同的答案,这些观察都是基于不同的角度。教师要打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象力更加丰富。
(四)设计针对性教学活动
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中,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非常有效。教师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根据幼儿的性格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幼儿缺乏什么学习习惯,针对幼儿所缺乏的学习习惯设计教学活动,契合幼儿学习习惯发展需求。大班幼儿在参观小学时,在与小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羞涩,不敢与小学哥哥姐姐进行交流互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引导幼儿怎样做到大胆与他人交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小学生以及他人交流,扩大幼儿的交往对象,在实践中锻炼幼儿的胆量,养成大胆表达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多方引导,帮助幼儿克服胆怯的心理状态。69494517-0DC9-4E0B-9B5C-1F1F1209595C
(五)主动接受新环境,学做小学生
在幼小衔接节点,“家园”应耐心引导幼儿接受、融入小学校园新环境,感知、顺应我国社会运转秩序,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立起浓厚的民族情感,坚定的爱国心理。驱动幼儿可在小学校园成长、学习中摸索出自身追求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争做优秀小学生。教师可从心理疏导出发,耐心引导幼儿提高对小学校园的接受性。明确告知幼儿成长步伐的不可阻挡,完成人生发展阶段的过渡更迭才可收获更好的自己。教师还可针对性利用幼儿个性天性中喜爱玩乐的特点,向其渗透进入小学校园后,能重新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参与形式多元的大型集体活动,与新朋友共同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其间,还可积累多样性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性专业实践技能,能运用自身所学解答心中所思,通过拼搏奋斗实现心中理想。例如,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为什么大树叶子多为绿色”“是什么交织构建出了互联网”“氧气为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要素”等问题,激发幼儿探究求知欲,向其解说这些专业知识均可在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中逐一了解,调动起幼儿对小学校园学习的向往。同时,家长还可向幼儿传递升入小学、进入社会的好处,使其健康发展。如在日常生活中偶遇警察执法时,家长即可向幼儿渗透执法为民、打击犯罪的社会责任,使幼儿建立起对警察职业的尊崇感、向往感,形成“成为人民警察”的追求理想,自主接纳小学校园新生活,并在其中认真学习,成为“追梦人”。由于幼儿升入小學后的社会角色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为确保幼儿可深刻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义务,家长及教师还应辅助幼儿建立起这种认知,指导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传递出对自身责任的理解。对此,“家园”可为幼儿搭建出实践体验平台,如亲自动手体会环卫人员工作艰辛,形成通过认真学习发明新科技代替环卫人员的新思考,或是参观红色基地树立爱国情怀,产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军校参军卫国的新思想等。促使幼儿产生对人生、社会的新感受、新认知,以饱满、热情的升学态度接受小学新生活,成为有梦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合格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及家长的负面影响与对策——基于贵州省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背景的个案分析[J]. 钟粤妮. 安顺学院学报. 2021(01)
[2]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大班下学期幼儿行为的转变与管理[J]. 卢璐.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4)69494517-0DC9-4E0B-9B5C-1F1F120959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