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特”“优” 锻造“芯”生
2022-07-05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前不久,全国两会期间,住晋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多方面支持山西,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杂粮科技创新和良种供应基地;近日,山西省印发了《加快山西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出发,对山西杂粮优质种业的发展做出了制度安排。无疑,这一《方案》的发布对山西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和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种优则粮丰。种子是粮食之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度关注种业发展问题,多次为我国种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播种面积占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效支撑。我国杂粮研究与杂粮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作物单产较低、杂粮基础研究薄弱的情况。
建设全国杂粮优质种业基地,自主创新是关键。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杂粮“特”“优”的突破,关键在于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们要围绕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良品种,打造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杂粮保护利用中心和创新高地,优化整合全省有关杂粮重点实验室,引育杂粮科研人才团队,不断提升全省种业科技攻坚力量。
建设全国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是基础。增强山西种业发展的竞争力,既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开展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更需要完善科研保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种业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要全面优化种业市场环境,完善种业市场法律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同时,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现代农业技术变革。创新育种模式,推动科企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型杂粮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加快补齐种质资源利用、良种繁育基地、种业管理体系等短板,推进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杂粮优质种业基地。
种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既要重点突破,也要久久为功。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政策支持,加强评估检查和考核评价,持续创优杂粮产业发展环境。我们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对杂粮“特”“优”品质形成的原因进行持续探究,力争在杂粮品质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巩固农业发展大好形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不断提升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917B117D-A7CA-406D-A0BC-FE418B2152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