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逆行”
2022-07-04柏蕴真
柏蕴真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他二十一岁考中状元,随后担任国家官员。当时官场黑暗,很多人怕得罪权贵而敢怒不敢言。但文天祥始终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直言批评宦官权臣,几度遭到贬斥。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企图渡过长江进攻南宋。南宋军队无力抵抗,宋恭帝下诏,号召天下贤士帮助朝廷抵抗强敌。文天祥捧着诏书,痛哭不止。他此时早就不是官员了,但他却散尽家财,招募士卒,派抗金名臣陈继周发动各路豪杰,并且联合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奋起抗敌。朝廷闻讯,命令文天祥率军保卫都城临安。
文天祥的好友擔忧他的安危,苦口婆心地劝阻他:“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南下,攻城略地,已经逼近京城了。这个时候你率领一万多人奔赴京师,简直就是驱赶羊群同猛虎搏斗!”
文天祥坦然答道:“我也知道是这样。可是你看现在,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召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骑前来保家卫国,我对此感到无比憾恨!”他抬头远眺,坚毅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山上:“所以,我虽自不量力,但愿意以身殉国!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唤起更多的人,期望天下忠臣义士能够挺身而出,决然奋起。如果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国家还能够保住!”友人听罢,知道自己的劝说不会生效,只好叹息着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抗元过程中,文天祥曾奉命与元军议和,却因当面斥责元军主帅而被羁押,后来在被押往北方的途中逃脱。逃回南方不久,文天祥又召集兵力抵抗元军。因为军中流行瘟疫,他的母亲和儿子都不幸病死。最终,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囚禁在元大都。元军对他百般威逼利诱,他却始终不为所动,誓死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明知官场的黑暗腐败,却仍然坚持正义直言;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受命只会凶多吉少,却仍然凭借着颗拳拳爱国之心而“逆行”;屡次遭遇险境,却始终视死如归,直到慷慨就义。从文天祥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豪情。这种豪情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坦荡与英勇为底色,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磊落与坚守为宗旨,不问事情的结果,只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破釜沉舟而问心无愧。他的崇高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无限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