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走向“享老”
2022-0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即日起,《文萃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专版将通过故事生动展现老百姓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以鲜活的个体视角呈现大时代的沧桑巨变。本期报道聚焦我国2亿多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的十年。
退休10年,养老金将近翻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对保障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此感受最为深切的莫过于老年人,湖南衡阳市70岁的欧阳刚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1月,欧阳刚从湘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38年工龄的他,最开始领取的养老金大约是2000元,他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欧阳刚毕业于武汉钢铁学校,也就是如今的武汉科技大学,许多他的同学工龄和他一样,却因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有的人养老金比他多了一倍。
好在这些年来,伴随养老金连年上涨,欧阳刚逐渐不再因为养老金的问题而感到“自卑”了。始于2005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涨”模式,欧阳刚从2013年起,也享受到了这波巨大的福利。10%、10%、10%、10%、6.5%……伴随不同的涨幅,欧阳刚的养老金愈发可观,今年8月,他领到了最新一次调涨后的养老金:3867元。
相比刚退休时的约2000元,欧阳刚现在的养老金已接近翻倍,他对此很满意。这笔养老金,除了满足日常开销,还支持着欧阳刚去老年大学上课,去各地旅游。
让欧阳刚感慨“时代越来越好”的远不止于此。他说,这10年来除了明显感受到养老金涨了不少,养老金的领取和认证也方便多了。刚退休时,他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都习惯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后来换成芯片银行卡,接着换成了社保卡。现在出门在外,一张社保卡就够了。还有,早些年每年要定期去社区按指纹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要是在外地长居还得举着当天出版的报纸拍照发给社保机构,但现在只要在手机上进行人脸识别就能认证,方便、快速。
老年大学精彩纷呈!银发学生们“重返二十岁”
近年来,随着老年大学体系的完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龄人群走进校园,再度开启学习旅程。
“我们再把这朵玫瑰向左移一些,打造一个不对称三角形的轮廓……”走进福州市老年大学905教室,讲台上的老师正在讲解插花技巧,台下的学生们纷纷拿起手边的玫瑰,跟着老师的步骤实践插花。今年61岁的张仁光正在调整作品细节,他将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插进花泥,一篮不对称三角形插花作品就完成了。
张仁光说:“自己选择插花艺术课是偶然。我退休前就喜欢园艺种植,不过自己没有一个系统认知,为了更好地养护植物,我报名了插花艺术课程。”
在第一学期的15节课里,张仁光与其他同学一起跟随老师的脚步,从一开始的花艺“小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立完成作品的插花“小能手”。
福州市老年大学闽剧表演班,65岁的卢德婉是这门课的学生,有5年闽剧学习经历的她,是位不折不扣的“闽剧迷”。“我喜欢唱歌,曾经参加过合唱团和越剧表演,后来机缘巧合下来到闽剧班,学习怎么表演闽剧。”卢德婉热心于闽剧发展,她与老年大学的同学组织了一个业余表演团,闲暇时外出表演闽剧。
被问到在老年大学闽剧表演课上最大的感悟,卢德婉说她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朋友。“退休后,我的社交圈转移到了老年大学,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姊妹。课上我们是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课后我们是朋友,彼此不用拘谨,可以放松地表达自己。”第二个收获是“回馈社会”。卢德婉说,她与姊妹们常常外出义务演出。“我们在三坊七巷、鼓山都演出过,进过社区、养老院和福利院,为高龄老人和残障小朋友演出。一方面宣传了我们福州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为社会上其他有需要的人带去欢乐。”
家门口养老 舒心又暖心
9月20日11时30分,洛阳市79岁的苏凤英步行来到位于零号街坊的涧西区重庆路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她點了一荤两素的米饭套餐,10元,汤免费。“家门口新开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太暖心了,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题。”苏凤英高兴地说。
苏凤英是一位独居老人,她的老伴11年前去世,儿女们的住处离她较远。“老伴儿不在了,我有点担心自己的老年生活。我平时一个人做饭,做多了倒掉可惜,吃剩饭又怕对身体不好。”苏凤英说,她不会点外卖,去外面吃饭,要走很远的路,体力吃不消,油盐还重。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用餐,她不用出小区就能吃到饭,而且能按需取餐,避免浪费。
当日中午,81岁的李长法和78岁的老伴逯凤巧从家里出门,步行3分钟来到重庆路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点了一份套餐,多要了一碗米饭,一共花了10多元。
“我和老伴基本每天都来,这里的饭菜适合我们的口味,而且经济实惠。”李长法说,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热情,看到我们来用餐,主动帮忙端餐盘。
据介绍,7月25日,重庆路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面积1420平方米,一楼为餐厅,二楼有书画室、舞蹈室、助浴室、心理咨询室等,设置养老床位20张,可满足老年人的就餐、文化娱乐等需求。
舞起来、唱起来,“放飞自我”
夜幕降临,“长岗坡”牌坊前的小广场热闹起来。璀璨的灯光,把周围的一切照得通明。跟着音乐的节拍,人们扭腰、踢脚、甩头、转身,不一会儿,就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广场舞方阵。离广场舞方阵不远处,有人在对着麦克风唱歌,歌者面前立着环形补光灯和夹着手机的三脚架,一场网络直播正在进行。
这是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的一个普通夜晚。最近几年,当地群众似乎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欣赏文艺节目,他们开始走出家门到广场上舞起来、唱起来,让自己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
65岁的肖碧能是长岗坡广场舞团队中的一员。长年在农村务农的她,几十年里,生活轨迹基本上是从家里到田里两点一线,没有社交,没有休闲娱乐。10年前,肖碧能在城里第一次看到广场舞时,被深深吸引住了。她挪动脚步,躲在人群后面,跟着扭动起来。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如今跳舞时总要站在最前面,肖碧能通过跳广场舞,不仅收获了快乐,更增加了自信。她带着100多人的舞蹈队经常到周边村子进行公益演出,还用短视频记录下跳舞时的全情投入、休息时的放声欢笑,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80多万粉丝。
像肖碧能一样,用跳广场舞“放飞自我”的普通群众还有很多很多。2021年,在“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展演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共举办广场舞活动11.5万场,参与人次约1.72亿。(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讯、《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红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