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与潜力研究

2022-07-04曾顺洋曾彬绮肖维鸽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10期

曾顺洋 曾彬绮 肖维鸽

摘要:本文利用2005-2020年我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产品的出口数据,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估算我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ICT产品的贸易效率及潜力。结果显示,我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呈随时间递减的趋势,且国别之间不平衡,贸易潜力尚待释放;成员国的制度质量、互联网普及水平、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均对贸易效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RCEP签署是新机遇,我国应把握这一历史风口,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和深化与RCEP地区的经贸合作。未来,应从贸易便利化入手,利用政策优势,加快区域联动、多层次深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双边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

关键词:随机前沿引力模型;RCEP协定;ICT产品;贸易潜力;贸易效率

新冠疫情冲击下,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新引擎。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可数化服务贸易规模”显示,2008年至2019年,全球可数字化服务的出口规模已从1.9万亿美元增长至近3.2万亿美元,且占全球服务出口的比重已经过半,达到52%。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技术支撑,信息通信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带动ICT产品贸易迅速扩张。中国是ICT产品出口大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从2005年的602.0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048.96亿美元,年均增长16.02%。到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约占中国ICT产品出口总额的29.19%。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ICT产品贸易的贸易效率与潜力,对于中国提升ICT产品贸易竞争力和加强区域合作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围绕研究主题,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述:一是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现状;二是中国ICT产业的发展现状及ICT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三是关于ICT产品贸易的研究。

关于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王勤等(2022)认为RCEP能够促进各成员国市场开放和产业转型,使东盟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并进一步提升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王孝松等(2022)提出,更高包容性的RCEP能够多方面地提高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杜金富等(2021)则指出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边贸易额在世界经济低迷大背景下保持逆势增长,双方双边贸易正积极、有效发展。关于中国ICT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IC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创新方面。蔡跃洲等(2021)认为我国ICT产业发展进步明显,ICT制造业已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而ICT服务业处于较弱势地位;苏诺雅(2020)则指出我国ICT技术及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郑素丽等(2021)认为合作创新已成为我国ICT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但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整体逐渐呈分散化,网络的地域集中性日趋明显,创新主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一点也与谢玉欢等(2021)得出的“中国ICT产品出口源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张”结论相呼应。关于ICT产业的产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李伯虎等(2022)研究发现信息通信类技术的快速演进,赋予了新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潜力;李海超等(2021)认为ICT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林勇等(2021)、曾岚婷等(2020)指出ICT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刘德学等(2021)、李晓阳等(2022)研究发现ICT技术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相关学者还关注到了ICT投资的作用,左晖等(2021)、谢莉娟等(2020)研究发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良好配套下,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关于ICT产品贸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ICT对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ICT产品贸易的宏观叙述,针对我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贸易的研究存在缺失。在ICT对贸易、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ICT可以帮助提高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刘德学等(2022),姜照华等(2018),蔡跃洲等(2015),宁泽逵等(2017),孙穗等(2020)研究发现ICT的快速发展将世界转变为数字经济时代,带来了巨大数字红利。在ICT产品贸易方面,李光勤等(2022)采用QAP方法解释了ICT出口贸易网络,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依旧占据ICT贸易主要市场,而中国的电子元件在贸易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刘似臣等(2022)研究发现产業基础对ICT贸易有重要影响;刘瑶等(2015)认为中国ICT产品贸易正逐渐呈现出高质高价的“价格拉动”趋势,贸易量增长和价格提升同步进行;王晶等(2022),王俊等(2021)指出我国ICT产品的出口贸易整体效率偏低,贸易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孙玉红等(2021)研究了ICT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越深刻的数字贸易规则越有利于一国的ICT产品贸易。

综上所述,在我国对RCEP成员国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研究上,相关研究更集中于农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然而对于ICT产品贸易,现有研究大多都关注于ICT技术的发展、ICT产业溢出效应、ICT的经济作用等行业宏观情况,对于具体的ICT产品贸易效率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聚焦中国和RCEP成员国,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非效率模型,采用2005-2020年我国对14个RCEP成员国出口ICT产品的贸易数据,测算中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和潜力并探究影响贸易效率的因素,并依据实证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对策来巩固和加强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ICT产品出口。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定

分析贸易潜力和效率通常使用引力模型。相比于传统引力模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能够将随机扰动项和贸易非效率项进行分离,从而更有效地测度贸易效率和潜力。其表达式为:

Tijt和T*ijt表示t时期内中国对j国的实际贸易额和贸易潜力。xijt是影响实际贸易额的因素变量;β表示待估参数;vijt为随机误差项,指人为因素对贸易的干扰程度;μijt为贸易非效率项;vijt与μijt独立分布,且与自变量不相关。

基于实际贸易额和贸易潜力进一步测算出贸易效率TEijt:

TEijt表示贸易效率。TEijt值越大,双方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潜力差额越小,贸易效率越高;μijt>O,表示双方贸易受非效率项影响,具有贸易潜力。

在实际研究中,数据通常具有时变性,因此使用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其方程为:

其中,exp[-η(t-T)]≥0;μit服从截尾正态分布;η为待估参数。当η>0、η<0时,μit随时间递减和递增;当η=0时,μit不随时间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到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表达式: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随机前沿函数如下:

对方程的解释变量进行说明:

1.PCGDPit和PCGDPjt分别表示t时期中国和j国的人均GDP。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双边贸易流量越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经济体的需求能力,人均GDP越高,其支付能力和对ICT产品的需求越强。

2.Popit和Popjt分别表示t时期中国和j国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越多,需求越大。

3.Disnj表示中国与j国首都之间的球面距离。距离越远,贸易开展的成本越高。

4.Borderij为虚拟变量,表示中国与j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两国接壤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双边贸易活动开展更容易。

(二)贸易非效率模型设定

贸易非效率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Zijt为影响贸易效率的外生变量,λ为待估参数,εijt是随机扰动项。根据本文选取的因素变量,得出如下方程:

Armstrong(2007)认为应在贸易非效率模型中加入经济制度、贸易协定、关税等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与RCEP成员国,故不纳入上述因素,而引入以下5个因素:

1.成员国制度质量(INtjt)。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减少贸易阻碍、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我国ICT产品出口。

2.成员国互联网普及率(Interjt)。互联网普及率越高,该地区对ICT产品的需求越高。

3.成员国教育指数(Edujt)。数值越大,表明各国教育程度和人均接受教育年限越高,对ICT产品的需求就越大。

4.成员国汇率水平(Erjt)。汇率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我国ICT产品出口。

5.成員国基础设施(Infit)。数值越大,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双边贸易的基础条件越好。

(三)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了2005-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的出口数据。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人均GDP、人口总量、ICT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均来自UNC-TAD数据中心;中国与RCEP成员国球面距离和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

借鉴王晶等(2022)选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数据库中的法律完善指标表示各国制度质量;用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每百万人拥有安全的互联网服务器数量表示各国互联网普及率;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数据库的教育指数表示各国教育水平;用美元对各国货币汇率表示各国汇率水平,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础设施用港口数量表示,数据来自于UNCTAD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检验

一般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

1.检验是否存在非效率项μijt。原假设H0:γ=μ=η=0,若接受原假设,则模型不存在非效率项;若拒绝原假设,非效率项存在,则应使用随机前沿方法。

2.检验非效率项是否具有时变性。原假设Hi0:η=0,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中贸易非效率项不随时间变化;若拒绝原假设,则说明贸易非效率因素具有时变性,应使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知,两假设均被拒绝,说明贸易非效率项具有时变性;LR统计量大于卡方分布表中对应的1%临界值,表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可行。

(二)ICT产品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γ表示贸易非效率项在导致实际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出现偏差的因素中所占的比重。由表4知γ值大于0.80且显著,说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适用,且非效率因素对我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具有较大影响。η估计值为0.316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变化。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it)系数为负并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我国人均GDP对ICT产品出口呈显著负向影响,这与预期不符。原因可能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高,国内需求增加,由此带来的对ICT产品出口的负向影响超过了经济规模扩大、ICT产品供给能力提高的正向影响。成员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jt)系数显著为正,即其经济规模越大,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就越大。我国人口数量(Popit)通过检验且为正,劳动力、ICT产品供给增加,对ICT产品出口起促进作用。成员国人口数量(Popjt)显著为正,其人口规模与其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正相关。地理距离变量(Distij)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距离越远贸易越难以开展,未来加强运输建设十分必要;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变量(Contigij>显著为正,即拥有共同边界对我国ICT产品出口有促进作用。

(三)非效率模型回归结果

估计结果:

由结果知,F检验和Hausman,检验JP值分别为0.006、0.002,均拒绝原假设,表示固定效应回归比混合回归、随机效应回归更适用。

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制度质量(Instjt)估计值为0.275,并在5%水平上显著,对我国ICT产品出口效率有正向影响。互联网普及率(Interjt)显著为正,即RCEP成员国人均互联网使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我国ICT产品出口。因此,未来我国要加强对互联网水平低的成员国的互联网建设协助。教育指数(Edujt)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人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我国ICT产品出口效率增加3.582%。汇率水平(Exrjt)估计值为-0.237,说明成员国汇率水平对我国ICT产品出口有阻碍作用。基础设施(INFjt)系数估计值为1.537,且在5%水平上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了RCEP成员国基础设施改善,有利于提高我国ICT产品出口效率。

四、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的估计结果

贸易潜力为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效率之比,可拓展贸易量为贸易潜力与实际贸易额之差。

如表6所示,我国对不同RCEP伙伴国的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差距大且整体水平偏低。我国对新加坡2020年贸易效率为0.932,而其他RCEP成员国出口ICT产品的贸易效率均低于0.5。其中,低于0.1的有5个国家,在0.1-0.5之间的有8个国家,贸易潜力巨大。因此,抓住RCEP协定签署的重要机遇,促进ICT产品贸易潜力释放,加强协定的落地实施十分必要。前两位国家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良好稳定的经贸合作和一定程度的语言互通使其成为RCEP成员国中我国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较高的两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韩国、越南、日本和老挝,贸易效率均不超过0.1%,但我国对日本、韩国和越南出口ICT产品出口额却占整个RCEP地区60.21%。这说明日韩越三国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量巨大,但人为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程度高,仍具有高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积极推动中日韩FTA落实、中越关系协调非常必要,对未来贸易潜力的释放有巨大作用。我国对缅甸的贸易效率最低,实际贸易额仅占贸易潜力的1.6%,为9.190亿美元,原因可能是其国内的制度环境不够稳定,影响了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第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受双方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是否接壤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双方人口规模、成员国经济规模、拥有共同边界均与我国ICT产品出口呈正相关,而我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地理距离则对我国ICT产品出口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显示,中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受制度质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互联网普及率、基础设施以及汇率的影响,其中,RCEP成员国的制度质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基础设施对我国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汇率水平对我国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第三,贸易效率及潜力估计显示,我国对不同RCEP伙伴国的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差距大且整體水平偏低,2005-2020年,除新加坡(贸易效率均值为0.932)外,我国对其他RCEP成员国出口ICT产品的贸易效率均值均低于0.5,其中,低于0.1的有7个国家,在0.1-0.5之间的有6个国家,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

(二)政策启示

RCEP协定的签订对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2%,ICT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是ICT产品贸易大国,2021年中国ICT产品贸易规模达到8575.05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5%,中国与RCEP成员国ICT产品贸易潜力巨大,而要提升贸易效率,让潜力成为现实,我们还需在RCEP域内搭建高水平沟通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层次深度合作以及深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1.搭建高水平沟通平台,改善ICT产品出口效率。当前RCEP区域内还未建成稳定、有效、高水平的沟通平台。为此,中国需积极引导建设,可定期举行RCEP多方会谈,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降低成员国之间的政策不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阻碍,促进RCEP域内贸易合作发展,保障贸易合作高效推进。例如,协定中对关税税率的规定极大地增强了成员国之间关税政策的稳定性,但在实际贸易中各国仍能够通过加强非关税政策而导致贸易合作无法高效进行。因此,加强关税政策和其他非关税政策的协调沟通十分重要,这对提升我国ICT产品出口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此外,借助RCEP协定,协调好中日韩、中越关系,也是促进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我国ICT产品出口的关键推动力。2020年,我国对日韩越三国的ICT产品出口量超过对RCEP区域的ICT产品总出口量的60%,但三国贸易效率却均低于0.1%,仍有巨大贸易潜力未得到有效释放。立足于RCEP协定,中越关系有望在未来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施锦芳等(2022),谭红梅等(2022)认为,RCEP协定的签署是推动中日韩FTA成功落地、促进中日韩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机会。因此,我国可加速推动搭建高质量的沟通平台,加强谈判协商,减少人为因素的阻碍,保障经贸合作顺利开展,改善我国ICT产品的出口效率,释放贸易潜力。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和基础设施对我国ICT产品的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通畅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重点和基础,因此未来应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RCEP成员国的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对内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提高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加快全面5G部署,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对外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包括互联网设备支持、技术指导、数字化建设经验分享等,提升RCEP整体互联网建设水平,增强RCEP成员国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借助RCEP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机遇,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港口、内陆口岸、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互相认同的通关制度,加快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海运、陆运和空运三维运输体系建设,提升运输通畅性和运输效率。另外,针对各国汇率差异,可尽快促成区域各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加强人民币区域化,降低域内货币兑换成本,减少我国ICT产品出口的阻碍,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3.开展多层次深度合作,拓宽ICT产品出口市场。中国与RCEP不同成员国之间贸易的互补关系和竞争关系各有不同,且成员国之间产业发展水平、我国对其ICT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差异较大,所以,制定因国制宜、因地制宜的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十分必要。一方面,对于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ICT产业体系相对更加完善、经济水平更高、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良好的国家,其对ICT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而缅甸、越南等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更多地对中低端ICT产品有巨大需求。因此在产品出口上,对前者主要加强与之产品间的差异化,加大对其高端ICT产品的出口,而对于后者则主要增加对其中低端ICT产品的出口。基于此,我国需完善ICT产品价值链建设,有效连接RCEP区域内ICT产品的高端和中低端市场。在技术上,对新韩日澳四国,我国还需积极与之开展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交流合作,追求深层次发展,探索更多的合作领域,改善合作关系;同时增强对较落后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协助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从而释放其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潜力,推动我国与RCEP地区数字经贸合作多层次、高质量融合发展,拓宽我国ICT产品出口市场。

4.深化ICT技术创新,保持贸易竞争力。高技术集成度是ICT产品的重要特点,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国内ICT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是持之以恒的战略性任务。第一,加强政府引导,积极落实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激励制度,促进企业ICT产品核心技术的提升,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还应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突破中国技术“卡脖子”和产品价值链低端的技术制约,由“引进一模仿”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实现价值链重构。融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机构研发,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技术比较优势,提高ICT产品的竞争力。第二,结合国内更高水平开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实施,激发中国市场高效链接RCEP区域内高水平发达国家市场和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能力。通过各市场间的有机链接,积极把握政策、关税利好,推动国内市场和区域内市场的高效链接,进一步释放RCEP区域对我国ICT产品的需求,将贸易潜力转为现实,保持中国市场和ICT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勤,金师波RCEP对东盟经济发展和区域整合的影响[J].亚太经济,2022(2):1-7.

[2]王孝松,周钰丁.RCEP生效对我国的经贸影响探究[J].国际商务研究,2022(3):18-29

[3]杜金富,张红地,王远卓RCEP对中国的积极意义[J].中国金融,2021(3):46-48.

[4]蔡跃洲,牛新星,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比较优势及技术含量测算[J].改革,2021(4):24-44.

[5]苏诺雅,多重外部冲击因素下我国ICT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生存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181-185.

[6]郑素丽,鲁思嘉,余江,周立军.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路径与模式特征: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9-18.

[7]谢玉欢,贺灿飞地方集群网络、信息溢出效应与中国ICT产品出口地理网络扩张[J].地理研究,2021,40(3):689-707

[8]李伯虎,柴旭东,刘阳,李潭,林廷宇,韦达茵,李艳东.工业环境下信息通信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2):75-85

[9]李海超,肖瑶ICT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J].软科学,2021,35(5):20-26

[10]林勇,张昊,黄欣.信息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兼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3):20-29.

[11]曾岚婷,叶阿忠.ICT效应下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J].技术经济,2020,39(11):44-51.

[12]刘德学,吴旭梅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10):70-85

[13]李晓阳,代柳阳,牟士群,鄢晓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信息通信技术的调节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83-96

[14]左晖,艾丹祥.ICT投资、偏向性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2021,38(9):19-33.

[15]谢莉娟,陈锦然,王诗桪.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2020,37(9):56-67.

[16]劉德学,吴旭梅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1(10):70-85.

[17]姜照华,马娇共协理论框架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结构转变的作用:以美国1947-2016年数据为基础[J]。产经评论,2018(5):18-29

[18]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经济研究,2015(12):100-114

[19]宁泽逵,宁攸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区)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9):98-106.

[20]孙穗,朱顺和.基于数字经济背景的ICT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以中国和东盟国家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13):146-150

[21]李光勤,金玉萍,何仁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ICT出口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2(3):446-455.

[22]刘似臣,支国林数字经济背景下ICT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22(1):78-85.

[23]刘瑶,丁妍中国ICT产品的出口增长是否实现了以质取胜——基于三元分解及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1):52-64.

[24]王晶,徐玉冰我国对RCEP成员国ICT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22(2):137-144.

[25]王俊,王青松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和潜力探析——基于SFA模型的测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1-123

[26]孙玉红,于美月,赵玲玉.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对ICT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21(8):49-64.

[27]施锦芳,赵雪婷RCEP关税减让对中日韩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2(1):120-128

[28]谭红梅,王琳RCEP下中日韩经贸合作机遇、挑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22(2):69-76

【作者简介】曾顺洋(2001),男,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经济系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曾彬绮(2000-),女,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经济系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经济。肖维鸽(1975-),女,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