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 立德树人

2022-07-04项黎琴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项黎琴

摘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基于此,教师应立足于“五育融合”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索“五育”的融合点,促进各学科融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根本。关注“现代化”,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需求;落实“生活化”,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础,在劳动实践中培育“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当代少年。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一、多學科整合融通,渗透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生花

除了以劳动实践课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外,教师还要梳理出各学科课程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教师让劳动教育回归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让小学生从行动中、内心深处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意义,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各个年级段会涉及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段的劳动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课前安排孩子在家中学习技能,课上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设计了“家务擂台赛  大家露一手”的活动,选择了难度适中的“叠衣服”比赛,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小擂台形式,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学到的家务技能。在小擂台的流程安排上,先以四人小组比赛,再选出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只做课堂的旁观者。选出代表后,组内通过互助的方式帮助这位同学把衣服叠得更好。助人者自助,在互助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劳动技能再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学生通过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习做家务的技巧,在劳动中增强小主人的意识,为家人贡献力量,并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责任意识。

2.劳动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

劳动教育蕴藏在小学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语文课本中诸多关于劳动之美的礼赞作品,需要教育者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用心挖掘劳动技能的教育内容,汲取课文中优秀文化的营养,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名家名篇,适时引导教育,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的知识,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产品需要众多的人参与劳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在课文结束时,教师给学生播放千人糕制作视频,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整个语文课堂都活跃起来。此时,教师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让小学生深切感悟到美好的生活要靠大家共同劳动来创造。

语文课本中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彰显出劳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劳动教育贯穿于小学所有的学科中,只有多学科整合融通,才能让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和德、智、体、美在多维度融合的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建劳动实践基地,推进劳动教育

积极落实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和本地乡土资源构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劳动实践平台,让他们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学习能力,增强审美意识,创建美好校园。

利用学校“最美教室”创建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室布置,加强“班级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的集体意识教育,让大家共同将学习场所变美,让学生成为“最美的耕耘者”。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可以在劳动中实施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例如:对于班级清洁和学校分配区域的打扫,教师在班级里与学生商议决定,对于学校分配区域的打扫,每星期一组,轮换进行,做到公平公正。班级清理则为每日一组,一组五人,负责每节课后黑板清理、地面清洁、放学后扫地倒垃圾和关门等几项任务。每组的小组长负责合理分配小组内任务,协商和调节组员间的关系。劳动委员则负责第二天上课之前检查前一组的卫生执行情况,再进行量化评分。一学期累计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均可以获得一张奖状和一些小奖品。用这种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将个人荣誉和本组先进紧密结合,让孩子们深切感悟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本组的支持,小组的优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的劳动能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更好地将五育融合,这就是劳动的魅力所在。

利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适时组织师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意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劳动环境,对学生进行更“接地气”的教育,以劳润心,以劳养慧,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学生体验种植全过程,从实践中感受劳动的收获与价值。劳动实践重在体验与认知,如:挖地、拔草、播种、栽种、施肥、浇水、采摘等。教师组织学生现场观察,以自然笔记的形式记录菜或花的成长过程,并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摄影组负责组织学生搜集资料,用相机记录学生劳动的场面,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劳动实践基地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一片生机,也是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的“活教材”,能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感受春华秋实、夏耘冬藏。此项实践活动既突出科普教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菜和花,又在种植、养护、采摘等活动过程中尝试打通学科界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可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三、拓宽劳动教育渠道,丰富劳动教育

家、校、社协同谱写劳动教育新篇章,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为重要劳动实践场所,社会提供协作力量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共创家庭、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新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力争让学生多角度体验,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升。

1.节日润童心,劳动教育“传统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的教育理念主张让课堂回归生活,生活处处有课堂,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德育处开展的节日活动,例如:“欢欢喜喜过春节”,鼓励学生帮助爸爸妈妈贴春联、包饺子、扫灰尘等实践活动,感受父母的辛苦以及节日的欢乐;“五一”劳动节的活动主题是“我劳动 我快乐”,学生在学校通过出黑板报了解节日的内涵……劳动教育和节日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传统化”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育文化自信,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

2.体验助成长,手艺名师“技艺传”

合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平台,如陶艺馆的陶艺制作、茶艺馆的泡茶工艺等,这些实践体验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劳动的观念,培养了思维创造能力,又让孩子懂得了“劳动创造美”。教师充分结合社会人士劳动技能特色,利用家、校、社互动资源,把开饭馆的、做蛋糕的、卖包子的、开花店的等手艺人请进班级授课,他们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门手艺,还有手艺背后的乡土文化。同时学生和学校也点燃了这些手艺人的生命价值——“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学生、老师、手艺人都在这个教育共同体里面提升了自己,成就了彼此。

3.爱心暖小城,志愿者“公益行”

学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如:垃圾分类、爱心超市、公园保洁等公益劳动,通过一次次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责任意识和服务他人意识,提升劳动能力,激发学生做有爱之人,向上、向善,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升自身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教师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证学生的劳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