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索
2022-07-04李俊德
李俊德
(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甘肃武威,733300)
一、引言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虽已实施多年,但是对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效果不显著,个别指标有待商榷,测试结果未发挥应有作用。[1]研究发现,影响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重视、对体育缺乏端正的态度,以及高科技时代对体育锻炼的冲击、体育教学存在不足。[2]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做好体质健康测试与教学课程的协调、测试内容不完善及测试工具不足等,也是影响因素之一。[3]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将发展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作为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学作为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时代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选择怎样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结构、教学手段来巩固教学成果,促进学生体质达标,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以达到经济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需要探索出符合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发挥中学体育的重要作用。[4]
二、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内容及解读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中学阶段的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内容。评分制为100分制,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分至89.9分)、及格(60分至79.9分)、不及格(50分及以下)。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身高、体重的测试以体重指数为参照。体重指数(BMI)以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为计算方式,是对学生体重健康指数的一项综合分析。BMI值可分为5个域,分别是过轻(BMI<18.5)、正常(BMI=18.5—23.99)、过重(BMI=24—28)、肥胖(BMI=28—32)、非常肥胖(BMI>32),理想的体重指数是BMI=22。当BMI>22时,意味着数字越大,肥胖概率越大;当18 在其他的测试项目中,肺活量测试的是安静状态下,学生站立时肺的最大通气量,以呼出气量的多少来评定肺活量的合格程度。坐位体前屈则是坐位状态下,学生向前伸直手臂,测试肌肉拉伸长度的一个过程。立定跳远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方式,采用远度测量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及格程度。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分别测试男生和女生的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引体向上是以数量的多少来评价,仰卧起坐则是采用1分钟内女生完成仰卧起坐数量的多少来评价。50米、800米和1000米测试是以时间长短来检验学生完成跑步的达标程度。 在测试中,中学生获得的体质健康成绩将参照各项测试评分标准计分,及格成绩为60分,在此基础上还分为及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某一项成绩如果不理想,它不影响总体评价分值,但如果多项成绩不理想,则总体成绩较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可以客观地显示出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5],可督促体育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中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以民勤县X中学2019级6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19—2021年该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该年级学生近三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变化情况。该校2019级男生358名,女生287名,免测学生9名,实际测试学生636名,占比98.6%。 根据体重指数评分标准,从2021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来看,该校2019级学生的体重指数相对平稳,体重超标人数占测试人数的29.1%。对比分析发现,BMI>22的人数在增多,BMI<18.5的人数在下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知,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饮食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较少。但部分学生平时过量食用高糖、多油、高热量食物,又缺乏相应体育锻炼,导致BMI>22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对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减脂训练。 肺活量反映的是人体发育过程中肺功能的变化情况。从2021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来看,该校2019级13.5%的学生测试不及格,不及格人数比近三年的数据增长了1.7%。这或许与学生学业负担重、有氧训练明显不足密切相关。[6]在不考虑学生操作错误这一客观因素的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入耐力跑、有氧操等运动的训练。 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学生处于低年龄段时的身体柔韧性较好,且女生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优于高年级学生。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忽视对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是坐位体前屈项目测试不达标的原因之一。对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体前屈、体侧屈、纵叉、横叉等运动的训练。 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下肢爆发力,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方式,也是身体素质测试中最基本的内容。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此项成绩不及格的男生有39人,女生有5人;女生达标成绩与男生基本持平,男生良好及优秀的水平高于女生,与以往成绩基本保持一致。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女生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加强男生单脚跳、深蹲跳、蹲起跳和纵身跳等内容的训练。 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的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有氧耐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男生、女生的合格情况基本一致,合格人数占到测试人数总人数的66%,女生合格成绩占比略高于男生,男生优秀成绩占比大于女生,高年级占比略低。学生参与有氧耐力项目机会较少,导致体能下降较为明显。对此,学生需合理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有计划地安排运动计划。[7] 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分别是针对男生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考核,以及女生核心力量考核的项目。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引体向上项目的及格率占测试人数的10%,男生该项目的表现较其他项目差;仰卧起坐项目的及格率达95.7%,优秀率18.9%。对此,体育教师需要针对男生加强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练习,缩小引体向上这一项目的差距。 结合体质健康达标的要求和单项测试的指标划分,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质健康达标作为促进体质健康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助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根据每学期20周,每周2课时的教学时间安排,结合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体育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年龄段特点,设置符合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评价指标,体育教师需要对中学生进行体质锻炼干预,让学生在完成基本体质考核的同时提高个人体育技能水平,为青少年体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质保障。[8]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各项测试及格、良好及优秀的分值,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需参照体质锻炼标准和教学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明确不同阶段和考评环节中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根据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评分情况和达标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增加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形成特色素质提升专项课。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时间分为准备部分、基础部分、上课内容、结束部分,围绕灵活、协调、平衡、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素质进行素质训练提升,以素质训练为专项训练的基础,融入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健美操、武术和游泳等中学专项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能训练与专项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体育教师需要做出精心设计与准备,注重素质训练的效果,促进“素质训练+专项训练”的课堂成效,在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身高体重标准值可有效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肺活量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心肺功能的指标之一,立定跳远主要反映学生肌肉的爆发力,握力是反映学生的综合力量素质指标。[9]如表1所示,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各项目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实践,突出训练成效。 表1 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考核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优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对照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给中学生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让体育教学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上,以便中学生熟悉和了解体育知识及技能特点。 在体能素质训练中,针对部分学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顺利通过测试的情况,体育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间的差距,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或适当降低考核标准及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参与体能素质训练,重复练习、慢慢掌握,以提升体能素质。对体能素质较好的学生,体育教师也要因材施教,设置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育教学内容,使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采用分层的差异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发展体育特长,促进学校体育的特色化发展。 作为实践性突出的体育课程,也要根据课后作业能反映课堂学习成效这一特性布置相应的体育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阶段性和目标性的多样化的训练任务。通过走、跑、跳、投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完整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课后锻炼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最大化,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体会,为积极促进校园体育发展和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提供更多有效的反馈。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定,体育教师应多注意中学生的过程学习和学习效果,将评价因素细化并分解到各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然后根据学生一学期体质达标及体育技能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素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阶段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如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成绩换算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运用多方位、多体系的评价手段查验阶段性的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观察到中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而且可以看到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化情况,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及学习效果的反馈。此外,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要做实,切忌流行于测试形式,还需强化测试与评价的各个环节,以及建立评测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体质健康工作以及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同时兼顾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能否全面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实现从体质健康到身体健康转变;二是是否保证体质健康测试的指导性、引导性和科学性;三是是否保证测试成绩透明化。围绕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在兼顾体教融合及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促进方案中,为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和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学校还应组建专门的体质健康测试小组,做好体质健康测试宣传工作,完善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器材,切实解决当前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三、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一)肥胖问题突出
(二)学生缺乏必要的有氧运动
(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体柔韧性下降
(四)下肢爆发力缺乏,身体协调能力弱
(五)学生有氧耐力素质弱
(六)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不足
四、以体质健康为目标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制订体质健康达标教学目标
(二)强化“素质训练+专项训练”教学模式
(三)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科学合理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
(五)布置课后体育作业,关注课后反馈
(六)综合评价,运用多途径评价模式优化考核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