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2022-07-04蒋冰怡查世梅

教育观察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心理健康家庭

张 婕,蒋冰怡,查世梅,吴 迪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生活压力较大等加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较多大学生受心理问题的困扰。社会支持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群体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常通过直接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个体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1-2]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与周围的个人和组织所构成的联系,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3-4]社会支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探究,此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被广泛验证。例如,研究者对支持人数、支持来源和支持性质等方面进行探索。[5]梳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折射出的心理问题多。[6]此外,社会支持能在个体面对应激反应时给予其一定的保护,重要他人的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特质焦虑水平[7],助其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个体的发展会直接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体需要家庭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8]大学生自身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9]对家庭环境的分类和描述,国内常见的是将家庭环境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10]家庭软环境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感情状况、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对家庭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硬环境是家庭成员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物质条件、社会资源配置、父母职业状况等。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个体出现不同的心理症状[11],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某些因素,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孤独感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13]除各自对心理健康具有影响外,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适宜的家庭环境会推动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大学生家庭成员具有高度的亲密关系和高水平的组织性同样使大学生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11,14]对此,本研究假设:家庭环境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部分因素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即社会支持在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中介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某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一到大三的6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分发问卷663份,回收问卷617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581份,有效率94%。研究对象的情况如下:男生239名,女生342名;大一学生170名,大二学生197名,大三学生214名;独生子女138名,非独生子女443名;少数民族学生372名,非少数民族学生209名;农村地区学生401名,乡镇地区学生93名,城市地区学生87名。

(二)研究工具

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Chinese Version,FES-CV)

该量表由汪向东修订,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性、矛盾性、成功性 、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道德宗教观九个分量表[15],共90个题目,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53—0.75,较为适用于评价中国家庭。

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编制,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维度[16],共90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标准,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62。

3.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ore,SSRS)

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5],共90个题目,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96。分数越高,个体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统计分析软件包括SPSS 21.0、AMOS 23.0,数据操作涉及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建构中介效应模型,利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显示可信区间。

二、结果

(一)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同样呈显著负相关;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组织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各因子的得分及相关性分析

(二)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

本研究先检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直接作用。结果表明,直接模型的数据指标良好,模型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β=-0.14,p<0.01),如表2所示。本研究再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家庭环境为自变量,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模型。其中,症状自测量表三个因子分作为观测指标,家庭环境量表的3个因子分作为观测指标。计算发现,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如表三所示。对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与社会支持(β=0.42,p<0.01)、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β=-0.11,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β=-0.08,p<0.05)之间通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图1所示。

表2 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指数

表3 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指数

图1 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

使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模型作用机理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值为-0.33(p<0.05),95%的置信区间为(-0.064,-0.004),说明社会支持在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在控制社会支持后,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为-0.11(p<0.01),95%的置信区间为(-0.174,-0.051),说明社会支持在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量为-0.33,效果量为31%。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家庭环境亲密度、组织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两因素可以负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即大学生家庭内部呈现的亲密度越高,组织性越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程度越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是影响子女的最显著因素,二者呈负相关[17],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刘琳的研究表明,当心理弹性作为个体需要的积极资源之一并同时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被用于有效干预情绪时,会使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缓解进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18]李萌等人的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是减弱大学生抑郁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19-20]Strove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在不良事件后充当“缓冲器”的角色,减轻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症状。[21-22]因此,家庭可以通过提高家庭亲密度进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的举措来改善青少年的焦虑与抑郁状况。此外,家庭组织性代表着家庭成员发展的灵活性和可能性,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较高的自我评价,增强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高。[23]韦耀阳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效能感越高,越能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从而降低人际关系敏感。[24]

社会支持在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组织性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作用。对大学生来说,核心家庭成员给予的支持不可或缺[14],大部分大学生会向家人寻求支持。[25]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可以促使大学生理解、领悟和利用家庭提供的精神或物质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在特定群体范围内确实有缓解个体某些压力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稳定个体情绪状态,在促进个体心理满意度方面有积极的影响。[26]对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在他们面对危机时具有过渡作用,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信任、尊重、包容、理解和关心,更少地有抑郁、焦虑的情绪。

四、结论

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家庭环境有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能。同时,社会支持在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之间起有中介作用。根据大学生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家长和教师可采取如下措施。在家庭层面,以维护子女的心理健康为核心,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重视子女的心理需求,挖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建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规定家庭内部活动和责任分配的组织和构架水平,提高家庭组织性,力求建立亲密及信任感高的亲子关系。在学校教育层面,学校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跟踪监测分析体系,营造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开展适应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支持系统,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大学生的应对能力,强化大学生的归属感,帮助大学生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与领悟。

猜你喜欢

个体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家庭“煮”夫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恋练有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