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幼保健院设计手法探析
——以安庆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为例

2022-07-04张舒扬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动线院区流线

张舒扬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

0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保健、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促使妇幼保健这一需求更加明显。妇幼保健院的建设区别于传统综合性医院,具有独立地位,以健康为中心,广义于传统的公共卫生或治疗疾病的概念;横跨健康与疾病,以夫妇生殖健康和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为神圣使命,对民族健康具有战略意义。

1 项目定位

本工程为安庆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工程设计,新院区地址位于安庆市东部新城区域潜江路与华中东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约80 亩,新建院区建筑规模约73000m2,设门诊、医技、住院楼等相关单体建筑。设计定位为一座服务当地卫生医疗、符合妇幼服务特性、绿色环保、流线清晰、功能完备的新型现代化妇幼保健院。同时通过院区总体设计把握,有效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合理布置妇儿及家属流线,合理高效、提高绿化及景观格调。希望通过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的设计建设,打造出能够满足妇女儿童保健及临床医疗需求,集预防、医疗、科研、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市级妇幼保健院。项目效果及主题理念分别如图1、图2 所示。

图1 项目效果

图2 项目主题理念

2 设计策略

2.1 基于逻辑关系的科学布局

规划设计以建筑生成逻辑出发,紧扣“孕、产、育” 主题,构建一轴双塔的规划结构,提前科学布局,形成有机整体。同时,总平面流线上儿童、围产、妇女不同人群流线区域清晰分明,充分发掘医院内部有限资源,整合医院内部秩序,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不局限在本期工程的土建设备设计中,而是从整个医院的布局规划出发,让局部服从整体,保证整个规划的完整性,使建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环境资源均得到合理利用[1]。

2.2 高效的模块化布局优势

明确所功能模块,强调建筑模块式划分与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医院更加均衡、灵活、可持续的发展。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医院设计的立足点,根据项目使用需求,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区分,分区布置、内外有别。采用模块化的建筑布局,减少交叉感染的同时使医院建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导向性,如图3 所示。

图3 项目模块化布局

2.3 绿色生态的花园式布局

设计中采用多维度立体生态化设计,地面、屋面、廊道等复合生态花园的设计,优化建筑小环境,在院区内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致,基地范围内花园、游园、绿植、草地自然融合,形成平面、空间、立体互相渗透融合的景观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就医人群的紧张、疲劳、压抑感。在创造医院生态小环境的同时带给人亲近自然、放松的就医体验感。

2.4 幸福关爱、拥抱自然的空间

在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针对各个空间,均采用能够体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以妇幼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关爱来院妇幼人群的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在每个诊区均设计了采光温馨的候诊区,配以一定的休息活动区域,建筑环境、装饰、色彩以妇女儿童心理为出发点,带来温馨呵护的感受为目标,强化亲子空间、儿童活动空间、孕产妇休息空间,使用者与环境、与自然多重对话、交流,形成丰富而有趣味的建筑空间。医疗单元内设置相对独立的医护区域,体现了对院区不同使用人群的同等关怀。

3 自然有机的整体功能布局

基地以纵横双轴为骨架,使整个功能分区有机形成整体于基地内自然生成。沿华中东路展开布置门诊、急诊、医技裙房,方便医疗流线的组织开展;北侧为双塔住院楼,位于基地内部,满足住院楼清幽安静的使用需求。其中:西侧高层主楼为产科、儿科住院大楼,结合西部门诊用房也主要面向儿童、围产人群,以围产保健、儿童保健为主题;与院区功能划分也能够紧密联系,做到流线的高效顺畅;东侧高层主楼为妇科住院大楼,考虑可独立二期实施,便于医院动态发展,预留有手术中心、核医学、ICU 等功能区域;妇科住院大楼结合东侧门诊裙房也根据使用人群划分功能区,一层为急诊、传染门诊,二层为妇科门诊,三层为独立的体检中心。

基地西侧为配套行政楼、食堂等附属用房,与医疗区域相对独立又方便联系。并且配套了适当的预留空地,规划为院区内小型游园、花园,可为来往妇儿提供室外玩耍、休息、放松的场所。

整个新院区建设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统一科学规划,充分做到功能齐全、流程科学、布局合理,在地块内形成有机整体,结合室外景观、室内装饰、地上地下空间的利用,共同打造出完善、自然而有机的院区全貌。

4 严谨科学的流线规划

妇幼保健院的主要使用人群分为4 大类:就诊儿童、就诊妇女、孕产妇、保健人群。如何控制不同类别人群间的交叉感染,是设计和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些人群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可归纳为以下4 个方面。

(1)儿童与孕妇:两类人群一动一静,对比明显,并且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儿童对产妇产生的冲撞,以及造成德不良后果。

(2)儿童与就诊成年患者:儿童抵抗力较差,属易感人群。儿童与成人患者流线如果发生交叉,极易造成儿童的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3)孕产妇与普通非孕产就医人员:孕妇是健康人群,但具有抵抗力较低的特点,流线规划中需要避免其受到其他成人的感染。

(4)妇幼保健人群与就医患者:保健人群属于健康人群,需要与患者相对隔绝,否则,极易造成对健康人群的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妇幼保健院的设计中十分适合采用分科单元模式,即根据不同的人群分成不同的科室单元,把不同种类科室的门诊、医技、住院垂直方向布置,以此形成相对独立的专科中心,不同就医目的的人员相对集中在同一区域内完成所需救治或保健。以此避免不同人流之间的交叉感染,提升医院的安全性。根据服务人群划分人流:儿科动线、围产动线、妇科动线、急诊动线、发热动线、体检人群动线、住院动线、医务人员动线;各功能按功能类别组织,在项目中规划南侧为门诊,北侧为住院,西侧为儿科、产科,西侧为妇科。

同时需注意的是,产科在妇幼保健院设计中属于相对中心核心的地位,与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与新生儿科、中心供应。产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位于主楼上下层,有高效的内部专用医疗通道,便于队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救助。产房也与新生儿病房有着相对便捷的联系,便于新生儿的转运和治疗。产房与中心供应室的联系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建立便捷的污染器械和清洁物品的传送通道。产科的护理单元与产房之间也设置了专用医疗通道,不受公共交通的干扰。包括产诊室、急诊室就与手术部之间均设计了高效、快捷、路劲方便的交通联系,在紧急情况下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5 基于生命力表现的造型构思

建筑作为文化精神的载体可以明确传递人们的精神追求,设计中以对生命力的表现为出发点,运用流畅向上的线条处理建筑形态,形成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建筑风貌。呼应了孕育生命、幸福关爱的设计主题。同时,建筑应面向未来,设计手法上,我们力争创造以人为本的空间,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强烈的认同感、制造精神的共鸣与感受。在建筑内部空间组织、材料选择、色彩配置、屋顶、架空平台设计等方面都认真揣摩,努力营造院区静谧祥和的环境[2],如图4 所示。

图4 造型构思

6 人性温馨的就医环境的塑造

根据妇幼人群较为独特的心理特点,妇幼保健院的设计中尤其对室内环境提出了高于普通综合医院的要求。室内环境的塑造更倾向于采用温和的灯光、柔和的色彩、局部的活跃单元等,营造出家庭般的温馨感。整体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安抚产妇、儿童的心理,使得他们更加配合治疗。此外,针对使用对象的不同需求、不同心理特征,充分进行细节化、人性化的设计思考。如护理单元中设置集中晾晒间,解决产科的衣服晾晒问题;对于儿科则适量设置儿童活动区,利用院落、庭院、建筑转角空间、局部走道扩大处,室内外复合多维度的在儿童活动区域进行打造,利用装饰、灯光、景观、绿化等给儿童带来新奇、安抚、吸引等多重感官体验,削弱对传统医院的惧怕感。家具、卫生间都等采用适宜儿童尺度的布局,方便儿童使用[3]。

7 结语

妇幼保健院和其他综合类医院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出发点,他的使用对象以妇女、儿童、孕产妇为主体,区别于传统医院的疾病患者。更多的以轻松愉快的就诊环境、人性化的特色医疗空间、家庭式就医氛围,充分体现关爱,满足各种需求,不仅是生理救助上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满足。相信,在未来的妇幼保健院建设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想妇幼所想,在设计中充分融入更多的关爱元素。

猜你喜欢

动线院区流线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研究进展*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院区再造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几何映射
你的动线在哪里?
动线思想下的商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健康快讯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