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影响

2022-07-04陈碧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功能常规评分

陈碧寒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1)

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是由于血压控制效果差而引发心脏功能或结构变化的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问题[1]。相关研究指出,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表现为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血压的反复波动,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针对HHD患者做好积极的临床护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认为希望能反映人体对未来事物的积极预想,注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对病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3]。为进一步探索该护理模式应用于HHD患者中的效果,本文纳入112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112例H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根据随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试验组,各56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HHD诊断标准[4];(2)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3)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伴缺血;(4)超声心电图显示室间隔≥13mm;(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意识障碍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认知功能障碍者;(4)听说功能障碍者;(5)近期有重大手术或创伤史;(6)恶性高血压;(7)伴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血压监测、关注病情变化、用药指导、以口头讲解为主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

1.2.2 试验组: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共同组护理小组,参与Snyder希望理论内容及应用方法的学习,并对科室的全体护士开展专业培训及考核。

(2)护理实施:①灌输希望: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讲述生活及事业上的重要事件及成就,并对患者获得成就过程中的希望及乐观品质进行分析,30min/次。②确立目标: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分配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中。一级目标:每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15-30min;二级目标:每日训练30-60min;三级目标:媒体训练超过60min。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联合患者共同进入下个目标的执行中,强调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③加强路径思维:结合图文并茂的高血压心脏病防治宣传手册、视频向患者及家属介绍HHD活动与休息、饮食、用药、锻炼、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措施: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护理时应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提倡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降压治疗时介绍自行停药、减药带来的危害,并加强对血压监测、心电监护等;可进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注意运动时需随身携带控压及心脏病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调节自身的情绪。④加强动力思维:举办病友交流会,要求病情预后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互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以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心功能的变化完成对护理效果的评价。(1)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入院24h内)、干预后(出院前1d)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评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情绪;同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评分≥53分提示存在焦虑情绪[5]。(2)生命质量:于干预前、后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命质量评估表(QOL)进行评估,包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等,总分120分,生命质量与分值成正比[6]。(4)心功能:于干预前、后使用GE Vivid E90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功能的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例数(n)性别年龄(岁)高血压病程(年)男女常规组试验组χ2/t值P值56 56 29(51.79)33(58.93)27(48.21)23(41.07)0.578 0.447 59.56±6.43 59.14±6.29 0.349 0.727 5.68±1.42 5.79±1.51 0.397 0.692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常规组干预前后比较,t SAS评分=6.438,P=0.001,t SDS评分=6.611,P=0.001;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t SAS评分=12.513,P=0.001,t SDS评分=13.839,P=0.001。

组别例数(n)SAS评分 SDS评分常规组试验组t值P值56 56干预前51.25±4.63 50.97±4.38 0.329 0.743干预后46.22±3.57 41.76±3.34 6.827 0.001干预前53.69±5.14 54.02±5.22 0.337 0.737干预后47.92±4.03 42.56±3.34 7.663 0.001

2.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QO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s,分)

组别常规组试验组t值P值例数(n)56 56干预前64.23±6.55 63.97±6.24 0.215 0.830干预后70.14±7.82 90.53±9.42 12.463 0.001 t值P值4.336 17.590 0.001 0.001

2.4 两组心功能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LVEF、SV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心功能比较(±s)

注:常规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7.667,P=0.001,t SV=7.853,P=0.001;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16.167,P=0.001,t SV=12.107,P=0.001。

组别例数(n)LVEF(%) SV(mL)常规组试验组t值P值56 56干预前33.26±3.96 33.51±4.02 0.332 0.741干预后39.58±4.73 47.95±5.34 8.780 0.001干预前68.53±6.42 68.24±6.27 0.242 0.809干预后78.93±7.55 85.63±8.73 4.344 0.001

3 讨 论

目前,单纯用药治疗的HHD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而长期的负性情绪会增加体内的儿茶酚胺水平,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对临床治疗及病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7]。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常规护理较为笼统,且形式单一,不能针对患者的问题开展护理工作,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不符合现代化护理的发展需求。

Snyder希望理论是一种目标导向思维,认为希望属于交互作用产生的积极动力状态,有助于患者的身心状态达到更高的健康度。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护理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患者设定个性化的护理目标,提升护理的目的性,帮助患者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Snyder希望护理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说明前种护理模式在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将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HHD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通过设定阶梯式的目标,将大目标划分为多个小目标,可帮助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管理,实现护理目标,从而提升患者对自身的认可度;护理中持续应用动力思维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使得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以消除[9]。

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Snyder希望护理组LVEF、SV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说明前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Snyder希望护理中,通过路径思维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如给予患者活动与休息、饮食、用药、锻炼、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其掌握HHD护理的知识及技能,可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强化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经Snyder希望护理干预后,患者的QO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积极的Snyder希望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认知,并帮助其掌握护理技能,有效规避风险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均得以改善,最终生命质量得到提升。在既往的研究中,赵丽[10]等发现Snyder希望护理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干预后,Snyder希望护理组生命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升高,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进一步证实前种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升其整体的生命质量。但本研究缺乏对远期护理效果的随访,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故今后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为基点,通过系统的模式规避风险因素的影响,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心功能方面均有着显著优势,可用于HHD的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心功能常规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常规之外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双周最佳阵容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