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
2022-07-04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陈阳,唐莉
书讯:《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作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译者:陈阳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定价:89元
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Robert N. Spengler III),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古植物学实验室负责人,大众/梅隆基金会(Volkswagen/Mellon Foundations)研究员,以及古代世界研究所的前访问研究学者。
陈阳,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法语自由译者、写作者。译有《法老的宝藏》《密室推理讲座》《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人间食粮》《人像:2005—2016》等十余部作品。
唐莉,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学专业博士。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沙漠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一书中,德国人类历史学者罗伯特•N.斯宾格勒三世通过对世界各地文献资料的梳理,追溯着谷物、豆类、水果、坚果、蔬菜、香料、油和茶的历史,将它们起源、传入或传出中亚的过程生动呈现开来。对于人们认识丝绸之路在食物的进化和传播中的重要价值,探索食物如何改变全球饮食,进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都极具启发意义。
汉代以前,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就已开始。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6 年,从汉朝都城出发的使者张骞曾进入过中亚地区。根据考古挖掘,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度成为联通中亚与东亚的美食通道。如在数千年前被中国北部先民驯化的农作物黍,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成为中亚人制作面包的原料。继而传入罗马帝国及至整个欧洲地区,最终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而同样借助丝绸之路,小麦等农作物,则由中亚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栽种的主粮之一。由它磨成的面粉,则被制作成面条和饺子,对中国人的饮食产生了显著影响。
丝绸之路的惠泽远不止这些。本书作者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绘制了一幅经丝绸之路传播,观照全球饮食结构演绎和迁移的图谱。许多农作物和美食,经由丝绸之路的传播和运输,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日益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生活。苹果、桃及杏从原产地中国和中亚,经丝绸之路的广泛传播,辗转进入美国和格鲁吉亚,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而开心果,本生长于中亚南部山麓地带,传入中国后,同样得到国人的青睐。毫无疑问,这些农作物也好,美食美果也罢,通过丝绸之路的传输,使世界各国人民以往单一的饮食结构,都变得更为多元。总结这段历史,作者点评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最庞大的商贸网络。它将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与中亚的诸多贸易重镇联系在一起,还间接联通了东亚和西南亚的帝国中心。值得自豪的是,伴随着农业活动和农作物品种的传播,在这条繁忙的通道上,同时交织着思想和文化习俗的文明互鉴。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这些标志性的大事件,在当时都是借由丝绸之路得以开展,它让中西文化相融相生、互通有无,在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了解身边食物的起源,洞悉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该书从一个侧面见证着丝绸之路在改变人类饮食命运的同时,也把改变世界命运的“种子”撒向广袤的大地,不断造福着全人类。时至今日,人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好“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