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人才发展三张牌

2022-07-04纪道清

党员生活·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房县专班院士

纪道清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房县以“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未来”的理念,不断优化人才聚集“栖息地”,释放人才发展新动能。

打好“乡情牌”,汇聚“一池活水”。建好“乡贤库”,各级党委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服务房县籍人才308人,引导120余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县籍人才邓子新,主动担任房县产业发展顾问和招商引资代言人,在房县设立“乡村振兴科普工作室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并促成华中中药材研究中心暨药光互补项目、生物医药创新城等一批近10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房县。发出“招才令”,实施“青衿荟萃·才聚房陵”工程,围绕“引高”“吸缺”“聘人”,广开“才”路,靶向引才,推动商会建设与人才之家共建共享,招商专班与引智专班共融共促,组建3个驻点工作专班和60支小分队,在全国34个都市圈开展“双招双引”工作。聘请5名院士和17名专家担任房县发展顾问,精准引进5690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招聘录用6320名高校毕业生来(返)房就业创业。办好“群英会”,以“人才归乡、资本回乡、智力助乡”為主题,连续5年召开“能人返乡创业大会”,累计签约返乡创业项目37个,吸引投资18.6亿元。先后举办两届“院士领衔·农医联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由邓子新院士牵头,6名院士、127名专家教授携科创项目、科研团队与房县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1项,落地产学研项目20个。

打好“创新牌”,探索“一条路径”。创新载体,深化“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孵化器+星创天地+产业园区”四位一体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49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每年接纳近4000名大学生来房县开展就业创业实训。与华中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合作,投入1.26亿元成立“政产学研创投基金”,建成6个特色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研究中心,实施科技攻关项目45个,成果转化56项,获批省级科技项目5个。创新模式,打破招才用才限制,实施“人才在外地,科研为房县;项目在异地,产业在房县”的“飞地模式”,每年投入2000万元科研经费,与上海博士团队共建“生物医药飞地联合研发中心”。创新机制,畅通政企双向流通机制,选派一批优秀党政人才到县属国有企业任职,每年从国有企业、知名高校中招聘30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到行政单位工作,打通县域人才流动壁垒。

打好“激励牌”,厚植“一方热土”。对标全省各县市区人才政策最高标准,建立“1+N”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单列100名事业编制用于人才周转,投入人才发展和奖励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对特殊急需紧缺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按才定薪”,高层次和急需性人才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政策奖励。建立人才信息大数据,为各类人才“精准画像”,按照“适岗而用、定岗专用、利岗善用”原则,先后调整70名党政人才到专业匹配度更高的岗位,实现130名高技能人才多企共享。做好“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每年投入3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基金,筹建人才公寓746套,对急需紧缺人才落实“一笔启动资金、一个研发中心、一套人才公寓、一个服务专班”的“四个一”模式,推动人才与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深度融合。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打造人才服务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办理。◆

(作者系房县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房县专班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怎么这么多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泛滥成基层新负担
工作专班泛滥成基层新负担
陕西:成立“工作专班”守护脱贫攻坚“安全线”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房县职校生“回炉”参加技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