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渠绿水,泽润鄂北

2022-07-04赵雯

党员生活·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水利厅湖北省支部

赵雯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鄂北地区“十年九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2015年10月,“湖北省一号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开工建设。1万余名建设者在广袤的鄂北大地开山凿石、筑渠引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开始实施。

五年鏖战,治水兴水。一朝通水,不仅有效缓解了鄂北地区百年来干旱缺水问题,也彻底改变了湖北省水资源历史格局。

宏伟的工程背后,是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以下简称鄂北局)打造的红色引擎所凝聚的磅礴之力。这项绿色生命工程,是“湖北水利样板”,这项战略民生工程更是“党建引领示范”。

红旗所向

筑千秋绿色生命工程

鄂北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总投资约180亿元,是湖北省投资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被誉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清泉沟输水隧洞进口为起点,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终点为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全长269.67公里,全线自流引水。

“鄂北局作为这项‘绿色生命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承载着382万鄂北人民的殷切期待。”这是鄂北局党委和全体党员干部最大的使命感。

如何让工程质量更优、速度更快,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通水工作目标?鄂北局党委决定以红色动能铸就绿色生命工程。

鄂北局筹建后,迅速成立局党委、局纪委,组建4个驻汉党支部、3个现场建管部党支部和3个临时党支部,党建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建立完善各项党建规章制度20余项,在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首创临时党支部工作指导书。

工程全线数十家参建单位,万余参建大军。战线长、参建单位多,如何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让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

鄂北工程全体参建单位,都按要求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每个党员都能在工地找到“家”。鄂北局党委还督促参建单位在项目部组建临时党支部35个,服务管理流动党员278名。

万余参建大军中,农民工占60%左右。农民工党员吴本海说:“工地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有了家,我虽然是普通党员,但在群众中要带好头。”

通过党建这根主线,把业主与所有参建单位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巨大合力。鄂北局先后成立23个“党员先锋岗”、15个“党员突击队”。春季攻势、秋收战役、大干百日等劳动竞赛此起彼伏。

一面面党旗飘扬在项目上,一个个支部建在工地上,指引着鄂北工程不断刷新“鄂北速度”——2020年试通水成功,2021年初工程全线通水,三次被评为“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一部一品

小支部凝聚最强力

鄂北局党委成立以来,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会、交心谈心、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各个支部也在党建促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各自摸索出了夯实支部堡垒的党建品牌,实现了一部一品。

鄂北局工程技术部承担着鄂北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生态环保四大中心任务的建设管理工作,还担负着征地拆迁、技术管理等保障工作,是任务较艰巨、工作较繁重的部门之一。党支部根据工作特点提出“党员队伍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形象作风好”目标,有效运用“三比五创”支部工作法,实现了党员人数全覆盖,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双引擎”作用。支部党员个个有担当,个个是骨干。党员们在质量管理上追求精益求精,提出鄂北工程争创“大禹奖”“鲁班奖”的具体行动方案。鄂北工程质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位列全国水利行业第一方阵。支部先后荣获鄂北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水利厅“红旗党支部”等称号,支部党员也获得“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水利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工程技术部党支部的成绩只是鄂北局一支部一党建品牌的缩影。

鄂北局丹襄部党支部创新“党员在一线成长,党徽在一线闪光,党性在一线锤炼,党旗在一线飘扬”“四个一线”支部工作法,获得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综合部党支部全力推进“当好参谋员、协调员、督办员”党建特色,为鄂北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获得省水利厅“红旗党支部”称号;规划与财务部党支部以“比学习、作标兵;比工作、作先进;比品行、作表率”激发活力,争创红旗党支部;调度部党支部以“管理现代化”“调度科学化”“运行效益化”打造支部党建品牌;枣随部党支部通过“三建”提升战斗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荣获省水利厅“优秀基层党建品牌”荣誉;广悟部党支部创建党旗指引工程“三学、四抓、五有”工作法,获得省水利厅“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红色传承

奏响鄂北时代穹音

鄂北工程战线长、地质情况复杂、工程建筑类型繁多,TBM、PCCP倒虹吸等设计内容在我省水利行业尚属首次,有的在全国范围也不多见。面对这样的创新和挑战,在鄂北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长江是湖北省水利“老兵”,曾参与过1998年长江抗洪、长江堤防加固工程等,年近花甲还带领技术人员奋战在克难攻坚的关键节点和工区,只为鄂北工程,只因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湖北省先进工作者刘家明,是一位在水利战线耕耘近30载的老党员。他以项目为家,鄂北工程建设以来,平均每年在工程现场时间超过150天;

“湖北省五一勞动奖章”获得者陈华贵为了工程,常年在工程建管部驻地襄阳居住。为了让他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2017年,妻子辞去工作,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举家来到襄阳,支持工程建设;

湖北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罗应贵面对暴雨倾盆,只身涉水逆行,组织人员转移后,指挥机械扩宽溢洪道,保证洪水中的人员和设备无一受损……

历时五年多的建设中,鄂北局多次荣获厅直党建工作先进单位,1个支部荣获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先后有5个支部分别荣获省水利厅“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支部”,17名党员分别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省水利厅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局上下呈现出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生动局面。

老一辈的坚守,换来青年一代的传承。青年是鄂北工程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全局现有职工106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64人,中共党员45人,青年比例和党员比例都很高。如今这些青年党员已经成为水利战线上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青年突击队。

生产性试验项目阶段,鄂北局80后青年作为第一批进驻现场的前锋部队,与参建单位同吃、同住,高标准完成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验收等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设阶段,青年干部们在隧洞施工、渡槽施工现场等条件最艰苦、技术最复杂、协调最困难的岗位上摸爬滚打,在复杂繁重的工程建设中扛起大旗、树起标杆。

为确保通水任务如期完成,青年职工主动放弃休假、主动延迟婚期、主动放弃周末团聚,与施工队伍一起坚守一线,用默默付出和辛勤劳动奏响“鄂北正青春”的时代穹音。

以红带绿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0年1月4日10时36分,清澄的丹江水进入枣阳市境内。鄂北工程枣阳段附近的群众都不约而同地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引水入枣,有水真好”,枣阳路旁的标语,道出了枣阳人民的心声。鄂北工程年均供水7.7亿立方米,分配给枣阳水量3.64亿立方米,可改善60万人安全饮水和80万亩耕地灌溉,延续了千百年来的鄂北岗地“旱根”从此拔掉。

“自从去年有了丹江水的保障,用水不用愁了,今年预计水稻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今后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有了信心。”襄阳枣阳市七方镇张桥村种粮大户盘飞激动地说。

2021年1月,鄂北工程全线建成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沿线襄阳、随州、孝感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的缺水问题。

“这不仅是生命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本着这样的建设理念,整个建设之中,鄂北局以绿色发展之路拓步引领鄂北工程建设,为助推鄂北工程沿线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贡献了力量。

鄂北工程在设计之初,鄂北局就始终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进行了鄂北工程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高工程全线生态环境系统管控水平。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坚持把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有机统一起来,深入推进汉江中下游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湿地生态工程等生态补偿项目,做到平衡区域协调发展,让鄂北工程发挥最大生态效益,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

自2022年1月6日起,鄂北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总计引水约6429.27万立方米,分别向老河口、襄州区、枣阳市、随县总计供水量为6183.27万立方米。

按照鄂北局党委决策部署,当前,正在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满足沿线市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鄂北局将开展用水需求保障行動,推动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每月月底提前收集沿线各县市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提升供水保障能力。2022年7月1日起,鄂北工程将向沿线大悟县二水厂供水200万立方米,满足大悟县为期一个月的用水需求。

猜你喜欢

水利厅湖北省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省委对他做出免职决定后,这个厅长还突击提拔干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众人拾柴火焰高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