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推动基层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的思考
2022-07-04张怡
摘 要: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来看虽然只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涉及领域广泛、单位众多、类别繁杂、资金量巨大。单拿预算执行来说,高青县84个一级预算单位就涵盖了重大工程项目、扶贫、就业、养老、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各个行业的公共资金。要想在众多的预算单位、海量的数据资源、大量的资金业务、庞大的交易记录中精准锁定疑点,顺利查处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引爆数据“核弹”,既要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直接杀伤力,更要利用数据体量强大的“辐射冲击波”,通过精准锁定、疑点追踪、分散核实,迅速瞄准审计重点和疑点线索。
一、典型案例
(一)残保金审计:曲线救国--充分利用已有数据
根据残保金有关规定:一是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征残疾人保证金。二是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5%,要缴纳残保金。要对上述事项开展分析,就必须获取关键数据“企业总人数”,但由于小微企业种类繁杂、数据统计困难、被审计单位抵触审计等原因,审计人员难以获得真实完整的数据。为了节约审计资源并顺利完成该事项,审计人员并未在该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而是采取“曲线救国”措施,深入学习政策制度,并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梳理,从《劳动法》和“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名单”中找到了该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关联汇总“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名单”确定企业总人数,确定了数据分析方案。
通过审计减免了企业残保金,追回了流失的资金,保障了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警醒了那些想做“漏网之鱼”的侥幸之人,在大数据审计面前,没有阳光照不到的死角。
(二)公务用车审计:处处黄金--单表复用的魅力
公务用车加油费用涉及车辆多、类型广泛、情况复杂,监管难度较大,成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高发角落。本次审计,审计人员拿到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数据,里面记录了加油卡号、单位、时间、金额、油量等信息。然而,因该数据只有一张表,信息有限,且难以实现数据源之间的分析比对,审计人员起初不知如何出手。经过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结合常识逻辑,审计人员找到了数据分析思路。
一是通过提取“商品种类字段”中的“多种商品”信息,筛选出“加油卡未用于加油事项-可能用公共加油卡购买私人物品”审计疑点。二是通过提取交易时间为法定节假日的数据,筛选出“国家法定节假日用加油卡加油--可能公车私用”审计疑点。三是通过统计同一天同一卡同一单位加油2次以上的信息,筛选出“可能存在私车公养”审计疑点。四是通过提取“一次加油超过500元的信息”,筛选出“可能超标配备公车”审计疑点。五是通过过滤地点字段,筛选出“受理地点不在本地”审计疑点。
本次审计虽然只用了一张表,但审计人员结合实践经验,从土里挖黄金,不但挽回了损失的财政资金,而且有效打击了“违规赚取公共利益”的侥幸心理,净化了公车使用环境,维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
(三)公务卡审计:由小见大—宏观事项的数据分析之路
公务卡是2015年以来的重要改革事项,涉及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多项费用,种类繁杂、范围广、条目众多,利用手工手段统计必然会浪费大量的审计资源,因此,大数据审计手段成为必由之路。
一是关联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和公务卡数据,提取公务卡卡号为空的数据,筛选出未使用公务卡结算的记录。
二是提取摘要中的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中规定的费用项目,筛选出应使用未使用公务卡的记录。并根据数据源情况,剔除摘要中不需要的关键字。
三是以业务年度分组统计每年的应使用未使用公务卡的单位个数、支出笔数和支出金额并进行同比分析,确定被审计单位公务卡改革推进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任职期间较任职前该问题笔数和金额明显上升,确定了任职期间公务卡改革推行不力的问题。
二、思路方法
(一)思路理念创新,指明大数据审计的前进方向
创新大数据审计思路需要以审计目标为前提。有了思路,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才能由点生线、由线扩面。使用顺藤摸瓜和深挖资源两种思路,可以顺利破解审计难题,查出审计人员需要的疑点线索。一方面,紧抓“资金流”这条主线,采集预决算数据、国库集中支付数据、有关单位财务数据等电子数据,顺藤摸瓜、从头到尾、逐步分析。如:通过检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快速锁定公务接待超过3000元的有关疑点记录,通过比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印证,并提取附件张数大于1的记录,发现公务接待未严格执行“一次一结算”问题。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数据资源,找准关键点,辐射所有预算单位。如:通过检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数据,提取预算科目使用不规范的相关记录,以该点为中心向外辐射,关联其他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锁定问题、汇总分析,找准体制漏洞。
(二)清洗技能创新,提升大数据审计准确性
数据标准化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数据存储途径的多样性,造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类型五花八门。没有经过标准化的可用数据,审计人员空有一身分析武艺,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通过数据清洗,实现数据标准化,对分析数据尤为重要。一是加强上下联动,努力克服数据标准化的技术难题。采用国家和省市开发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将各类不标准的数据转换为审计人员可用数据。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大数据审计培训课程,掌握数据标准化技术技能,提高自我实现能力,打通大数据审计的最先一公里。二是努力进行大数据审计实践探索,不断归集整理数据标准化的思路和技术难题,及时修正攻关方案,制定化解措施,为数据标准化工作开辟道路。
(三)分析手段创新,提升大数据审计的工作效率
大数据审计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新的技术思维、新的方法步骤和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作为支撑。一方面,充分掌握和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利用Python等编程技术,对多个Excel表格和word文档进行快速合并,让电脑自主完成大量枯燥乏味的复制、粘贴工作,解放双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利用审计一张图,快速锁定违法占地图斑信息,不用到现场就已有了準确的定位方向;利用SQL语言编写脚本,快速确定审计重点,精准锁定审计疑点,大量的数据不再需要人工筛选,我们劳累的眼球可以得到解放;配合各种函数使用excel数据透视表,对经过数据库分析的数据再加工,透视审计信息,发现隐含猫腻。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大数据审计青年后备力量,配合上级审计机关的大数据审计专家,在项目前期集中力量进行数据分析,以干代训,提高实践机遇和能力。同时,积极参与数据分散核实工作,检验数据源准确性、分析逻辑严密性、分析思路有效性,为更新进化大数据审计技能提供保障。
(四)工作方法创新,充实大数据审计“援军”
一是充分认识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积极开展文明审计,化解被审计单位抵触情绪,让他们认识到自身既是审计对象,又是审计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真正融入到审计项目中来。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在采集数据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积极获取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层级“有上有下”、工作模式“有头有脚”,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顺利获取第三方支持数据。只有大量数据的支撑,分析人员才能在信息海洋中如鱼得水,在数据森林中如虎添翼,让审计疑点暴露于阳光之下,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作者简介:张怡,性别:男,出生1987年2月,籍 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毕业院校:潍坊学院,已获学位,管理学学士专 业,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