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三:新时代新青年

2022-07-0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示例

人物素材

江梦南——从无声里突围

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其中一位是清华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江梦南。“感动中国”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

这位来自湖南莽山瑶族小镇、在半岁时就双耳失聪的姑娘,创造了世人眼中的“奇迹”:她自幼通过读唇语学会“听”和“说”,之后凭借优异成绩成为近年来家乡小镇唯一考入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攻读博士的学生。在颁奖典礼上,江梦南讲起了自己的心愿。她曾经认为,通过个人努力来克服身体残缺带给自己的困难,并与健全人站在同一个跑道上是一件很酷的事。后来,她意识到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包容、无碍的环境,人人都能公平地生活与工作,是一件更酷的事。

从本科报考药学,到硕士生阶段选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再到如今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她想用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创造更好的环境,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命运的不公。

适用主题:感动中国;直面命运的不公;从无声中突围;奇迹……

运用示例:从读唇学会“听”和“说”,到“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再到想要“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江梦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怀抱不屈意志和坚韧品格的失聪女孩,如何与命运对话、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故事。江梦南告诉人们:“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在学习上,她以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攻坚破难;在生活中,她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克服困难模式、普及无障碍理念的“英雄梦”。——付彪,东方网

陈贝儿——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纪录片《无穷之路》让人们认识了香港主持人陈贝儿。2022年3月3日,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陈贝儿是香港地区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影展等国际盛事的女主播。在TVB她是知名主持人,还出演过《再创世纪》等影视作品。2021年,为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她和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穿梭6个省份,记录下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影像。

为了拍摄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陈贝儿两次攀爬天梯上悬崖村,来回共一万多级台阶,每次花费十几个小时,累得脚软不说,有恐高症的她身体一度抖到不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让陈贝儿触动的是,她爬到天梯中间时,同行的村民提醒她,快欣赏当下的风景。“你看在这样的路上,他们都有欣赏的心态,这是他们生命的韧性。”她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我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我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要用节目诠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正如颁奖辞中所写的: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适用主题:青年担当;使命感;生命的韧性;记录时代的风景……

运用示例:到悬崖村要攀上2500多级台阶,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在怒吼的江水上方溜索,在4000米海拔面临高原反应的痛苦,这不足以概括陈贝儿和团队成员在3个月时间里的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娱乐主播出身的陈贝儿,其关注社会的敏锐度和求真精神,令人称道。陈贝儿的故事告诉大家,人生有许多种可能,带来媒体人找到契合时代痛点的职业角度的典型案例,也启发大家,如何在“奋斗中国”的舞台上,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张楠,《扬子晚报》

于逸飞——逆行诠释医者仁心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让地铁5号线成为“地下河”,26岁的郑州人民医院新进研究生试工人员于逸飞被困其中。所幸,因车厢距离站台较近,他是最先回到月台并获救的乘客之一。本已全身而退的他,因为地铁工作人员的一声喊话而折返——“乘客里有没有大夫?”“我!”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的于逸飞没有犹疑,从安置获救乘客的区域又回到了往返列车之间的月台上。他的包里刚好有医院新发的白衣,他拿出白衣穿在身上。周围有人看见他的白衣,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有医生在!”

水势越来越大,从水里救上来的人情况越来越不好。于逸飞跪在地上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从当天18点一直到次日0点,施救过程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直到更大的救援力量陆续赶到后,他才離去。此时,于逸飞的膝盖红肿,脚被玻璃碎片划伤,鲜血淋漓,双臂也在持续高强度重复心肺复苏按压动作后,几乎抬不起来。回想起在地铁里的情形,他说自己后怕,但很值。

2021年7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决定对于逸飞免予试用,直接录用。“从今天起你就是真正的医生了!”

适用主题:医者仁心;青年担当;临危不惧;平民英雄……

运用示例:在地下铁变成“地下河”的危险情境下,于逸飞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交出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合格答卷。而郑州人民医院快速做出直接聘用的决定,也用实际的行动有力回应了于逸飞的义举,其意义不仅是招录一个好医生,更是对他已具备医生奉献精神的褒奖和肯定。这无疑会产生正面导向:临危之时,鼓励更多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医院的回馈,对于逸飞医生来说,是意外之喜;对社会来说,是可抵达的善意,是温暖的回响,更是一种善与善的呼应,美好而珍贵。——徐秋颖,新京报评论

徐枫灿——陆军首批女飞行学员第一人

20岁的浙江金华姑娘徐枫灿,因考核第一,成为陆军首位完成单飞的女飞行员。175cm的身高,青春靓丽的外貌……让无数人惊叹于她的颜值,为她的“巾帼不让须眉”欢呼。

2017年,空军航空大学时隔四年进行招生。女飞行学员选拔的条件极其苛刻:除了过硬的体能,身高必须在165到185厘米之间;体重在标准体重的85%~120%之间;高考成绩必须高于本省一本分数线……徐枫灿就是在这样的层层筛选中闯出来的。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部队的飞行训练,一向奉行“从难从严”。“难度越大,标准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徐妈妈每次见到女儿,都能寻找到新痕旧疤。但这个1999年出生的姑娘,脸上总是露出甜美的笑容,坚守自己“成为一名女飞行员”的梦想。

当我们为徐枫灿的英姿飒爽所倾倒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军队飞行员无疑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之一。光荣的背后,伴随着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不过,这个年轻的姑娘对自己的选择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当直升机起飞时,螺旋桨的声音高达110分贝,是人体所能适应分贝的1.5倍。戴上耳机我就听不清外边的声音,但是我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呐喊。无论前面的道路通向何方,我绝不辜负自己的选择。”

适用主题:目标与规划,是一个人走向卓越的起点;初心不改;勋章;选择;勇气;自律……

运用示例: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重要的是你能否扛得起青年这杆大旗。徐枫灿做到了。她的每一次腾空,都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最忠诚的信仰。就像她名字暗合的那句兵法:“动如雷霆,静如处子,初心所向,使命必达。”飞向蓝天只是一个开始,保家卫国才是她的前方。愿每一位英雄都能顺利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平安回家。

苏桦伟——苏炳添心目中的“苏神”

“大家都叫我‘苏神’,在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2021年8月24日,田径运动员苏炳添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苏炳添心目中的“苏神”是苏桦伟,中国香港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他参加过4届残奥会,夺得过6枚金牌,是目前男子100米、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至今无人打破。

出生后不久,苏桦伟便被查出了因黄疸病导致的先天性脑痉挛,四肢不协调,无法正常站立行走,而弱听又让他口齿不清、说话困难,但是他的父母始终陪在他的身边,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和正常孩子一样长大。在想尽各种办法之后,苏桦伟终于在4岁那年,学会了走路。虽然他走得非常慢,但跑起来非常快。凭着过人的短跑天赋,他加入了中国香港伤残田径队。苏桦伟说:“我很喜欢跑步时,风吹过脸颊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哪怕是面临着平衡、体能、速度等挑战,他也没有轻易言败。“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去!”

适用主题:身残志坚;永不言败;感恩亲情;执着坚守;自尊自强……

运用示例:苏桦伟的励志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坦然接受命运落下的玻璃罩,既然没有出口,那就自己打造一个。既然世界将我们藏入于尘土之中,那我们便轻拂衣袖抖落尘土。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像苏桦伟般的残疾人,他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身残志坚,对命运说“不”,向理想招手。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理想的結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万朵怒放的蔷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钟梁丹

胡海岚——抑郁症患者的救星

1973年,胡海岚出生在浙江东阳。从小学开始,胡海岚就是一位学霸,因为成绩优秀,被直接保送进入了北京大学。在选择专业之时,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生物。1997年,胡海岚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2008年,胡海岚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聘用,回到了国内,继续从事神经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在这一课题上,她投入了大量时间,最终攻克了瓶颈,完成了一系列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可以说,胡海岚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她的成果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抑郁症患者的福音。

2021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2022年度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

适用主题:为国争光;巾帼英雄;科学报国;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

运用示例: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往今来,中国一代代优秀知识分子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科学视野,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想当初,面对国外开出的高薪诱惑,在美国学业有成的胡海岚并没有心动,而是毅然选择回国报效祖国,在市场经济的喧嚣声中,她成为了一个业内的高标。

胡杨——小兴安岭“守林人”

雨后小兴安岭的森林里,胡杨乘着大巴车穿过一条狭窄的林间小路,树枝探进车窗,发出沙沙的声响。这里是她的家乡——黑龙江伊春,曾是一座典型的林业城市。胡杨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靠着这片森林谋生,上山伐木,再运往南方。但随着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封山育林政策实施后,当地林业也走向了衰落,储木厂关闭,工人下岗,“很多人背井离乡,可能有的人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回来”,留下的就成了“守林人”。

她并非没有向往过都市。在高考后的那个夏天,她坐卧铺到哈尔滨、北京走了一圈,第一次坐地铁,看到早晚高峰的时候,蜂拥的人群和拎着包的白领们跑着上下班……这趟旅程让胡杨打消了对大城市的向往。毕业那天,胡杨打包好自己的行李踏上了返乡之路。她决定做电商,在网上售卖大米、黑木耳、山野菜等东北特产,自己做代言人。现在,胡杨每天需要将几十或上百个订单发往全国各地,同时拍摄记录自己的家乡生活。在一条视频里,她说:“这里丰饶而困顿,贫穷又美丽,这是一个被记录在语文书里的小城。‘燕雀啊,东南飞’,好像是每一个长大了的林区孩子的宿命,但我,回来了。”

适用主题:做有社会价值的事;担当与责任……

运用示例: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奉献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回馈。春去秋来,一年四季循环往复,长在枝头的绿叶终将回到大地,将全部的自己奉献给生养它的大树,来年才能再见盎然的春色。人们也终将会老去,明白何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才能真正走出思想上的“大山”。——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刁昱含

事件素材

大凉山“妞妞合唱团”——音乐是飞跃大山的力量

一位教数学的音乐老师,弹奏着一把老旧的吉他,40位彝族女孩席地而坐,唱着原创的童谣,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没有复杂的和声,没有华丽的技巧,有的只是孩子们清澈的童声、明朗的笑容……她们的歌声治愈了无数人,被称为“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

妞妞合唱团的成员都来自大凉山普格县大槽乡中心校。指导老师吉布小龙是一位有着音乐梦的乡村教师,女孩们大都是普格县的留守儿童。学校在群山之间,绵延的山脉阻隔了外面的世界,也一度圈定了女孩们的人生轨迹: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不得不早早独立;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上学,年纪轻轻就要挑起家里农活的重担;等到成年,便早早出嫁,生活重心转移到新的家庭……在吉布小龙看来,“这些女孩就像天上的那些云、草地上的蒲公英,被风吹来吹去”。原本这40位女孩也可能就此度过一生,幸运的是,她们遇到了音乐。

适用主题:真正的教育;乡村教育需要汇聚更多力量;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

运用示例:在简陋的音乐教室里,在山顶的云层旁边,也在那些短视频里,大凉山“妞妞合唱团”的女孩们放声歌唱。吉布小龙希望通过原创儿歌,让她们找到自己的声音,学会独立和勇敢。这是更高意义上的教育。那些曾经的梦想生根发芽,在泥泞中长成新的种子,歌唱也为这些女孩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吉布小龙希望可以将大山里的这些天籁记录下来,带着孩子们的歌声和希望,向更辽阔的世界走去。——金建国,中国网

清华学子“树洞”刷屏,照亮的不止一个人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2021年11月,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树洞里》在网络流传。“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却又能直抵人心。

此后,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文末,他說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适用主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向阳而生;心怀感恩,推己及人;贫富定义被纠正……

运用示例:匿名自白《在树洞里》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位,原因不仅在于“树洞”的主人对于命运、生活真诚的态度,还在于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精神成长。从“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的黄国平,到“放牛娃成长为北大博士”的肖清和,再到今天的“清华贫困生”,寒门贵子之“贵”,在于他们通过苦难的磨砺实现了精神成长,具有同龄人很少具备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内心,长期生活困顿却没有因此让其心灵扭曲、精神荒芜,而是像石缝中的野草一样身心健康蓬勃成长。——项向荣,《钱江晚报》

例文

青年的时代——我辈的时代

湖南省长沙市怡雅中学 邹融昇

这个有着先进武器、高新科技、杰出人才的时代,正是属于我们的时代——青年的时代。

酌古,青年可以是保家卫国的战士。

血性男儿,在侵略者侵犯祖国时,必将自觉挺身而出,报效祖国,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惜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曹植报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何等忠诚;文天祥救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诚挚;史可法殉国,“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何等壮烈……回望历史,无数英雄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值得我们青年学习。

斟今,青年可以是守护生命、坚守阵地的逆行者。

庚子鼠年,疫情突袭,全国乃至世界都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下。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青年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最终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其中,大部分逆行者都是平凡之人,但都有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情怀。这更值得我们青年学习。

展望未来,青年可以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先驱者。

世界风起云涌。若想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科技创新必不可少,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离不开我辈青年!

当代中国青年,都要有“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都要有“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都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我们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争做一名时代弄潮儿。

评点:唐彩玲

文章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纵向铺展开来,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上,结合不同时代的青年,展示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予人以激励和启迪。语言简练,大量引用诗句,可见作者平时积累颇多。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大还是小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飞吧,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