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以终为始,以始为终”升格指导
2022-07-04韩莹
韩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到达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2021年,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每个段落前两句为事实,后一句为观点。事实部分:题干中明确指出“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新起点,考生应由此推断出“脱贫攻坚”之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起点。观点部分:通过细读,得出“面对险境困局,需勇毅不懈,有起点必能抵达终点”“以终为始,前行不止,开启新起点”的结论。任务部分:“你”的身份是高三毕业生,当下高中生活将走向终点,未来生活正待开启新的起点。材料为国家发展之大计,“张骞”为个人形象,由此联系到“个人的成长之路”“生涯规划”应与时代、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以“前行中的终点与起点”为主题,要求以“终点”为始,以“起点”为终,这是命题的匠心之处。
原文呈现
终点亦是起点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尧安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条路都是由人不断前进而开拓出来的,路是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和终点,终点亦是起点。
每个终点都是为了更好的起点。中国走过了太多的路,有过太多的终点,正是这些终点,为我们如今的起点打下基础。有张骞历经万险,到达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才有如今“一带一路”的起点;有”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的终点,才有如今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的起点;有百年前的那艘红船,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有如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正是这些终点,才有了如今这么好的起点。所以,我们要走好每一条路,稳步走向终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起点的飞翔,体现终点的价值。中国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开创了很多不同的路和不同的起点,正是这些起点的蓬勃发展,才更加体现前路终点的价值。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纷纷亮剑;“双碳”承诺描绘出绿水青山;“全面三孩”光速落地,“双减政策”重磅出击;互联网告别狂飙突进,“劣迹艺人”一夜褪尽光环……这些如今正在发展中的起点,无不都是由无数个终点组成,正是这些起点,才更体现终点,所以,我们要勇开新起点,不负“终点”,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终点亦是起点,立足终点,面向起点。前行中有过终点,也有过起点,终点是一条过去的路,而起点是一条未来的路,以终点作起点,才能连接过去与未来,更好地立足当下。
猎猎风起,时代的滚滚浪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我们要以终点作起点,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技巧点拨
文章在论证上,有以下问题:
1.个别论据与分论点不匹配。
2.欠缺写作者的身份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高三毕业生处于人生求学阶段的一个终点,应从材料中的“路”“终点”和“起点”这些关键概念中得到启迪。
升格建议
1.要细致解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准确把握关键词的内涵外延,选取适当的写作素材,尤其注重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严谨。
2.关系思辨型作文题,要体现思辨性关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在题目的限制条件下,适度表达,把握分寸。
3.写作者的身份意识要加强,“你”作为高三毕业生,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行文中传达出家国情怀。
升格作文
终点亦是起点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尧安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条路都由人不断前行开拓,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一段路的终点亦是另一段路的起点。
每个终点都是为了更好的起点。奔赴的终点,决定着我们将去向何处。漫漫黄沙中,不朽的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少坎坷,有过太多的终点,而正是这些终点,为今天辉煌的起点奠基。如若没有张骞历经万险,抵达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哪有如今“一带一路”的起点?倘若历时八年,披荆斩棘的“脱贫攻坚”未能圆满完成,哪有今朝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正是有了百年前南湖驶出的那艘红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雨飘摇中锚定初心,筚路篮缕,托举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奮斗目标这一终点,方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在过程中坚守,行稳致远。唯有如斯,才能奔赴胜利之终点。
起点的飞翔,体现终点的价值。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从“新”出发,恰是对终点最大的尊重。中国百年成就令人骄傲,但我们无法停歇,更要继续跋涉,开创更多新的起点。青年科研者们开启研发水稻新品种的征程,是袁隆平“在稻禾之下乘凉”梦想的传递;北斗三号系统智能化运行的探索,是北斗研发团队26年不懈奋斗的赓续……这些正在启航的起点,无不在向此前无数个终点致敬。所以,我们不满足眼前的成绩,不停下前行的脚步,勇于站上新起点,才能无愧前人奋力奔赴的“终点”,拼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终点亦是起点。终点联结着过去,而起点通往未来。以终为始,立足当下,不负过去,迎接未来。从一穷二白的落后挨打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每一个阶段发展的里程碑都不是最后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受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经济重挫,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前路注定不平坦,但我们有信心,这信心源自中国精神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立定终点,不忘初心,面向起点,循环往复,我们将抵达下一个终点。而我们,高中学习之路即将走向终点,人生奋斗之路又迎来新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以终为始,锚定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斩棘破浪。
猎猎风起,时代之潮滚滚涌动,我们青年要以终点作起点,立足当下,不负历史,不负时代,勇毅开拓,一路拼搏奋斗,一直前行。
两者为条件关系,侧重于“起点”。列举国家发展中纠偏导正的部分政策措施,体现了对高速前进路上的深刻反思,但与论点不能逻辑自洽。
强调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结,但没能联系高三毕业生对个人成长之路的思考。
结尾短促有力,再次回应题干任务,但未能点明写作者的身份。
名言入题,开宗明义。
阐述终点于起点的意义,灵活使用反问、感叹句式,兼以假设和因果论证法,关联题干材料拓展题外材料,意接古今。
阐述起点于终点的意义,承接前文国家发展新阶段进行例证,与观点契合。
点明两者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由国家发展回归个人成长,身份意识、时代意识强。
以今日青年的使命责任收束全文,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评点:文章从“每个终点都是为了更好的起点”“起点的飞翔,体现终点的价值”“终点亦是起点”三个角度来论述,并启示我们:要将每条路稳步走向终点,才有可能开启更高的起点;要勇于开启新的起点,才能不负终点。材料充分翔实,以中国自古而今的发展历程,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成就为例,叙写高三毕业生对个人成长之路的思考,圆满完成写作任务,展现了作者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精准的审题意识。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