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品是读书:书店/出版机构标语集萃(中)
2022-07-03马若昊
马若昊
《格言联璧》中有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由此看来,读书对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性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古代读书人常被讥讽为文弱书生,这“文弱”虽有四体不勤之故,也因为读书人体内的剽悍尚武之风、鲁莽冲撞之举被文化教育“弱”之。孔子身材高大且有射、御之勇,内心却崇尚周代文化的斑斓,作为商人的后代而由衷感叹“郁郁乎文哉”,书对人气质的改变可以管窥一二。
标一:一任天真——中国少儿出版社
解析:一任天真,率性而为,对于少年而言是独有之风采,对于成人来说,是对道德境界的追求或坚守。
链接素材
钱钟书的妻子杨绛曾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很困,便睡著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为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花脸。”
运用示例:对于个体而言,天真无疑是一种保护色。乱世中需要一种天真,从阮籍不顾及礼法醉眠酒家,到顾恺之被诓骗,借着柳叶隐身,这些天真到近乎怪诞的行为,的确让他们在乱世的夹缝中求得一丝喘息之机。在人生中,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天真来抵抗无趣、世故的“刀兵”?钱钟书作为“我们仨”中最天真者,在妻子脸上、女儿肚子上画花脸,这出自文史巨擘的孩童之举,点亮了亲人生命的火,任人生的风雪怎样凛冽,也能获得温暖和快意。
标二:大地上的异乡者——南京先锋书店
解析:大地是谁的故乡?如果是庸众、肤浅、物质之辈的故乡,那么书店就是独立、深邃、精神至上主义者的故乡。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异乡者回归故乡,其实并不困难。
链接素材
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人士和文化学者都关注到人的本源性问题,也就是人作为“大地上的异乡者”,登场时就带有的禀性和人格。如佛家强调的“本地风光”“本来面目”,道家讲的如“婴儿之未孩”的本真,都是人的异乡气质,不应被大地上的世俗沾染。所以,希腊人要摆设个人首狮身的怪物——斯芬克斯,让行人猜一个关于“人”的谜语。
运用示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作为异乡异客的我们就要在世俗中坚守故乡的“风俗”,也就是人格的底线,不让其随世俗浮沉而自我异化。在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有个叫斯芬克斯的怪物,为行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少时四条腿,壮时两条腿,老时三条腿。谜底简单,但含义深邃,就是人要学会认识你自己,随时不忘人之为人的特质。坚守本心,是异乡者对故乡最浓郁的乡愁,也是最深情的致敬。
标三:其实只看不买是不行的……唉,还是算了。——日本酒保书店
解析:明明是出于维护自身正当利益,明明无可厚非,读书人因善而迂,让人想笑,却又心生敬意。
链接素材
清朝宰相张廷玉(大学士张英之子)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六尺巷典故版本之一)
运用示例:相对于西方的罪感文化,东方人崇尚耻感文化。礼义廉耻如明镜高悬于内心,让人慎独自省。东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来洁身自好,清代张廷玉六尺巷来驰骋心灵车马。在邻国日本著名的酒保书店里,也以号召顾客买书为耻,书店标语“其实只看不买是不行的……哎,还是算了”。耻感文化让人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局促到了做人做事不能有失体面。也正是借助这种耻感文化,让浸染儒家文明者无需祷告忏悔,也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