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家乡文化”导写

2022-07-03姜有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风物水袖淮剧

姜有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感受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識,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

写作指导

第一段材料的作用有二:一是提示写作的对象,即对“任务”中“家乡人物(风物)”的理解。二是提示文章的层次走向,即由对“家乡人物(风物)”的观照上升为个体精神的依托和对群体文化现象的思考。第二段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家乡文化”的意义,并诠释“乡愁”的内涵,阐释中学生在家乡文化建设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按照“体现你对家乡人物(风物)的关注与认识,融入你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的任务指令,最适宜选择的文体是状物散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当然写成记叙文,体现家乡文化的风物某个特殊记忆,或者写成议论文,体现对家乡人事风俗或文化现象的认识(歌颂或批判或者扬弃)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有所依托,避免空头议论。

例文

点翠闪光,水袖传情

江苏省阜宁中学 赵婉清

略微幽暗的灯光下,那点翠头面闪着幽微的光;人们思慕的目光中,那洁白宽大的水袖传递着独特的情韵。

这是儿时伴我成长的淮剧!

儿时,每晚我总会准时坐入被窝。“思思,给奶奶调到阜宁一台,马上淮剧就要播喽。”这时总会传来奶奶的要求。我拿起摇控器,迅速调台。等奶奶来后,我便倚着奶奶,惬意地欣赏着我们的家乡戏。淮剧虽比不上京剧那样的字正腔圆,也不敌黄梅戏那样的婉转柔情,可在我的记忆中,它却是最好、最美、最动听的。因为它通俗易懂,用我们本地的方言演唱,很有韵味;因为那粉色宽大的衣衫,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水袖,灵动飘逸,好有美感;因为那头饰,特别是小姐的、皇后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叫点翠头面,晶莹闪亮的头面与漂亮的面庞、妖娆的身段相映成辉。

奶奶总会在听戏时泡一壶茶,时不时地呷一口。高兴了,她还会跟着唱两句。“我与你麻布揩脸——粗(初)相认,炒过的核桃是熟人(仁)”……这样的大白话,土得掉渣,但奶奶那一辈人,却乐此不疲。邻居家有一台电唱机,一年四季重复播放着几个淮剧名段《河塘搬兵》《徐九经升官记》《珍珠塔》……不但爷爷奶奶们会唱,连我也能跟着哼哼了。村口桥头边的大戏台上经常会有演出,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打在舞台上,也打在了我们祖孙俩及其一场院观众的身上,像是镀了层金。微风吹拂,将我们定格在那一寸光阴之中。

“聚宝儿梦中哭娘……”一听到这声唱我就知道是奶奶来了。打我上初中后,母亲将我接回城里,生活都被学习填得满满当当。依然住在乡下的奶奶会定期来城里看望我们。每当看到她气喘吁吁地大包小包上楼,我心中总不免隐隐作痛,但她总会用一句淮剧来掩饰自己的劳累。“思思,这智能电视能调淮剧吗?听说,县里唱现代淮剧了,叫什么《无字碑》,调给奶奶看看。”她依然想听,而我也会挤出时间来陪她再听听那家乡最美的声音。

后来逢到假期,我也会偶尔回老家看望奶奶,那嗓音再不如从前清亮了,而村口的戏台也落满灰尘,看似荒废许久了。看来,要将淮剧传承下去,既要尽可能地继承其行将失去的一些艺术手段,更要为其注入符合时代的新的含义,这样我们的乡愁才会永远有根。

评点: 文章以“淮剧”为红线,巧妙地将电视上的淮剧、工地上的淮剧、唱机里的淮剧、寿宴上的淮剧、楼道里的淮剧等记忆中的断片串联到了一起,可谓一线串珠,形散神聚。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对淮剧的保护现状表现出了深沉的忧思,并提出了“承古注新”的拯救之策,很有见地。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风物水袖淮剧
兴化风物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曾凤飞:水袖轻拂的《远·近》恭王府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