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工匠上大学,为创新发展积聚能量

2022-07-0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智能型劳模专业技能

来自陕西各地各行业的45位劳动模范、三秦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劳模本科班,从登上职业高峰的产业工人,变身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文本解读

角度一:弘扬工匠精神。

在一个知识信息迅速更迭的时代里,劳模工匠即使有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通过“充电”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就此而言,吸纳劳模工匠上大学,让劳模工匠实现知识结构的丰富、知识视野的开放、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砥砺技能人才传承、弘扬和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同时,也将引导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投身平凡的工人岗位,积极学习钻研业务技术,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沈峰,《河南日报》)

角度二:提升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社会认同。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一些普通劳动者精益求精、钻研细节、追求完美,成为让人敬佩的职场精英,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了应有的激励与回报,也在精神层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与社会认同。(程汉鹏,红网)

角度三:構建学习型社会。

对于高校而言,接纳劳模工匠有助于促进其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契合学习型社会的建构,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而言之,劳模工匠上名校不仅让一些劳动者圆了大学梦,也有利于他们今后在职场上的成长和进步。哪怕是看似普通的工作,同样可以发光发亮;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曾经高不可攀的名校,也能变得触手可及。(杨朝清,《工人日报》)

运用示例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模的标准也悄然改变。以前社会过分强调劳模的无私奉献精神,甚至将其“神化”,这就让普通人觉得劳模离自己太遥远。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模开始向智能型、创新型发展。

但是,当智能型、创新型劳模不是一句话的事,必须有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作基础。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下,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今天,可以说,鼓励劳模读大学能激发他们不断创新,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新的业绩。

(编辑:王冠婷)0D426D75-6A36-401B-930A-38776EFEFE2C

猜你喜欢

智能型劳模专业技能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浅谈智能型工业相机的应用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凌华科技 工业级智能型相机NEON-1040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