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青山绿水间
2022-07-03王希台
王希台
从1986年畢业至今,杨德明一直从事林业技术工作,34年来,他俯下身子、沉下心思,深入林间地头,筑梦青山绿水间,潜心研究花桥板栗2号繁育与示范推广,打造板栗标准化示范区,主导创办了湘潭市第一家良种板栗专业合作社——湘潭市金湖良种板栗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努力下,林业科技结出硕果,“花桥板栗”名声在外,驻村帮扶的湘乡市金薮乡普岭村油茶林、板栗树也都已挂果,成了当地村民稳定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科技帮扶有“真把式”
1986年,杨德明毕业后进入湘潭市林业局工作。从2009年开始,杨德明就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杨德明扎根基层一线34年,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良种板栗育苗、丰产栽培技术、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的经验。
曾经的泥瓦匠,如今成了“板栗王”;以往产值低微的杂树山,现在是标准的板栗生产基地。改变这一切的因素,除了农户的勤劳,还有林业科技的支撑。
2010年,在杨德明的带动下,与雨湖区鹤岭镇向阳村村民贺铁炎、黄伏良一道整理300亩山地,种植花桥板栗,创办经济利益共同体——湘潭市金湖良种板栗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花桥板栗良种育苗基地和采穗圃。
在杨德明的悉心指导下,基地成功地培育出了果实成熟早、坚果大、产量高、外形美观的花桥板栗2号,通过多年的实践找到了解决板栗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杨德明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农村实用技术,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当地农民素质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4年,基地的板栗树开始挂果,总产量很低;2015年,产量5000多公斤;2016年,产量达到1万公斤;2018年,板栗基地进入盛产期,亩产达220公斤。如今,花桥板栗已真正做到丰产丰收。在杨德明的带领下,合作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科技帮扶有“真感情”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花桥板栗2号是湘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自主研究选育的新品种,也是湘潭市第一个林木良种,技术性很高。在市林科所大力支持下,杨德明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不定期的农民培训,主要是推广苗木嫁接技术。同时,他还从外地请来嫁接专家授课,通过几年的实践,当地农民能熟练掌握板栗的嫁接技术。在科技推广培训期间,杨德明吃住都在村上,与村民促膝交流,手把手培训,成了农民贴心人、好朋友。
为农民服务光有过硬的技术不行,还需要有一颗为他们服务的真心。杨德明在讲课和技术指导时,会使用最朴实的群众语言,将复杂的技术简单化,让林农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每年,杨德明还为农民免费赠送良种苗木,发放板栗丰产栽培技术资料,并做好栽培技术的服务工作,连续5年免费赠送优质良种板栗苗木共计1万株,受到农民的欢迎,真正做到了科普惠农。
此外,他还大力开展丰产栽培技术培训,惠及更多村民。在雨湖区鹤岭镇向阳村的金湖良种板栗专业合作社,杨德明接待过岳阳、常德、衡阳等地的板栗种植户或有发展良种板栗的大户来参观学习,他都不遗余力释疑解惑。湘潭县、韶山市、雨湖区、湘乡市等地的板栗示范点都到合作社基地培训,受训人次达几百人。2020年,原省定贫困村湘乡金薮乡普岭村组织人员前来基地考察后,准备发展种植200亩良种板栗助村民增收致富。
科技帮扶有“真效益”
再好的技术和品种,见不到实际效果农民也不认账。多年的科技推广和帮扶,杨德明让林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除了是科技特派员,杨德明还有一个身份——湘乡市金薮乡普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3年来,杨德明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村民种植板栗、油茶林,让帮扶行动看到了真效益。
普岭有种油茶的传统,杨德明便大力倡导庭院经济。他向上争取资金10万元,买来苗木,向全村免费发放,贫困户可多领多种。市林业局还一次性追加赠送了1万株油茶苗给予重点支持。
“有了政府的关心,有了杨书记的指导,我们只要再勤快点,就能摘掉贫困帽!”乡亲们斗志昂扬,杨德明越来越忙,走村入户、上山下山,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如今,普岭村早已从省定贫困村出列。生态改善了,收入增加了,道路硬化了,环境优化了,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绿水青山成就了乡亲们的脱贫梦!(据《湘潭日报》)66FDFB4E-F150-4332-B443-156934B7D8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