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认同与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2-07-02骆飞莉张艳红
骆飞莉,张艳红
(1.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隐性逃课已成为威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并没有听教师讲课,而是进行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例如睡觉、自学其它科目、玩手机、同学聊天、发呆想事情等[1]。郎佳[2]指出,70.8%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存在隐性逃课现象,且在各层次高校和不同专业中都普遍存在[3],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今,在互联网盛行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措施降低隐性逃课率是当今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将对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依据社会认同理论,学校认同是学校组织影响学生的重要心理机制,是研究和解释学生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视角[4]。因此,在探索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时,学校认同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学校认同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属于学校的一员,并且也清楚作为该校的成员所引发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是对学校的归属感[5-6]。自我一致理论指出,个体为了维持自我认知,会选择那些与自我认知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因此,高学校认同的学生会秉承学校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地适应学校环境,对学校的评价更积极,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投入和积极认真的学习行为[7]。实证研究也证明,学校认同能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而低学校认同的学生会有更高的缺勤率,更低的学习成绩,并更容易发生厌学逃课现象[9]。此外,当学生的学校认同越强时,越容易把学校看作是自己的延伸,从而会通过认真学习的方式来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10]。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提出假设1:学校认同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目前,关于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在查阅以往的文献后认为,学习动机可作为二者的中介变量。学习动机是能激活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行为趋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1],是学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2]。学习动机的产生既依赖于个体的内在需要,也受外界学习环境的影响[13-14]。杨睿[15]的研究表明,学校认同可正向预测学习动机。与此同时,学习动机作为学业表现的内在推力[16],最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能动性和目的性[17]。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高,就越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成绩也就越好[18]。隐性逃课作为一种非适应性的课堂参与行为,同样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尹忠泽[19]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可负向预测隐性逃课。因此,笔者提出假设2:学习动机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作用。
感恩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已有研究表明,感恩水平越高,问题行为就越少[21]。根据感恩的应对理论[22],对学校认同低时,高感恩个体一般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寻找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而且可以长时间坚持,通过在现实中坚持和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减少隐性逃课;相反,低感恩个体通常会选择放弃,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经常表现出隐性逃课等不良行为来躲避现实。因此,笔者认为,感恩可能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另外,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指出,感恩可以使个体的认知范围更广阔,认知的灵活性也更强。这些拓展效应会使高感恩者的认知和行为相比低水平的个体而言更具有适应性,这些适应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会使高感恩者的学习动机更强,从而具备强抵抗诱惑的能力,并最终使得学业成绩提高[23]。即高感恩者的学校认同更能增强学习动机,降低隐性逃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感恩还可能在学校认同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由此,笔者提出假设3: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的直接预测效应及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均会受到感恩的调节。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自我一致理论、感恩的应对理论和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笔者在本研究中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见图1),主要探讨学校认同预测隐性逃课的中介(学习动机)和调节(感恩)机制,希望可以明确学校认同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心理机制及其个体差异,为降低或预防隐性逃课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参考。
图1 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及感恩的调节作用假设模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使用整群抽样法,对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学校认同、隐性逃课、学习动机及感恩的问卷施测。共发放1200 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8 份(91.5%)。其中男生485人(44.17%),女生613人(55.83%);大一322 人(29.33%),大二380 人(34.61%),大三215 人(19.58%),大四181 人(16.48%);来自城镇454 人(41.35%),来自乡村644 人(58.65%);独生子女376 人(34.24%),非独生子女722人(65.76%)。
1.2 研究工具
1.2.1 学校认同量表
采用丁甜[24]编制的学校认同量表调查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程度。该量表由群体认知、情感联系、积极评价和自主行为四个维度所组成,共20 道题。采用1~7 七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学校认同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
1.2.2 学习动机问卷
采用万伟[25]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情况施测。该问卷分为两个维度: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16 道题。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
1.2.3 隐性逃课量表
采用苏明宏[26]编制的大学生隐性逃课量表(Recessive Truancy Scale,RTS)对大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施测。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学业认知、学习习惯、自我调整、课堂认知和学习环境),共28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五点计分,分数越高代表隐性逃课程度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
1.2.4 感恩问卷
采用魏旭[27]修订的六项目感恩问卷(GQ-6)对大学生感恩情况施测。该问卷共有6道题。所有项目均采用1~6 六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感恩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其中最大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9.235%,小于临界标准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
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感恩与学校认同、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隐性逃课呈显著负相关;隐性逃课与学校认同、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学校认同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表1 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结果
2.3 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先将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在控制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和家庭背景的条件下进行两步骤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以上分析都选用SPSS宏程序PROCESS开展。
第一步,先检验简单中介模型。笔者选择Hayes[28]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4检验学习动机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见表2表3。从表2可知,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27,t=-9.4,P<0.01),假设1得到验证。当中介变量(学习动机)放入模型后,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的影响依旧显著(B=-0.15,t=-4.92,P<0.01)。学校认同对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42,t=15.78,P<0.01),而学习动机又对隐性逃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29,t=-9.15,P<0.01)。
表2 学习动机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3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从表3 发现,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影响的直接效应及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说明学校认同不但可以直接预测隐性逃课,还可以通过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隐性逃课。该直接效应(-0.15)和中介效应(-0.12)分别占总效应(-0.27)的55.56%,44.44%。验证了假设2。
第二步,对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由于调节变量调节的是中介效应的前半段,所以选用Hayes[28]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8进行检验。表4-5显示,在模型中加入调节变量(感恩)后,学校认同与感恩的交互项能显著预测隐性逃课(B=-0.09,t=-3.66,P<0.01),说明感恩调节了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之间的关系(直接效应)。另外,学校认同与感恩的交互项也能显著预测学习动机(B=-0.06,t=-2.49,P<0.05),表明感恩还调节了学校认同对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前半路径)。因此,感恩对直接效应和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均起到调节作用,故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3。
表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续表4
为了进一步更清楚地揭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笔者进行了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见图2-3。从图2发现,对于低感恩者(M-1SD),随着学校认同水平的增加,学习动机表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simple slope=0.36,t=9.38,P<0.001);对于高感恩者(M+1SD),随着学校认同水平的增加,学习动机也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simple slope=0.24,t=7.25,P<0.001),但其上升幅度较小。因此,学校认同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随着感恩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从图3 发现,对于低感恩者(M-1SD),随着学校认同水平的增加,隐性逃课无显著降低(simple slope=0.02,t=0.47,P>0.05);对于高感恩者(M+1SD),随着学校认同水平的增加,隐性逃课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simple slope=-0.15,t=-4.29,P<0.001),表明随着感恩水平的上升,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的直接影响由不显著变得显著且逐步增强(见表5)。另外,为了检验调节效应下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的间接效应,取感恩水平高于1个标准差和低于1个标准差的分数进行Bootstrap抽样(Sample=5000)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 可知,低(M-1SD)、中(M)、高(M+1SD)三种水平的感恩,间接效应值出现显著的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感恩水平的上升,学校认同更不容易通过学习动机来影响隐性逃课。
图2 感恩在学校认同与学习动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图3 感恩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表5 在感恩的不同水平上的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
3 讨论
笔者在本研究中依据社会认同理论、自我一致理论和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建立了一个以学习动机为中介变量、感恩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方面解决了学校认同“如何影响”(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回应了学校认同在怎样的情况下(感恩的调节作用)对隐性逃课的影响更显著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大学生个体差异对隐性逃课行为的影响,探讨通过提升学校认同和感恩教育来减少隐性逃课的发生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3.1 学校认同可负向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
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背景和年级的作用后,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学校认同是隐性逃课的保护因子。该结果支持了以往研究的观点,学校认同低的学生,其学习自主性和责任感较差[4],也出现更多的学习倦怠[10]。学校具有满足个体活动需求的功能,对学校认同能激发个体的积极情绪,塑造个体的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功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29]。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高学校认同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在情感、认知、行为上都有较高的归属感,比低学校认同的学生更有可能参与到学校活动中,遵守学校书面和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隐性逃课的现象更少。因此,学校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可减少学生的隐性逃课。
3.2 学习动机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作用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源头。探讨学习动机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我们揭示隐性逃课产生的发展机制,二是可以为隐性逃课的干预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发现,学校认同能够通过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预测大学生隐性逃课。该结果支持了以往研究的观点,学校认同可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动机,即学校认同越高,个体的学习动机越强[7]。另外,高学校认同个体对学校的外在形象有更多正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认同成为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30],而学习动机对人的学习活动产生持久、有效、直接的推动力[11],会对稳定的自主学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31]。学习动机高的学生,为了实现某一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较好的自我管理,具有较强抵挡外界事物诱惑的能力,当面对学习困难时,也更容易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继续当下的学习,较少出现隐性逃课行为。
3.3 感恩的调节作用
笔者在本研究中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感恩在学校认同与学习动机及隐性逃课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感恩不仅能够在学校认同与隐性逃课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且能够对“学校认同-学习动机-隐性逃课”这一中介链条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具体来说,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直接预测效应对低感恩个体不显著,对高感恩个体才显著。该结果说明了感恩是隐性逃课的保护因素,证实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的促进假说[32],高水平的感恩更能促进学校认同对隐性逃课的作用。首先,根据社会控制理论[33-34]和社会发展模型[35],当大学生发展出对社会(祖国)和他人(父母、教师、朋友)的感恩、体验到感激的情绪时,高感恩水平与低感恩水平学生相比,更愿意回报社会和他人,更能增强自己对学校的认同,对学习更投入[36],进而降低隐性逃课的出现。其次,根据感恩的应对理论[22],在学校认同相似的情况下,高感恩个体往往能够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策略,寻找更多的社会支持,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能够长久坚持,从而防止隐性逃课的发生;相反,低感恩个体更容易放弃,采用更为消极的应对策略,更容易通过隐性逃课等不良行为来逃避现实。因此,感恩可以增强学校认同的积极学习行为,进而减少隐性逃课产生的可能性。另外,随着感恩水平的增加,学校认同通过学习动机影响隐性逃课的间接效应呈逐渐下降趋势,这表明,感恩水平低的个体学习动机更容易受学校认同的影响。与本研究的假设不一致,这是一个新发现,以往观点认为,学校认同更容易使高感恩个体的学习动机增强[37],[38]145-166,笔者在本研究中却发现,学校认同使低感恩者的学习动机上升速度更快。可能是因为低感恩水平个体的社会资源比较少,获得的归属感不足,所以当低感恩个体一旦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时,其学习动机增加的速度会更快。因此,对于感恩水平低的个体,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最终减少隐性逃课。